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7 22: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临时性社会、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
农业
工商业
分配
特点
实行余粮征集制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我们取得了胜利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
(1)时间:
1918-1921年
(2)目的:
为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一、农民喜迎崭新政策(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货币关系
史料实证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在继续…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工业国有化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国家统一分配
征收粮食税
1921年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肯定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允许私人经营经营中小企业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自由买卖税后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有利于经济
发展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新经济政策的概况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直接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根本目的)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历史解释
材料: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实质是什么?有何启示?
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性质、启示
(1)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结合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2)、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启示:政策的制定应符合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历史解释
①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②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材料1: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3
5、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材料2: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标志着俄国找到了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影响
启示: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史料实证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后退一步
前进两步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实践上: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
理论上:找到一条由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历史解释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有15个加盟国。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了22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第一的国家。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沙俄
苏维埃俄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17年
十月革命
1922年
苏联成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俄罗斯
二、苏联速变工业强国(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如何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沙俄”: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22年苏联成立前苏维埃俄国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1991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俄罗斯联邦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1922年 苏联成立
时空观念
列宁与斯大林
1924年列宁逝世
斯大林
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斯大林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
 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丘吉尔评价斯大林: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2、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扶木犁的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此时的苏联……
3、苏联工业化的背景
苏联工业落后(内因);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外因)。
阅读材料,概括苏联工业化建设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史料实证
目的
时间
重点
成就
特点
结果
实现国家工业化
1925年提出,1926年实施
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发展重工业
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
PPSH -41冲锋枪
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4、苏联工业化的概况
学法指导:立足史料实证,掌握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知道其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自主学习】
优点 (1)使苏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为以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存在问题 (1)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评价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唯物史观
原因:
①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②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③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④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想一想: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苏联宣传画:在斯大林同志领导下不顾一切地向共产主义前进
历史解释
相关史事: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化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需要的粮食和原料从哪来?
三、农业集体化藏弊端(农业集体化)
史料实证
苏联农业集体化
1.根本原因: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27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政府收购的粮食总量只有491万吨,远低于国家需要的820万吨。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斯大林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
2.直接原因: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初,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史料实证
苏联农业集体化
3.开始: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业集体化
1930年1月5日,党中央根据斯大林的要求通过了《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要求在几年内实现全盘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
4.措施: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③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④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的农业机械化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实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史料实证
苏联农业集体化
5.影响:
①积极:解决了粮食问题,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②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产品 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 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 10卢比10戈比 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 21—55戈比 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斤) 9—14戈比 1—1.5卢布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
(注:1卢布=100戈比)
到斯大林逝世的1953年,牛、马、绵羊的数量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的水平。
——《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苏联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没有油啊。
那就煮!
没锅。
烤鱼!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斯大林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坐在一架飞机上,忽然看到一个鬼用锯子锯飞机翅膀,两人大为吃惊,邱吉尔求鬼说:“快停下来,我给你别墅、商店,叫你回去当百万富翁。”鬼不听,继续锯。邱吉尔又急着请求:“快停下来,我让位给你,叫你当大英帝国的首相。”鬼还是不听。邱吉尔急着问斯大林怎么办?斯大林对鬼说:“鬼同志,你锯得非常好,我要吸收你当我们集体农庄庄员。”鬼听了害怕了,马上扔掉锯子,逃得无影无踪。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史料实证
苏联农业集体化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苏维埃政权。
1)工业:
2)农业:
2.经济上: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村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消灭富农
我们苏联已经确立了
社会主义制度。
斯大林说这句话
的依据是什么?
1.政治上:
四、模式僵化终将误国(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农业国
工业国
剥削阶级
消灭剥削
史料实证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经济方面---忽视商品经济,重视计划经济
政治方面---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专权
阅读教材说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
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特征
唯物史观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路程。
材料二: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材料三: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材料四:
材料五:
由于存在着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法制不健全并随意受到破坏,许多无辜的人遭到迫害……历时多年的大清洗运动给苏联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利: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弊1:损害农民利益,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弊3:民主法制受到破坏。
弊2:经济发展不协调。
合作探究
唯物史观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积极
消极
影响
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根据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用飞机锯木头
唯物史观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的调整,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想一想
3、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2、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家国情怀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
农业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