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踏雪寻梅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踏雪寻梅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2-17 19:0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踏雪寻梅》
——小学四年级唱歌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踏雪寻梅》
学科 音乐 学段 小学中年级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领域 核心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唱相关内容:表现领域中的识读乐谱辅助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创造领域中的即兴编创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北京市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唱会歌、唱好歌”的课时目标为基础,在情境中加深对作品情感内涵的体验,在活动中提高歌唱能力及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中对3—6年级的演唱要求: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习内容分析
1.总体形象
《踏雪寻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刘雪庵先生作词、黄自先生作曲的一首齐唱歌曲。旋律轻松跳跃,歌词借雪霁天晴后读书之人踏雪寻梅时悠然自得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向往梅花傲雪的精神以及赏梅乐学的雅致。
2.音乐特点
(1)结构
歌曲《踏雪寻梅》共19小节,属于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A乐段共8小节,有两个不规整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3小节半,呈现出2+1.5小节的分裂性特点;第二乐句4小节半,呈现出2。5+2小节的分裂性特点。B乐段第一乐句4小节,呈现出1+1+1+1小节的分裂性特点;第二乐句7小节,是A乐段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呈现出3+2+2小节的分裂性特点。谱例如下:
(2)旋律
歌曲的旋律为D大调,除最后乐句第二乐节外,其余每个乐句及其分句的起始音程均为上行跳进,加之全曲旋律以三、四、五、六、八度跳进音程为主,中间穿插同音重复和级进,使歌曲洋溢出清新喜悦的情绪。第三乐句的跳进与同音重复的多次出现,生动地再现了骑驴踏雪的悠然景象;第二、四乐句开始的连续上行跳进,描绘出踏雪寻梅的兴奋心情与梅香伴读的美好情境。
(3)节奏
歌曲为四二拍,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进行,增强了歌曲的欢快跳跃之感。除最后乐句第二乐节外,其余每个乐句及其分句的末尾都结束在休止符上,既增添了歌曲的跳跃感也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第二、四乐句开始的弱起节奏,增强了踏雪寻梅的兴奋与对梅花傲雪的赞颂之情。五处一字多音及三次小附点节奏的运用使踏雪寻梅时悠然自得之情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班级为我校四年级(5)班,多数学生能够根据个别音的唱名提示随琴较准确地演唱节奏比较简单、篇幅较为短小的曲谱。
对于歌曲中的级进与小跳旋律能够较好地表现,部分大跳音程及较高音的音准需要教师加以提示并反复练习提高。
对于“”等常见的节奏能较准确地识读,休止符及弱起节奏的表现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练习。
课堂上多数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以轻声高位置的演唱习惯进行歌唱,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演唱较高音的气息支持及发声状态的保持等控制力方面需要教师耐心指导。能较好地演唱《美丽的黄昏》《大家来唱》等二声部合唱歌曲,并能在教师指导下以简单的轮唱、合唱等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情境创设、声势编创、演唱体验、自制歌曲MV、丰富歌曲演唱形式等
(四)技术准备
1.使用打谱软件制作歌篇及曲谱
2.使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Pr、QQ影音等制作教学课件及歌曲MV等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前期教学状况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致学会歌曲《踏雪寻梅》,比较喜欢演唱,但是在弱起节奏处的表现上不够准确,对于歌曲情感内涵的理解上不够深刻。
2.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及弱拍起唱以及连续一字多音的准确表现以及较高音区的气息支持与发声状态的保持。
对策一:可以利用身体的律动带入感增强后半拍起唱的感受。
对策二:从速度入手,在慢速状态下范唱、范奏并且让学生带有恒拍的感觉去聆听感受,会降低此句的学习难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如图
对策三:教师提示气息在腰腹周围保持向外扩张的状态,发声位置要积极。
问题二:对于歌曲情感内涵的理解上不够深刻
对策一:借助音画欣赏联想音乐情境。在导入环节,教师播放自制的雪中梅花的音画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并联想歌曲的意境。音画视频片段截图如下:
对策二:引导学生编创并表现踏雪寻梅的情境。编创后的谱例大致如下:
对策三:通过歌曲MV的欣赏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根据歌词的内容直至成歌曲MV,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丰富歌曲内容及情感的体验,歌曲MV片段截图如下:
对策四:在歌曲学唱过程中教师随时提醒学生联想歌曲的情境。
对策五:教师在课堂总结教师明确作品的情感内涵。
问题三:课堂的学习时间比较充裕。
对 策:将歌曲第二乐段改编成合唱、轮唱形式并加入尾声丰富歌曲表现力。具体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喜欢参加与课本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出的对梅花傲雪精神的赞颂之情以及作者赏梅乐学的高雅兴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从情景联想、声势编创、聆听感知、再到多种形式的演唱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练习轻声高位置、轻巧有弹性的歌唱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够准确演唱第三乐句的曲谱并以师生接唱的方式演唱全曲的曲谱。
②能够用运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踏雪寻梅》。
③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齐唱、轮唱、合唱等方式表现歌曲的意境与情感内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歌曲《踏雪寻梅》准确有表情的演唱及情感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1.带有和两个弱起乐句的准确演唱,如:
2.高音区气息状态的保持
3.第二乐段的合唱与轮唱的准确表现
五、教学过程
核心素养培育指向 设计思路或环节目标 课堂结构主要流程
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审美情趣乐学善学人文积淀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环节目标:1.丰富对于歌曲踏雪寻梅意境的感知2.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声势等再现踏雪寻梅的情境。 环节一:情境的感知与表现活动1.1——借助自制的音画视频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教师播放自制的《梅花》音画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后交流感受。音画视频截图如下:活动1.2——师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1)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对梅花的认识,如:梅花坚强、高洁的品格等…(2)教师总结,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梅花的评价与赞美。活动1.3——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为画面编创声势营造意境。(1)结合画面联想踏雪寻梅的情境。教师出示的图画如下:(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声势、乐器等再现踏雪寻梅的情境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乐器及声势编创不同的节奏表现踏雪寻梅的情境,课堂学生编创的节奏以及声势如下: (3)学生合作表现《踏雪寻梅》的画面情境。
审美感知 环节目标:1.能积极地参与聆听、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听辨感受,体会作品的情绪及意境,感知歌曲的结构特点。2.能够判断两段体结构。(《北京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部分音乐能力要求》中四年级对音乐结构的分析与表现能力的求)。 环节二:歌曲的聆听与感受活动2.1——欣赏歌曲MV,感知情绪及意境教师播放自制的歌曲《踏雪寻梅》MV课件后引导学生结合歌曲的情绪、意境等交流感受。课件截图如下:活动2.2——聆听教师范唱,了解歌曲结构(1)教师出示带有个别字音提示的歌篇,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结构特点并有表情的弹唱。歌篇如下:(2)学生说出自己感受到的歌曲结构,教师总结并明确歌曲的乐句及乐段特点并在歌篇中标注。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环节目标:1.准确演唱简单旋律。(《北京市中小学音乐学科部分音乐能力要求》中四年级对音准能力的要求。)2. 够运用合唱、轮唱等形式准确有表情的演唱第二乐段。3. 积极地参与各项演唱实践活动,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有意识的表现歌曲的情绪与意境美。 环节三:歌曲学唱活动3.1——学唱曲谱(1)试唱第三乐句曲谱①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曲谱②教师提示八度大跳音程学生练习。③教师提示八分休止符及跳音记号的演唱方法,学生练习(2)接唱的方式演唱全曲曲谱①引导学生在1、2、4乐句中找到与第三乐句相同或相似的旋律片段。谱例如下:②师生接唱全曲曲谱(学生演唱第三乐句以及与第三乐句相同或相似的曲谱,教师演唱其他部分的曲谱。)③提示第二、四乐句弱起节奏后再次演唱曲谱。活动3.2——学唱歌词(1)学习歌曲第一乐段①慢速状态下随钢琴伴奏试唱第一乐段歌词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预设问题一:第一乐句中两个分句末尾的休止符没有表现出来解决策略:教师运用对比范唱引导学生聆听感知四分休止符及其表现作用。预设问题二:弱起及“驴”字的音准及发声。解决策略一:关于弱起节奏的准确表现,教师通过慢速范唱、范奏并且让学生手划恒拍以及用身体律动等方式在聆听的基础上演唱。解决策略二:关于一字多音的演唱,引导学生将一字两音的“骑”“驴”分别唱成“骑i”“驴ü”如图:解决策略三:关于“驴”字的演唱,教师引导学生有气息支撑的发声方法、保持闻花、打哈欠等歌唱状态去演唱。③完整演唱第一乐段歌词(2)学习歌曲第二乐段①慢速状态下随钢琴伴奏试唱第二乐段歌词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预设问题一:纯八度音程关系不容易找准。解决策略:一方面借助科尔文手势的提示,让学生意识到“叮当”的音准,另外提示学生唱“响”的时候运用闻花、打哈欠这样的状态自然的过渡到“叮当”的状态中。预设问题二:中“好”字的演唱不够准确解决策略一:关于弱起节奏的准确表现,教师通过慢速范唱、范奏并且让学生手划恒拍以及用身体律动等方式在聆听的基础上演唱。然后再引导学生与第三乐句接唱表现。解决策略二:关于一字多音的演唱,引导学生将一字两音的“好”唱成“好ao o”如图:预设问题二:中“花采得”的演唱不够准确。解决策略:教师提示学生保持闻花及打哈欠等歌唱状态用稍慢的速度先演唱曲谱再试唱歌词。③完整演唱第二乐段(3)完整演唱全曲活动3.3——丰富表现形式(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演唱全曲歌词,并在第二乐段时加入低声部。(2)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演唱的位置及形式。(3)指导学生用合唱及轮唱形式表现第二乐段及尾声。①练习第三乐句的合唱教师出示谱例并引导学生演唱低声部的曲谱及歌词,然后再尝试合唱。谱例如下: 提示学生想象清脆的铃铛声响后再次合唱表现主人公踏雪寻梅时怡然自得的神情。②练习第四乐句的齐唱与轮唱教师出示谱例并引导学生分别演唱两个声部的曲谱及歌词,然后再尝试齐唱及轮唱。谱例如下:提示学生想象大家纷纷采得梅花的美好心情、对梅花傲雪的赞颂之情以及梅花伴读的美好意境,并在演唱中表现。鼓励学生分组表现。③练习结束句的合唱教师从歌曲意境表达的角度引导学生学唱教师改编的结束句。谱例如下:教师引导学生分声部演唱曲谱及歌词,然后再合唱尾声。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第二乐段及尾声。(4)完整演唱全曲①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全曲。(A乐段齐唱,B乐段合唱、齐唱、轮唱,尾声)②鼓励学生小组演唱丰富版的《踏雪寻梅》,并引导学生评价。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声势编创活动,并将其作为歌曲的引子部分加以表现。④教师在学生表现的引子之后自然地加入钢琴伴奏并引导学生完整演唱丰富版的《踏雪寻梅》。
人文情怀健全人格 文化理解 环节目标:明确歌曲的情感内涵。 活动4——教师总结一首踏雪寻梅,不仅融入了黄自先生梅花傲雪般的精神追求,也寄托了老师对大家的期望,愿你们都能像在严寒中傲雪绽放的梅花一样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积极面对,智慧解决。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表现、思维等进行鼓励为主的肯定性评价。
(2)评价量规
评价层面 目标设定 等级
感知层面 有较好的注意力,能够跟随教师完成本课的学习。 ★
理解层面 能够较好的理解并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内涵,体会歌曲所渲染的意境并参与打击乐器或人声为乐曲伴奏。 ★★
表现层面 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多声部间有表情、较稳定的演唱并合作为歌曲《踏雪寻梅》伴奏,体会歌曲的清雅隽秀的意境和风格。 ★★★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以作品形象及内涵的感受体验为基础,注重演唱实践的开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不仅提供了歌唱能力,也对歌曲的情感内涵有了深刻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并发展学生在审美情趣、人文积淀、乐学善学、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素养。
(一)作品内涵的体验贯穿始终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还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以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以及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本节课中教师从导入环节开始到聆听到学唱到最后的总结提升,始终以作品的形象及情感内涵作为主线,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能够较准确的理解到歌曲所表现的 “读书之人踏雪寻梅时悠然自得的情景、作者向往梅花傲雪的精神以及赏梅乐学的雅致”。
(二)结合作品及学情丰富形式
演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演唱姿势、演唱方法、节奏、音准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还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本节课中作品本身难度不大,学生演唱有一定能力,所以教师根据作品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品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丰富,在第二乐段中加入了合唱、轮唱等形式,既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感受并练习合唱的机会,使学生的歌唱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借助编创形式再现音乐情境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中教师结合歌曲所描绘的踏雪寻梅的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声势、打击乐器等再现歌曲意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对于歌曲内涵的理解与体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