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1-15 21: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2341.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2.掌握大气各层的气温和气流运动特征,并
理解各层与人类的关系。
3.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
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56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
、 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氮:含量最多,生物体内 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 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4)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干洁空气水汽蛋白质光合作用臭氧73.垂直分层 (1)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 及运动状况的差异。温度密度8(2)分层:对流平流降低增加电离层水平电离层9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1)平流层 吸收紫外线。
(2)对流层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
(3) 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射到地面。太阳辐射臭氧红外线可见光10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地面增温:地面吸收A 。
(2)大气增温:大气吸收B 。
(3)大气保温:C 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11 教材P37图2-2-4,图2-2-5探究
1.图中有几种辐射?
提示:从图中可看出辐射类型有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向下的,地面辐射是向上的,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其中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因和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
2.图中温室保温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温室保温的关键是玻璃或塑料膜,使太阳短波辐射能射进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辐射出去。1213不同高度的大气特点不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14151617对流层温度的异常变化
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特殊的气象、地形等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些变化。对流层温度变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8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19 2.逆温
(1)对流层气温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这就是逆温现象。如图所示:20 图中甲属情况②,其余属情况①。
(2)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或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21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22 [例1]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23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Ⅰ、Ⅱ、Ⅲ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第(1)题,①②③④为温度变化曲线,四条曲线中,与实际大气层气温变化较为接近的是①②;两者比较,①曲线所示对流层顶的温度与实际不符,平流层上部气温变化与实际有差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大气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排除③。第(2)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答案] (1)B (2)D241.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最有利于飞机飞行的是 (  )
A.A层 B.B层
C.C层 D.C层以外的大气层25(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歌词中的“白云”出现在(  )
A.A层 B.B层
C.C层 D.C层以上大气层
解析:从图中气温随高度变化可知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第(1)题,平流层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行。第(2)题,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云、雨、风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答案:(1)B (2)A26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作用、散射作用和反射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其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现总结如下:27282.大气的保温作用29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其产生的原理归纳为三个
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所以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还大地”:大气产生大气辐射,将很大部分热量以逆辐射的方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0大气逆辐射只有在晚上才发生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它们是始终存在的,而且白天气温高,辐射更强。只是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考虑问题时主要侧重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在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近地面气温主要受大气逆辐射强弱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的误解。31 [例2] (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 (  )32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本题考查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大气保温作用是指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返还给地面,这分别对应图中的①和③。
[答案] AC332.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3)题。(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①         B.②
C.③ D.④34(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35 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削弱作用。第(1)题,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来源是地面辐射。第(2)题,白天多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较低。第(3)题,早春和晚秋的霜冻主要是因为夜晚气温低形成的。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不易形成霜冻;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易形成霜冻。
答案:(1)B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