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鲁教版2.3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鲁教版2.3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1-15 21:54:07

文档简介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主要学的内容水圈和水循环,指的是通过对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的分析来探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核心是在分析水循环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它的关键在于运用相关示意图和多媒体演示水循环过程来分析说明其意义。本节课中水圈的组成部分内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降水到水圈的运动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水圈。所以在本学科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是本学科重点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类型及其水的补给形式。解决重难点的关键在于运用相关示意图、多媒体演示及绘制简图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分析,降低难度。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①了解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②运用示意图,知道水循环的主要过程、环节、补给形式。
③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2.目标解析
①了解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并通过分析“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图”加以说明。
②通过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及FLASH动画演示,知道水循环的主要过程、环节补给形式。
③结合实际理解水循环的对人类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水循环的主要过程、类型及每个环节等内容学生较为混淆,所以教师需用简图对学生做好全面引导。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水圈和水循环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相关地图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在讲解水循环时,使用多媒体演示,变抽象为具体,学生能较快理解。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教师提问: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学生回答)
2、教师导入: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水是生命之源。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们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设计意图】用地球被称为“水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教师多媒体展示本课知识目标。
【进行新课】
问题一: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分布的呢?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占地球水体的比例是多少?
【设计意图】引出水圈及其水体组成。
问题1:什么是水圈?水圈由哪些形式的水体组成?
【解析】①概念: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②水体的存在形式:海洋水、陆地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等。
大气水 0.001%
冰川
水圈 海洋水 96.54% 湖泊水
地表水 土壤水
江、河水
陆地水 沼泽水
生物水
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师生活动】1、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展示海洋、河流、湖泊等景观图片),学生自主感受思考。
2、教师提出小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分组,进行组内交流、探究,总结出小组观点。
4、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问题2: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学生自主感受思考。
【解析】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绝大部分是海洋水,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有限,仅占全部淡水的0.3%,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因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已成当务之急!
例题1: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是 ( )
A.河流水 B.淡水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
变式训练1: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 )
A.河流和淡水湖泊水 B.海洋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水
问题二:李白《将进酒》中有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水是可循环的,那么水是怎么循环的?世界上主要有哪些类型的水循环?水循环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设计意图】由诗句引出水循环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种类及意义。
【活动探究】以一瓶矿泉水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教师手里拿的这瓶矿泉水来自哪里?(可能来自哪些地方?)教师喝一口在之后再问:请问此时水到了哪里?(体内,变成了生物水)生物水最多存在于哪里?(植物体内)最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里有一条河流,那么这些水最终会顺着河流流入哪里?(海洋)
问题1: 什么是水循环?
【解析】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问题2:水循环主要有哪几种形式?有哪些环节?水循环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意义?(多媒体展示下表)
【解析】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和 陆上内循环。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循环过程及环节 特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典例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
环节:蒸发、降水
陆上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环节: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师生活动】小竞赛:请同学们自己绘制一副水循环示意图,使该图同时能示意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并标注箭头指向的环节名称。比一比,看谁快。(图要求做到尽可能的简略)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 B.塔里木河的夏汛 C.台风登陆 D.海水蒸发
【解析】黄河是我国第二大外流河,因而黄河水是参与海陆间循环的;台风形成于热带海面,登陆时带来大量降水,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海水蒸发,其形成的水汽约有90%在海面降落,10%左右输送到陆地上空,但这一小部分属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这里的蒸发、降水、径流等均属于内陆循环。解答:B
变式练习2: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都具有的主要环节( )
A.下渗 B.地表径流 C.降水 D.蒸腾
【活动探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补充:陆地水体的补给
(1)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是陆地水体的最重要的补给
(2)冰川积雪补给:冰川主要是单向补给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
(3)水源的相互补给
补给类型 影响因素 补给时间 我国典型分布地区
雨水补给 降水量 雨季 东部季风区
高山冰川融水 气温 夏季 西北内陆
季节性积雪融水 气温 春季 东北地区
湖泊水 湖泊水位 河流枯水期 普遍
地下水 地下水位 河流枯水期 普遍
(4)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或地下潜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潜水面时,湖泊水或潜水则补给河流。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人工湖泊——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流径流变化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5)河流补给形式的判断:看河流汛期、枯水期的时间和流量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A.汛期出现在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C.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断流的: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D.汛期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未断流的:雨水补给
六、课堂小结
(先让同学们起来围绕着板书进行小结,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一)水圈的组成
1.概念: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 水体的存在形式:海洋水、陆地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等。
大气水 0.001%
冰川
水圈 海洋水 96.54% 湖泊水
地表水 土壤水
江、河水
陆地水 沼泽水
生物水
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2.主要类型: 一个大循环——海陆间大循环
两个小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3.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
4.地理意义: a.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b.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c.调节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进行热量交换,改造地表形态
d.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教师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的水循环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七、目标检测
1.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储存在 ( )
A.大江大河 B.地下含水层 C.南北两极地区 D.高山高原地区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海洋水进入陆地上空大气中所通过的环节是 ( )
A.径流输送 B.植物蒸腾 C.降水 D.水汽输送
3.水循环的作用:促进地球上水体的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 ;塑造了 。
八、配餐作业
A组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储量所占比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A.海洋水、冰川、地下淡水、湖泊淡水
B.海洋水、河水、冰川、地下淡水
C.海洋水、河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D.大气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
2.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水循环是( )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地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3.人们利用水资源的重点是( )
A.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B.冰川水和淡水湖泊水
C.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D.河流水和冰川水
4.根据目前科技水平,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 )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5.下列人类活动违反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的 ( )
A.跨流域调水 B.引水灌溉 C.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 D.修建水库
6.珠江水源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
A.雨水 B.冰雪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B组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 ;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 和 。
(6)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
(7)虽然地球上的水可以不断地循环和更新,但由于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部分又以 的形式存在于 和 地区,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因此 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8)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使四大圈层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 交换和 迁移。
C组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3.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下列四图是我国四条河流各月平均流量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读图,完成4~6题。
4.位于东北山区的河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四条河流中纬度最低的河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①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参考答案:
目标检测:1.C 2.D 3.不断更新 迁移 地表形态
配餐作业: A组
1.A 2.A 3.B 4.B 5.C 6.
B组
(1)A↑ C← D↑ (2)A.蒸发 C.水汽输送 E.降水 F.地表径流 (3)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F (5)C 补充 更新 (6)E (7)冰川 极地 高纬度、高海拔 节约用水 (8) 能量 物质
C组
1. B 2.B 3.D计划课时:2课时
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主要学的内容水圈和水循环指的是通过对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及洋流的分析来探讨水循环及洋流的地理意义,其核心是在分析水循环及洋流运动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它的关键在于运用相关示意图和多媒体演示海水的运动来分析说明其意义。本节课中洋流内容与气候部分联系密切,为高中地理学习的难点,学生在学习中难度较大,因此在本节中教师需做好引导,注意知识由浅入深的过渡过程,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本节教学重点是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难点是洋流的分布规律。解决重难点的关键在于运用相关示意图、多媒体演示及绘简图分析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来分析,降低难度。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①理解洋流的成因;
②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目标解析
①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分析,理解洋流的成因。
②通过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分析和简图的绘制分析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世界洋流的分布图等内容较为复杂,教师需用简图对学生做好全面引导。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洋流运动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和相关地图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教学,在讲解洋流时,使用多媒体演示,变抽象为具体,学生能较快理解。
五、教学过程
【导入】日本是一个渔业资源丰富的国家,这里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是什么原因使这里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呢?让我们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用北海道渔场引入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问题一:什么叫洋流?洋流如何分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问题1:洋流的概念是什么?洋流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解析】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洋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
问题2:根据水温状况或性质,洋流可分为几类?根据洋流的成因,可分为哪几类?
(1)按性质分 暖流:从水温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较低的海区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区
风海流:近地面风带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运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世界上大多数洋流都是风海流。
(2)按洋流的成因 密度流:因相邻海区海水向密度大的海区流动称为密度流。
补偿流: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前来补充所形成的洋流补偿流。
例题1:下图是某海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是经纬线 , 曲线是海水温度曲线 ( 单位 : ℃ ), 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 读图回答 。
(1) 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 。
(2) 图中相邻两条纬线间的纬度间隔为 5 , 中间一条纬线的度数为 20度 , 判断 A 点的纬度位置为     。
(3) 假如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说出这支世界著名洋流名称,简述它对周围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1) 寒流 (2) 南纬 25  (3) 秘鲁寒流   减温减湿对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起一定的影响 ; 上升流把海底有机盐带到上层 , 形成著名的渔场 ;海轮向北航行的速度,比向南航行要快得多,加快污染的净化速度 , 但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
变式练习1: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1--3题。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 南 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 高 。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 暖 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 增温、 增湿 的作用。
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南 (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 ① 海区。
问题二:洋流是如何分布的?它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理解其意义。
问题1:盛行风(大气运动)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并结合气压带风带图分析洋流是如何分布的?并总结风带与大洋洋流的关系。
(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如下
【活动探究】:假如要使一个漂流瓶由北美沿岸漂流到亚洲沿岸,或由南美沿岸漂流到澳大利亚沿岸,漂流瓶应在哪里投放?其可能的路径有哪些?
(2)世界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对比图
在赤道两侧的信风作用之下,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在中纬度盛行西风的作用下,海水自西向东流动从而形成中纬度西风漂流,大洋东西两侧的海水由于地转偏向力和补偿流动的共同作用,形成由低纬流向高纬度的暖流或由高纬流向低纬度的寒流。
(3)洋流的流向规律:
a、在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环流的东部(大陆的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的东岸)为暖流。
b、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环流的东部(大陆的西岸)为暖流,西部(大陆的东岸)为寒流。
c、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向西流,形成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的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海水向东流,形成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和索马里寒流组成的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d、 在南半球的中纬度海区,由于没有大陆的阻挡,形成了横贯整个地球的西风漂流。
e、在南极大陆的外围,由于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形成了自东向西流的南极环流。
问题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
影响对象 影 响 举 例
气候 1、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2、洋流性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 减湿。 1、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2、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海洋生物 1、寒暖流交汇营养盐类丰富。2、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1、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日本 北海道渔场,英国北海渔场的形成。2、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加快速度,逆流减慢速度。
海洋污染 1、加速污染净化速度。2、扩大污染污染范围。 油轮发生泄露。
例题2:(2011·郑州模拟)下图中甲、乙是两个世界著名的工业地区,一艘货轮从甲地驶向乙地,航行中既要考虑缩短时间又要考虑借助洋流,该船可以借助下列洋流中的( C )
①北太平洋暖流 ②北赤道暖流 ③日本暖流 ④加利福尼亚寒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及洋流的分布规律。由图可知,甲岛屿为九州岛,乙地为旧金山,货轮从该岛航行到旧金山要利用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故C项正确。
变式练习2:(2010·上海卷)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六、课堂小结
(一)洋流的成因及分类
(1)按性质分
暖流:从水温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
寒流:从水温较低的海区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区
(2)按洋流的成因
风海流:近地面风带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运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世界上大多数洋流都是风海流。
密度流:因相邻海区海水向密度大的海区流动称为密度流。
补偿流: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前来补充所形成的洋流补偿流。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北半球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
3、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向东 绕极寒流
4、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顺冬逆
5、在南极大陆的外围,由于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形成了自东向西流的南极环流。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四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
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4、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快、逆流慢
七、目标检测
1.北大西洋暖流属于( A )
A、风海流 B、密度流 C、上升补偿流 D、下降补偿流
2.秘鲁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
A、西风漂流影响 B、南赤道暖流影响C、下降补偿流影响 D、上升补偿流影响
3.暖流对流经海区有:( D )
A、增温、减湿作用 B、降温、增湿作用 C、降温、减湿作用 D增温、增湿作用
4.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
B、北半球副极地海区的洋流作顺时针方向流动
C、南半球副热带海区东岸是寒流
D、北半球副极地海区西岸是暖流
5、读图填图题
图A4-2为两个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图中数值为度,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后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哪些是暖流,哪是寒流:甲是 暖 流,已是 寒 流。
(2)判断甲、乙两海区哪是北半球,哪是南半球:甲属 北 半球,乙属 南 半球。
八、配餐作业
A组
1、成因与上升流有关的世界著名大渔场是( B )
A.北海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劳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2、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C )
A.季风洋流 B.北赤道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千岛寒流
3、暖流经过的海区与同纬度的寒流经过的海区相比较:( C )
A、水温低、盐度低 B、水温度、盐度高 C、水温高、盐度高 D、水温高、盐度低
4、读下面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
(1)此海区属于 北 半球,此大洋环流以 副热带 中心,呈 顺 时针方向流动。
(2)如果此大洋为太平洋,则a是 日本暖流 流,b是 加利福尼亚寒 流。
(3)如果此大洋为印度洋,则此时为 夏季 (季节),在此季节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受 台风 影响,出现暴雨。
B组
读图,回答1~3题:
1、若a点所在的线是大陆西岸,b点所在的线是大洋西部,且都 在低纬度,则 ( C )
A.a点附近有暖流流经 B.b点附近有寒流流经
C.a点附近有寒流流经 D.b点附近有西风漂流
2、若a、b点同在南半球,且分别位于l月份的海洋和陆地
上,则不正确的是 ( D )
A.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凸出 B.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
C.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D.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洋流L1和L2的流向可能是 ( B )
①L1向东流,L2向东流 ②L1向西流,L2向西流
③L1向东流,L2向西流 ④L1向西流,L2向东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假若L1和L2流向相同 ( D )
①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②北京昼长夜短
③夏威夷高压强盛 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四幅洋流示意图,属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 B )
6.在如下图所示的海洋图,哪一幅是北半球大洋东岸寒流分布示意图 ( D )
C组
15、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 D )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
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 温差大 ,
原因是 寒暖流交汇处 。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
海域向 南 (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甲处
受 加纳利亚寒流 (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
海域向 北 (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乙处受 北大西洋暖流 (洋流名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