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买新书》教学设计
课题 买新书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买新书》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7节。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老师在教学前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就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是以数量关系为主呢,还是以计算为主,教材中这种连除和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第一次出现,理解数量关系也是重点。然而关于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这节课中虽然不是重点,但在后面的学习中 会进一步加强。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在学习中突出用画图解决现实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求异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1.送小兔回家。2.算一算,并说说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35÷5+24 (13+23)÷4 72-4×5二、导入新课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师:学校图书室最近购买了一批新书,管理员需要把新书整理放到架子上,以方便学生查找借阅,在整理的过程中,管理员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让我们去帮帮他,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买新书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图书馆。 学生:愿意。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师:仔细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师:通过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3个条件。那么通过获取的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反馈:2个书架共有几层?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二、解决问题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示出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师巡视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反馈:两个长方形表示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100本;每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每个书架有4层。师:还可以怎么画?反馈:(1)200本书平均放到2个书架上,所以200本书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100本;每个书架有4层,把100本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25本。(2)我是这样画的: 每个书架都有4层,那么两个书架一共有8层。把200本书按照总层数来平均分,每一份就是一层有多少本书。 ……师:刚才大家用画图的方法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整理清楚了,现在请大家利用画图的结果列出算式,并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反馈:先求每个书架放多少本:200÷2=100(本)再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100÷4=25(本)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反馈:200÷2÷4 =100÷4 =25(本)师:这个综合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反馈:200÷2表示每个书架放多少本,100÷4表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反馈:先求两个书架共有几层:2×4=8(层)再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200÷8=25(本)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并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反馈:2×4表示两个书架共有几层,200÷8表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200÷(2×4) =200÷8 =25(本) 师指着两道综合算式说: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像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 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的数学知识。板书知识课题:学习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三、先列式算一算, 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 师:左边这幅图讲的是什么?反馈:3个年级共有270名学生,每个年级有3个班,要求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师:怎么求呢 反馈:先求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名学生,再求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70÷3÷3=90÷3=30(名)还可以先求出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再求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70÷(3×3)=270÷9=30(名)师:右边的图中又讲了什么?反馈:一共有96只鸽子,有4个鸽笼,每个鸽笼有两层,要求平均每个鸽笼每层住多少只鸽子?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先列式算一算, 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反馈:先算每个鸽笼有多少只鸽子,再算每层有多少只鸽子。96÷4÷2=24÷2=12(只)还可以先算4个鸽笼一共有多少层,再算每层有多少只鸽子。96÷(4×2)=96÷8=12(只)师小结:(1)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征是已知总数,要求每份的数量。(2)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①用总数连续除以要等分的份数。②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得出每份是多少。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独自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法。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计算,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集体反馈。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并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然后集体反馈。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问题意识,为后面的探究新知做准备。 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列式计算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画图,学生已经掌握了解题的思路,所以本环节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明确列式的合理性,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结,明确计算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课堂练习 1.找出与下面算式得数相同的算式。 2.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3.学校买了4盒钢笔,每盒6枝,一共用了384元,平均每枝钢笔多少元 4.拓展应用:林林家和奶奶家在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区,周末她从自己家到奶奶家走了3个来回,共走了996米,那么两家相距多远?(用两种方法解答)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