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课型 新授
编写 李芳 课时 1
集体研讨时间 月 日 使用修改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用品 仪器
药品
其它 课件、学案等。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环节 教 学 问 题 活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视频播放:神舟九号升空[我的大作]已知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Kg的液氢,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假设你是长征系列火箭的设计师,你会在火箭助燃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的完全燃烧? 观看,小组讨论,寻找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望。
自主学习 问题1: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说说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探究与交流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量的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 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问题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加热分解高锰酸钾高温煅烧石灰石问题3:(1)加热316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得氧气的质量多少?(2)那么,加热分解31.6g呢?158g呢?15 .8g呢?3 .16g呢?完成“?”部分的数据?2KMnO4 △ K2MnO4 +O2↑+MnO2 (KMnO4与O2的质量比) 316 197 32 87 (79:8) 316g ?(32g) (79:8) 31.6g (3.2g) (79:8) 158g (16g) (79:8) 15.8g (1.6g) (79:8) 3.16g (0.32g) (79:8) 分析:在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虽变化,但各对应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没有变化。即有固定的质量比,等于对应相对分子总量(或相对原子总量)之比。尝试完成:[例题1][例题1] 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解:(1)设未知量 设: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写出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 O2↑(3)求出相关物质的相对 316 32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6.3g x(5)列出比例式, =(6)求解 X==0.6g(7)简明写出答案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问题4: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那么,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是否也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呢?联想:获取56t氧化钙,需要煅烧碳酸钙质量是多少?要获取氧化钙5.6t, 28t呢?CaCO3 高温 CaO+ CO2↑ 100 56 44 ? 5.6t 28t问题5: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 [例题2]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多少?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CaO+CO2↑100 56X 5.6 t =x=10t答:需要碳酸钙10 t。【回扣情景导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完成[我的大作]。【巩固练习】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2、电解4.5g水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学生交流,代表发言。小结:化学方程式反应中各物质之间存在着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有固定的质量比。两名学生板演,备后用。小组讨论,交流共享,归纳总结,寻找规律。小结:相对分子总量(或相对原子总量)之比等于对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这就是我们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阅读课本[例题1],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解题流程,掌握其规律,学会应用。方法指导:列比例式要 横比竖列,已知量要有质量单位。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设写求标列解答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小结:同理,相对分子总量(或相对原子总量)之比等于对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也可知道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小结:在实际运算中,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例题2] 注意:(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是“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问题:化学方程要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左右单位要对应,上下单位须相同。已知未知关系量,对准列比来完成。学生独立完成。尝试独立完成,小组讨论纠正,板书演示,师生讨论总结,形成基本技能。
梳理整合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三个关键:①正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达标测试 1.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g碳和8g氧气生成11g二氧化碳 B.2g碳和4g氧气生成6g二氧化碳C.4g碳和5g氧气生成9g二氧化碳 D.5g碳和9g氧气生成14g二氧化碳2.在化学反应中:A+B=C+D中,10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5gC,若反应生成10gD,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是( )A.2g B.4g C.6g D.8g3.将10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并充分反应,发现还剩余1g氢气,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A.1:9 B.1:8 C.1:4 D.2:14.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反应时间/min1.01.52.02.53.0剩余固体质量/g2.552.252.102.042.04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5.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6.5g,加热至气体不再发生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9g,求(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固体各是什么 质量各是多少
作业设计 课本P102 4、5。
教后反思 步骤能掌握,简单计算完全能行,但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在制约着计算的练习。
PAGE
5课题 第五单元 复习 课型 复习
编写 李芳 课时 2
集体备课时间 月 日 使用修改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涵义、应用。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基本的配平方法。3.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格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断能力;2.知道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学会用化学特色去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及熟练的计算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感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2.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3.通过定量计算,对学生进行辨证的思想教育。
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能够正确规范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3.正确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环节 教 学 问 题 活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本单元内容:“质量守恒定律”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基础。“化学方程式”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反应,指导我们进行高效生产。 课前预习,自建网络。
回顾交流 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 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 的各物质的 。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1)必须以_______为基础,绝不能臆想、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___________。(2)要遵守_______定律,等号两边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必须相等。4、书写步骤:①写: ②配: ③标: ④等: ⑤注: 5、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提供的信息)以2H2+O22H2O为例:(1)质的方面:表示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2)量的方面:表示各物质间的_____ __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_____ __;(3)微观方面: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 ___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 __比。知识点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6、原理:质量守恒定律7、步骤:A.“设” (设未知量)B.“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C.“求”(求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D.“标” (标出已知量、未知量)E.“列”(列比例式)F.“解”(运算过程)G.“答”(简答) 投放网络,引导学生初步梳理。学生填写,快速梳理,老师巡回指导,矫正。学生个人展示,获取最佳答案。 小结: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检查化学方程式要“四看”:一看化学式二看配平三看条件和等号四看“↑”,“↓”。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三个关键:①正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定位提升 1、定义:2、微观解释:3、实际应用:
智能应用 例1.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原来的木炭的质量小得多B.足量的硫在密闭容器内与20L氧气反应,生成了相同条件下的二氧化硫20LC.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水 D.10g水在受热条件下变成了10g水蒸气例2.为了研究物质之间反应的质量关系,小李同学作了如下实验:将6 g镁分别在不同质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请将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填入下表:序号氧气(g)生成的氧化镁(g)122438410根据以上数据,回答:(1)上述4次实验中,第____次氧气过量;第_____次镁过量。(2)解释为什么后面几次实验中,虽然氧气的量不断增加,但是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却不再增加?例3.有一中有机化合物23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该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质量是 g。含氢元素的质量是 g。它是有 元素组成的。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方法指导: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且体现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等守恒;分析:2、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质量总和”中。分析:3、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水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与是原化合物中所含的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是相等的。 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求出碳、氢元素的质量,就是原化合物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如果求出的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和等于原化合物的质量时,则原化合物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如果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水中氢两元素的质量和小于原化合物的质量时,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达标测试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诸项中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总质量 ⑤物质种类 ⑥原子种类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2.某绿色燃料物质X,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点燃CO2+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化学式为( )A.H2 B.CH4 C.CH3OH D.C2H5OH3.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CO2 =2Na2CO3+O2↑ 。 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②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④该反应是分解反应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某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X由四种元素组成 B. X是化合物 C. X中有水 D. X不稳定 5.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8240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8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9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5 D.反应后X的质量为06.下列四个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AB2 + B2 = 2C B. AB2 + 2B2 = 2C C. 2AB2 + B2 =2C D. 4AB + B2 =2C7.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8.将0.5g二氧化锰与一定量氯酸钾共热到质量不减少为止,称得残渣质量为15.4g。 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原先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作业 同步检测题。
教后反思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涵义、应用。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基本的配平方法。3.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格式。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书写原则: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计算依据: 2、计算步骤:
PAGE
4课题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型 新授
编写 李芳 课时 1课时
集体研讨时间 月 日 使用修改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加以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法的讨论,对学生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客观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用品 仪器
药品
其它 课件、挂图等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环节 教 学 问 题 活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播放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视频。发射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所用的燃料是什么? 问题1: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 + O2 点燃2H2O 根据上面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请同学们说出你所获取的信息? 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小结: 获取的信息: 1.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没变,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自主学习 问题1: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哪些原则 问题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有哪些 问题3:化学方程式为什么要配平 学生阅读、圈划,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探究与交流 知识点1: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思考:1、前几年有人宣称“水能变油”,你相信这是事实吗? 2、有些术士称能“点石成金”,你认为可以吗?小结: 这些观点违背客观事实。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问题1: H2 + O2 H20 是化学方程式吗?分析: 氧原子的数目不相等,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是化学方程式。因此,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问题2: H2 + O2H20能否通过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如: H2 + O2H202过渡:那么,书写一个化学方程式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下面我们将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就此问题进行探讨。知识点2: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问题1: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P + O2—P2O52、配平化学方程式—最小公倍数法P + O2 — P2O5P: 1 2O: 2 5选择首先配平的原子,(要先配平“个数复杂的”)这里选择 O。 左2,右5其最小公倍数为:2×5=10。配平氧原子后,依次配平其它原子。4P+5O2=2P2O53、标明化学反应条件,把短线改为等号。4P+5O22P2O54、注明“↑”、“↓”2KMnO4 △ K2MnO4 + MnO2 + O2↑CuSO4+2NaOH=Na2SO4+Cu(OH)2↓问题2: 是否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就要注明“↑”,有沉淀生成就要注明“↓”?下面的化学方程式为什么不注“↑”、“↓”?S+O2=SO2Fe+CuSO4=Cu+FeSO4【巩固练习】1.下列化学方程式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如何检查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① H2O H2 ↑ + O ↑② H2O H2 ↑ + O2↑③ 2H2O — 2H2 ↑ + O2↑④ 2H2O 2H2 + O2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2 点燃 SO2↑ B. 4Al +3O2 点燃 2Al2O3C. P + O2 点燃 PO2 D. Mg + O2 点燃 MgO24.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 Fe + O2— Fe3O4(2) KClO3 — KCl + O2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H2 + O2— H2OMg + O2— MgOAl + O2— Al2O3Al + Fe3O4— Fe+ Al2O3CH4+ O2— CO2+ H2OC2H4+ O2— CO2+ H2OC2H2+ O2— CO2+ H2OC2H5OH+ O2— CO2+ H2O 思考,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代表发言。小组分析,个人发言。总结: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两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方法指导:注意: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变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而不能改变右下角的数字。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初步总结出注意的问题,及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师生相互合作,要求学生时时提出质疑,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解疑。小结:配平化学方程式时,选择配平的原子的数目一般要“先复杂、后简单”,化学式前计量数的配平顺序一般“先化合物、后单质”。注意: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物中出现气体,不注明“↑”。如果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物中出现固体,不注明“↓”。方法指导:检查化学方程式要“四看”:一看化学式二看配平三看条件和等号四看“↑”,“↓”。个人练习,相互纠正,板书展示,核对纠正。方法指导:对于C、H化合物燃烧的配平,要按C→H→O的顺序进行配平。
小小资料 奇数配偶法配平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平的步骤如下:①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②该元素的原子在各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选定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③由已推求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例]燃烧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生成Fe2O3和SO2。 FeS2+O2 — Fe2O3+SO2氧是这一方程式里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就以氧作为配平的起点。因为氧气是双原子的分子,无论有多少氧分子跟FeS2起反应,反应物里总含有偶数氧原子。但在生成物里共含有五个氧原子,是奇数。在SO2里含有两个氧原子是偶数,它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无论怎样,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总是偶数。因此,只有变更Fe2O3的化学计量数才能使生成物里的氧原子个数变为偶数。我们可以在化学式Fe2O3 前试写一个最小公倍数2,再进一步配平。FeS2+O2 — 2Fe2O3+SO2生成物Fe2O3里所含的Fe原子个数应和反应物FeS2里所含的Fe原子个数相等,因此,必须在反应物FeS2化学式前写一化学计量数4。4FeS2+O2 — 2Fe2O3+SO2,由此可以推知在化学式SO2前应写一化学计量数8。4FeS2+O2 — 2Fe2O3+8SO2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的总数为22,那么反应物里氧的化学式前必须写一化学计量数11才能使化学方程式配平。然后注明反应条件。4FeS2+11O2 — 2Fe2O3+8SO2
梳理整合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达标测试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什么原则?(1)Fe + O2 点燃 FeO2违背了 ;(2)Fe + O2 点燃 Fe3O4违背了 。2.化学方程式能够明确表达的信息是( ) A.纯净物的混合物 B.固体和溶液 C.反应物和生成物 D.化学反应的速率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P + O2 点燃 P2O5 B.2KMnO4 △ K2MnO4 +MnO2 + O2↑C.2H2O = 2H2 + O2 D.Fe + O2 点燃 Fe3O44.手电筒中使用的锌―锰干电池,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NH4Cl+2MnO2 = ZnCl2+2NH3+X+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 MnO B. Mn2O3 C. Mn3O4 D. HMnO45.对于化学方程式 S+O2点燃 SO2, 理解错误的是( ) A.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B.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32:64C.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可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D.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6.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如下三个化学反应:①S+O2 点燃 SO2 ②2CO +O2 点燃2CO2 ③2Mg +O2 点燃 2MgO(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外,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点: , ;(2)再写一个符合以上两点的化学方程式: ;(3)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之外,其中不同之外是 。7.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涉及现代工业的各个领域。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可以使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迅速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若分别用和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 (2)若用A代表、B代表,请用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作业设计 课本P101 2、 4、。
教后反思 学生不能熟练地写出正确化学方程式,不是忘了配平,就是忘了标生成物的状态符号,可能时间长了就好了,以后多写多练,一定能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 。
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写
2、配
3、标
4、等
5、注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PAGE
5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
编写 李芳 课时 1课时
集体研讨时间 月 日 使用修改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用品 仪器 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管、酒精灯、烧杯、试管、坩埚钳、石棉网
药品 白磷、硫酸铜、铁钉、稀盐酸、碳酸钠粉末、镁条
其它 气球、课件、学案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环节 教 学 问 题 活 动 设 计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这是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一首诗,尽管这位伟人生活的时代没有化学,但是这首诗却反映了化学理论中最基本的一个原理——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自主学习 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问题2:化学反应中为什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问题3: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含义? 学生阅读、圈划,检查学生预习及笔记情况,小组交流。
探 究与交流 知识点1:一、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1:当物质发生化学方应生成新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合相比较,存在着什么关系呢?过渡:同学们提出了三种假设,这很好,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验证你的假设呢?问题2:从教材92-94页的探究的方案一、方案二中任选一个,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前小组内讨论方案上的步骤后进行实验,小组分工合作,将实验现象和结果记录在教材94页表格中,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分析:以方案一为例,我们可以将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这样拆分:(1)反应前的总质量(m1)=装置(仪器+沙子)+白磷+氧气(参加反应的+剩余的)+其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2)反应后的总质量(m2)=装置(仪器+沙子)+生成物(五氧化二磷)+剩余的氧气+其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综合(1)、(2):抛去“装置(仪器+沙子)”的质量,可得出:白磷+氧气(参加反应的+剩余的)+其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生成物(五氧化二磷)+剩余的氧气+其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即:(3)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再抛去“剩余的氧气”和“其他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我们便可得出以下结论:(4) 白磷+参加反应的氧气=五氧化二磷(注意:实验中白磷全部参加了反应))即:(5)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巩固练习1】1、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 。2、1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g二氧化碳;如果是20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g二氧化碳。问题3:小组完成教材94页【实验5-1】、【实验5-2】,这两个实验中,托盘天平在反应前后是否还平衡呢?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过渡:科学家们也是沿着我们走过的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归纳结论: (1)当反应系统和环境有物质交换时,实验的装置必须是密封的。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无论反应装置是密闭,还是敞口。【巩固练习2】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2、若24.5g氯酸钾与2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9g,则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同时生成 g氯化钾。问题4:为什么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巩固练习3】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元素种类 ②分子数目 ③物质的质量总和 ④原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分子种类A、①③④⑤ B、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2.近几年来,科学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X ,则X的化学式是 。3.一些观赏鱼是从其它地方空运来的,而且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一种叫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的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生成物可能是( ) A、CaO和O2 B、CaCO3和O2C、Ca(OH)2和O2 D、CaCl2和O2知识点2:二、化学方程式过渡:用文字表达式书写化学反应,写起来比较麻烦,因此,化学家用化学式等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来表示化学反应,这就是化学方程式。问题1: 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如何读化学方程式?请大家阅读课本P96寻找化学方程式的概念。问题2:化学方程式具有哪些意义?问题3: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给你哪些信息? 1.S + O2 点燃 SO2 2.Fe + CuSO4 = Cu + FeSO4 3.CuO + H2 加热 Cu + H2O【巩固练习4】1.请说出反应4P+5O22P2O5所表示的信息 2.在2Mg + O2 点燃2MgO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2gMg和3g氧气反应生成5gMgOB.3gMg和2g氧气反应生成5gMgOC.4gMg和1g氧气反应生成5gMgOD.1gMg和4g氧气反应生成5gMgO 学生小组合作。作出假设:教师引导:假设1、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假设2、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假设3、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描述现象,比较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关系。组内间进行交流、倾听、 反驳、争论。点拨:如学生瓶塞崩开后天平还平衡吗?原因是什么等?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实验现象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分析合作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反馈矫正,并点拨、提醒:学生阅读教材95页资料,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提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即:反应物。生成的各物质即:生成物实验观察,计录思考。讨论:根据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对于【实验5-1】 (1)这个反应的装置与方案一中白磷的燃烧装置有何不同?(2)这个反应产生气体跑哪去了?(3)反应后装置的质量包括气体吗?对于【实验5-2】 如果在燃烧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小结】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5、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初步展示。小结:(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方法指导: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尝试练习,相与纠正。尝试完成:用文字表达式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由两名学生板演,为课堂作准备)。1、碳在氧气中燃烧2、磷在氧气中燃烧3、电解水4、过氧化氢分解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小结: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2、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小结:由刚才同学们的阅读和回答可知化学方程式具有两点意义。(1)表示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梳理整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达标测试 1.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衣服被淋湿后变重了 B.白醋在敞口容器中放置,质量减少C.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 D.卫生球放在衣柜里质量减少中考资源网2.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1)在A+B=C+D的反应中,5gA跟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10gD,则B的质量_____g。(2)在A+B=C的反应中,足量B与W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___g。3.在反应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g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9 B.40 C.58 D.864.已知A + B = C+ D,现将A、B两物质各10g,混合后加热,生成4gC和8gD,测得A已完全反应,则A与B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5.铅丹+4HNO3 =PbO2+2Pb(NO3)2 +2H2O,由此反应推测:铅丹的化学式为 。6.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一定有的元素: 可能有的元素: 。7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813610反应后质量(g)待测20031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A.10 B.8 C.4 D.0
作业设计 教材P98 第1、4题
教后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是很多现象解释的基础,更是很多计算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
内容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原因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意义义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