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目
录
新经济政策
农业集体化
1
2
3
4
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模式
0 1
列宁·新经济政策
背景、时间、内容、特点、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国家分配
农业
工业
产品分配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三年国内战争
联合起来
内国
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
外国
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一: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现象:国内战争结束后,人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度不满。 原因: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
材料二: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列宁·新经济政策——背景
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在继续.....
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除口粮、种子粮以外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特点: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强制性计划经济
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影 响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列宁从苏俄的国情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0 2
斯大林·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时间过程、特点、成就、影响
斯大林·苏联的工业 (1)背景1-2
苏联的建立: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1917年
1922年
1547年
1991年
苏俄
苏联
沙俄
俄罗斯
丘吉尔评价斯大林: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1.工业基础落后(落后的农业国)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2.处于西方列强的包围封锁之中
斯大林的应对措施---快速实现工业化
最初加盟国: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斯大林·苏联的工业——概况
(2)时间过程
1925年
1926年
1928-1932年
1932-193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苏联的工业化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4)成就
(5)影响
大批的拖拉机被运往各地支援生产
在农村建立了拖拉机站,妇女同男人一样开着拖拉机到田间工作帮助生产。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始建于1932年,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明斯克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苏联战舰
斯大林·苏联的工业——概况
(4)成就
(5)影响
①1928-1937年 提前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农业国→工业国;
②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①短时期内力量实现工业化
②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僵化
0 3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
背景、时间、性质、措施、影响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 背景 时间 性质 措施 影响 积极
消极
①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②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
公有化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解决了粮食问题,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
集体农庄宣传画
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
0 4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背景、标志、宪法规定、表现、评价
斯大林模式 背景 标志 宪法规定 表现 经济
政治
评价 积极
消极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发展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有尊重经济客观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材料一:苏联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大国崛起》
材料三:对俄国人民来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福祸兼有的事情……它们使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强大起来,从而大大有助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跛脚巨人
列宁·新经济政策
背景、时间、内容、特点、影响
斯大林·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时间过程、特点、成就、影响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
背景、时间、性质、措施、影响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背景、标志、宪法规定、表现、评价
0 1
0 2
0 3
0 4
2
1、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3、要尊重经济规律,协调发展国民经济。
2、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
课
啦
请补全笔记;
完成配套练习题;
预习下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