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七年级(下)语文测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年七年级(下)语文测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6-18 10:53:00

文档简介

2006年七年级(下)语文测试卷答案
一、抄写题(4分)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32分)
1、畦 皂 吟 霄
2、搏——博 必——毕 契——锲 应——膺
3、①凭君传语报平安 ②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不要悲伤
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⑤丹麦 安徒生 《皇帝的新装》
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
4、①精美、典雅、隽永、优美、意韵深厚、美妙绝伦
②凝练、含蓄、传神、生动、形象、琅琅上口
③丰富、多彩
④精致、工整、考究
⑤耐人寻味、回味无穷、意味深长等。
5、略
6、(1)桂花 (春)山(涧) (明)月 (山)鸟 (每空0.5分) 幽静(1分)
(2)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
三、体验与探究(34分)
(一)7、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舒畅的心情。
8、泊 跳 拔 拔 点 磕
9、动作 熟练、敏捷的驾船技巧
10、为下文作铺垫
(二)11、符合文意即可。参考:幸福源于 无私奉献 !
12、谈看法时要有明确的内容和观点,或针对男孩子的索取,或针对大树的给予,语言通
顺即可。
12、符合“奉献”和“关爱”主题的即可。
参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表现男孩贪得无厌或悔过自新的内容均可。
(三)15、(1)以……为异,感到奇特
(2)写
(3)想要
(4)离开
16、①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天天带着他到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读书学习。
②李白被老妇人的言行所感动,返回去完成了学业。
17、方仲永家中世代务农,他从未读过书,五岁的时候,连书写工具也不认识,却能运用
纸笔,写了四句诗,并题上名字。别人指定一些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即写出文采和
道理都值得欣赏的诗来。可以见得他是个神童。
18、勤能补拙,先天条件并不决定一切,后天的努力对自己发展才能有重要作用。
(大意相同即可)
四、作文(30分)2006年七年级(下)语文测试答题卷
一、抄写题(4分)
一手漂亮的字体是多么令人羡慕啊!请将下面这段名言抄写在方格中,要求准确、规范、美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32分)
1、(4分)( )( )( )( )
2、(4分)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10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分)( )( )( )( )( )
5、(4分)
读书卡片书名: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1分)读后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5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验与探究(课文阅读)(34分)
(一)(11分)
7、(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分)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9、(3分)
10、(2分)
(二)(10分)
11、幸福源于 !(限四字)(2分)
1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分) _________
14、(3分) 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13分)
15、(4分)(1)( ) (2)( ) (3)( ) (4)( )
16、(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我们每个人都成长在阳光下,阳光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给了我们追求理想的动力和勇气。家长、老师的亲切关怀、照顾是阳光;同学、朋友的友爱、互助是阳光;一本好书,一种杂志,一篇含义隽永的文章,也是阳光……阳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伴随着我们成长。请你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2006年七年级(下)语文测试卷
亲爱的同学,当走进考场,你就是考试的主人。这份试卷中许多题没有设计“标准答案”,你不必有任何顾虑,充分展示自己吧,答案就在你的笔下,相信你能独立、自主、自信地完成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抄写题(4分)
一手漂亮的字体是多么令人羡慕啊!请将下面这段名言抄写在方格中,要求准确、规范、美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32分)
1、能读会写是关键哦!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qí(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zào( )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yín(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夫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xiāo( )里去了。
2、愿你有一双火眼金睛,找出下面的错别字,并予以纠正。(4分)
搏学多识 锋芒必露 契而不舍 义愤填应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走进文学大观园,一定要对号入座喔!(10分)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
②峨嵋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不要心急!
④《木兰诗》中描写艰苦的军旅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丑小鸭》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 》。
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请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一联古诗词或两句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一位外国学生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表达了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赞叹。请你在括号中分别填上更贴切的词语替换“漂亮”一词(每处不超过4个字),帮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5分)
中国的诗词很漂亮( ),语言漂亮( ),内容漂亮( ),形式漂亮( ),读完后的感觉也漂亮( )。
5、请从课外阅读中选择一部你最喜爱的名著,根据要求,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不得抄本试卷中的内容)。(4分)
读书卡片书名: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1分)读后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阅读下面两古诗,回答问题。(5分)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________________。(3分)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验与探究(课文阅读)(34分)
(一)(11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②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 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 下船,双喜 前篙,阿发 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③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④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7、上文第①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我”的什么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下面词语中选出恰当的填在文中的横线上。(3分)
停 泊 跳 蹦 拿 拔 围 聚 撑 点 摇 碰 撞 磕 支
9、括号内表现人物的方法主要采用了 描写,表现了这些小伙伴
(3分)
10、“碧绿的豆麦田里”与下文“偷豆”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2分)
(二)《一棵大树》(10分)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阴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批注]童年的男孩多快乐呀!
树感到很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批注]幸福源于相亲相爱!
[批注]“孤独”一词可见树对男孩的思念。
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把果子拿走了。
树感到委幸福。
[批注]幸福源于 !
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批注]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
“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
“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但男孩又有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批注]看看,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 ”字。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树很欣慰,但心底里却是难过。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批注]大树总是在说“抱歉”,可该抱歉的不应是大树啊!
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她说:“我的树干也没了,你不能爬树。”
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我太累了。”
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美]谢尔·西弗斯汀著 陈丹燕译)
11、文中有两处写了“树感到很幸福”,其实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前一句加的批注是“幸福源于相亲相爱!”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为后一句加上恰当的旁批:
幸福源于 !(限四字)(2分)
12、长大后,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 ”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的大树真让人感动,也许她还会让你浮想联翩。请你用一句诗、一句歌词或一句格言,来表达你对她的赞美。(2分)
14、请你为这篇文章补上一个富有深意的结尾:(3分)
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树下。
(三)对比阅读(13分)
[甲]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②,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③方磨铁杵④,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⑤,还卒业⑥。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方舆胜览》)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父异焉( ) (3)即书诗四句( )
(2)欲作针( ) (4)未成,弃去(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上文哪些方面可知道方仲永是方仲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这两则故事,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我们每个人都成长在阳光下,阳光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给了我们追求理想的动力和勇气。家长、老师的亲切关怀、照顾是阳光;同学、朋友的友爱、互助是阳光;一本好书,一种杂志,一篇含义隽永的文章,也是阳光……阳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伴随着我们成长。请你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