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2018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上万民众游行呼吁对脱欧协议最终公投。23日上万英国民众在伦敦市中心示威游行,呼吁对英国脱欧协议进行最终公投。这是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示威游行。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目录
一 此消彼长,力量失衡:一战爆发的原因
二 战争燃起,势成燎原:一战的过程
三 曲终人尽,硝烟未散:一战爆发的影响
壹
走向一体化:
欧洲的联合
走向联合的西欧——
西欧的概念——
狭义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广义的西欧,上述七国加上中欧的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南欧的意大利、圣马力诺、梵蒂冈、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马耳他、希腊,北欧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在冷战时期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
一、走向一体化:欧洲的联合
1 .背景
请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教材P79-80,说一说为何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国家走向了联合。
材料一:我要采取行动使法国同德国建立密切的特惠关系,逐渐促进这两个民族互相了解和互相尊重。
——[法]夏尔·戴高乐著,《希望回忆录》翻译组译《布望回忙录》
材料二: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的政治家们叉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前提:法国和德国之间和解;
(2)传统:欧洲的联合有历史传统;
(3)必要性:欧洲遭受战争创伤,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
(4)必要性:美苏冷战,欧洲国家需要寻求自身的安全;
1 .背景
下列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20世纪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国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50-70年代各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联邦德国6.7%,意大利5.6%,法国5.3%,英国2.9%,日本9.6%,美国3.5%。
——王存良《世界现代史》
(5)客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哪些因素推动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欧洲基础物理研究所
马歇尔计划下重建的德国汽车工业
①工业基础较好,马歇尔计划援助;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
③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1 .背景
西欧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如果战胜国和战败国共同达成协议,联合经营共有的天然资源,法德两国之间的联系将会变得那么牢固,将会为两国新的合作开辟广阔的前景,将会为欧洲各国人民提供良好的榜样。
——法政治家让·莫内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6)客观: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根本原因)
2 .过程
20世纪
50年代初
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
由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3年
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002年
欧元成为欧元区的唯一合法货币。
2013年
成员国达到28个。
特征一: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
特征二: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特征三: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
3 .影响
欧洲国家的联合取得成效了吗?
材料一:
其他46%
美国27%
欧盟27%
材料二:1993年世界工业生产占比情况
(1)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3)促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贰
美国的发展与
日本到崛起
二、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
(一)美国的发展
请阅读教材,梳理美国的发展历程。
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经济繁荣。
受中东石油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出现了“新经济”
(全球化和信息化)
新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经济成为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模式。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1996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2%和1.9%.....这种经济就是新经济。
——刘续贻《我看美国新经济》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二)日本的崛起
1 .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崛起后的日本
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日本崛起的原因。
2 .原因:
材料一: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军“特需订货”的刺激下,日本出现了“战争
景气”。1500亿日元的滞销货一扫而空,许多已关闭的工厂重新开工,日本因此大发战争财,绝路逢生的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材料二: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战后,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政府行政费用的1/5左右,这一比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50年一1972年,教育经费由1599亿日元增加到40244亿元,增加近25倍。
材料四: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每年引进大量国外先进技术。1950-1972年间,引进技术达11786项,年平均增长率30%以上。人员每1万人中就有26名科技人员,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占世界第三。
(1)朝鲜战争的军事订货;
(2)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3)重视科技和教育;
(4)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5)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日本崛起产生了哪些影响?
3 .影响:
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坂井义则,出生于1945年8月6日,即美国向广岛扔下原子弹那一天,被称为“原爆之子”,到如今都被视为战后和平和复兴的象征。
裕仁天皇宣布奥运会正式开幕
材料一:日本1964年东京奥运会相关信息
材料二:日本1956年-1996年经济实际增长率
(1)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日本崛起产生了哪些影响?
3 .影响:
日本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全球掀起反对浪潮——
日本明确提出要加入政治大国的行列,主张建立一个日美欧集体领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近些年多次提出充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
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水平,总兵力不得超过10万,军舰数量不得超过30艘,不能拥有航母及核动力潜艇…不得发展弹道导弹技术。——《和平宪法》第九条
截至2013年,自卫队总兵力约24.7万,其军费开支排名世界第五。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常规海上力量。
叁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三、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安全网是什么?为什么要修建它?
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
1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2 .过程
请阅读教材,梳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美国颁发《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英、法、联邦德国建成“福利国家”。
美国修订《社会保障法》。
1
罗斯福新政期间
2
二战后
捷克斯洛伐克1962年社会福利邮票
3
20世纪50年代
1985年《社会保障法》50周年纪念邮票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3 .评价: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课堂小结】
【课堂探究】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
①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①都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或扶持;
③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②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③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②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改革开放;
共同原因
启示
根据下图归纳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特点——
战争破坏
战后恢复
快速发展
滞胀时期
低速增长
1939
1945
1952
1962
1973
1982
1990
1999
特点:
持续稳定发展
“滞胀”
持续稳定繁荣
出现“新经济”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