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厦门集美中学高二年地理科会考考试卷(必考)
(出卷人:高二地理备课组)(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25分)
图·卷一1—1是300N~400N某地等压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①②③的风向分别是( )。
A.①偏南风;②西北风;③东北风
B.①偏北风;②西北风;③西南风
C.①东北风;②东风;③东南风
D.①偏北风;②东南风;③西南风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受反气旋影响 B.全部受低压控制
C.不会出现锋面气旋 D.可能有阴雨天气
3.右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
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是( )。
A.丙>甲>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丙>乙>甲
图·卷一4—3中曲线①②③表示某发达国家大城市人口密度、地租水平和气温的变化示意图,纵坐标的箭头方向表示数值越来越大,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该城市人口密度、地租水平和气温变化的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5.下列关于三条曲线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曲线的起伏主要是由工业的分布引起的
B.②曲线的起伏是逆城市化的结果
C.③曲线的起伏主要是由交通通达性决定的
D.①②③曲线的起伏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3.7亿人,图2-l-l反映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6.3%,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0.8亿。读材料,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
B.我国人口出生率基本呈下降趋势
C.我国出现劳动力紧缺
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
7.新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同样面临人口问题。读图2-1-5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
9.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图2—2—8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空气污染,工厂应该选择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 B、郊区 C、市中心 D、农村
12.假若该地位于上海市,图中剖面为东西方向,乙点测到城市热岛环流产生的风向为(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图2-3-3为某农场的良性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14.该农场成为良性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②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
的生产结构③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④羊粪还田,保持和提高
土壤的肥力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图2-4-1为某企业在四地生产同一种产品成本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在四地中,距市场最近的可能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6.该企业最有可能属于( )。
A.钢铁工业 B.石化工业
C.制糖工业 D.棉纺工业
读图·卷一4—1和图·卷一4—2,回答17~20题。
17.图甲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18.图乙大致为图甲中从A至B一线附近的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
A.1 800米 B.1 000米 C.500米 D.200米
19.有关特大暴雨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B.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C.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
20.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中心目标就是发展福建经济,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结构和资源配置,为全面实现两岸“三通”,建设台湾海峡经济圈奠定基础。图,卷一4—3是厦深铁路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有关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隔着南海与台湾相望 ②北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③南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④因距离东南亚和东亚各国较远,至今联系不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关于厦深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起点和终点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
B.沿线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地方被称为“侨乡”
C.建设厦深铁路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交通网和巩固国防
D.沿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甜菜生产基地
图3-4-5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图,读图回答23-25题。
图3-4-5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2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25.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厦门市集美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段 地理 科会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出卷人: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选择题:(50分)
二、综合题:(50分)
26. 图2-1是一幅以极低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该图表示 _____半球示意图;北京时间是_______时。
(2)此时A点是______时,A、B、C三点中
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
(3)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B点的日出时间约为___________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图2-2,回答下列问题。(9分)
(2)甲河主要靠 补给,乙河主要靠 (填“降水”或“地下水”)补给。
(3)甲、乙两河中,水量较大的是 河,含沙量较大的是 河,径流量变
化较小的是 河。
(4)B处地质构造为 。
(5)如果该地区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
28.图2-3是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该图表示亚洲_______月(1月或7月)季风。
(2)此时陆地上形成________(低压或高压)系统,
在其控制下,天气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7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 (μg/m3)
甲
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丙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丁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戊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 )(多选题) A 风速 B 降水 C 气温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30.图2-4是美国本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5分)
(1)图中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 )。(多选题)
A 劳动力丰富 B 商品率高
C 生产规模大 D 科技水平低
31. 读图2-5,回答问题。(6分)
(1)a国发展工业的不利因素有
等。
(2)图中某产业从a地逐渐转移到e地,该产业
转移的部门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玩具工业
(3)导致该部门进行产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
20世纪70年代以来,a国工业向 导向型方向发展。
32.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分)
图2-6为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
(1)材料中城市化率是指 ,它是衡量 ____________ 的标志。
(2)由图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 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
(提示:32、33两题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按32题计分。)
33.在一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性、物理性或生物性转化,并通过水、大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图2一6—5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l)完成同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图2一6一5)。
A ,B ,C
(2)电子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会缩短,目前城市垃圾中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呈直线增长。电子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置方式主要有 , 可能会引起的危害是 。
(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固体废弃物的研究”的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资料?(至少回答2点)
34.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 1米、60厘米、6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一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料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图1一2一16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6分)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 (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 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3)图1一2一16中B、D两点,气压较高的是 点;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低的是 点。若A、B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图示季节应当是北半球的 (填“l”或“7”)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D
D
D
B
B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D
D
D
C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B
D
A
第二次模拟考答案
26. (7分)
(1)北(1分) 11(1分)
(2)15(1分) B(1分)
(3)(23°26′N,180°)(1分) 3:00(1分)
(4)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1分)
27. (9分)
(1)降水(1分) 地下水(1分)
(2)甲(1分) 甲(1分) 乙(1分)
(3)断层(2分)
(4)滑坡、泥石流或山崩(答对2点即可)(2分)
28. (6分)
(1)1(1分)
(2)高压(1分)
(3)干燥寒冷(2分)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29.(7分)
(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2分)
(2)ABC(1分)
(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2分)
(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两点即可)(2分)
30. (5分)
(1)商品谷物农业(1分) 小麦(1分) 玉米(或大豆)(1分)(农作物名称顺序可调换)
(2)B C (2分)
31.(5分)
(l)资源不足(1分) 国内市场狭小(1分)
(2)D(1分)
(3)廉价劳动力(1分) 技术(1分)
32.(4分)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分) 城市化 (1分)
(2)加速增长 (1分)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分)
33. (7分)
(1)水源(1分) 土壤(1分) 灌溉或养殖(1分)
(2)任意焚烧或随便丢弃(1分)
焚烧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便丢弃,电子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污染(1分)
(3)问卷调查、上网查询、图书查阅、走访调查、查阅统计资料等(2分)(答对任意2点,即得2分)
34.(7分)
(1)冰块(1分)
(2)热力(2分) D(1分)
(3)B(1分) A(1分) 7(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