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
《剪羊毛》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歌曲教学为主线 用好乐器为歌伴
二、教材内容:
以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剪羊毛》为例,进行教唱和演奏小乐器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包括“教学内容”和“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
1、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演唱。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知识目标:通过附点节奏的练习,培养学生进行节奏练习的兴趣和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和风格,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理解歌曲结构框架。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
掌握程度:
上述三个知识点,能愉快活泼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学习结果: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能够:
(1)会用愉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准确打好“附点”节奏,并能在歌曲中准确演唱;
(3)能运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理解歌曲的结构。
五、任务分析:
唱好歌曲是音乐课教学的重点,在指导演唱时有必要教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便学生能准确把握节奏和歌唱情绪;
四年级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节奏的训练,提升其对歌曲结构分析的能力。
对于小乐器伴奏,在一年级就有练习,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较简单的节奏,能够尝试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导入
用三只小羊吸引学生兴趣,活泼演唱《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为本课教唱的活泼情绪进行铺垫,让学生欣赏澳大利亚的风景,从而引出剪羊毛是澳大利亚人民的主要工作。
二、节奏练习
先通过模仿剪羊毛的声音和动作进行节奏练习
先用简单的二八分节奏和四分节奏铺垫,再加入本课的难点节奏“附点”。
运用歌曲里面的第一乐句的节奏进行练习,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三、教唱歌曲《剪羊毛》
1.用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用“lu”哼唱旋律
3.活泼愉快地演唱歌曲,能准确把握难点节奏。
四、理解歌曲结构
通过看旋律图形谱,理解歌曲结构。
五、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组分别运用不同的乐器(三角铁、双响筒、摇铃、响板),先分组练习,熟练后一起为歌曲伴奏。
六、欣赏器乐合奏曲《剪羊毛》
课后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唱歌曲《剪羊毛》,我们知道了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国家,他们劳动时那种喜悦地心情真值得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学习!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随着《剪羊毛》的音乐边唱边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在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歌曲中的难点和重点编成音乐游戏,指导学生于聍听、模仿中学习,于创编中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听——模仿——辨析——唱”的过程,由浅入深地解决教学中的附点四分节奏的重难点。
歌曲《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的民歌,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因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就是感受附点节奏的特点并能正确掌握运用。
(1)从歌词上体验情感。
(2)让他们从当地的劳动场景出发,猜想曲作者创作四分休止符的意图,并由此创编舞蹈动作来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
当然,我在教学和思考中也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主要是:
1、在解决附点四分节奏时,所出示的课件不够好,都是定格了的图片,没有有效地与声音相结合。如果设计成走路的男孩(配上八分节奏的声音)和奔跑的马(配上附点八分节奏的声音),这样既有不同节奏型的对比,又生动形象便于更好地接受、模仿。
2、学习新歌的环节比较平淡。
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主要”的角色,从介绍农庄到引入歌曲再到教唱,一直都是牵着学生走,没有注重他们的主体性。我想,如果我能采用“激情起疑”的方法,可能效果会好一点。教学中我可引导学生在初听歌曲后,启发、鼓励他们对歌曲学习中想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对有关歌曲等方面的疑问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也能很自然地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知识等方面有一个大致的把握,方便后面的学习。总之,我还要更加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让孩子们体会到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