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课题: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两部分之间的内容为并列关系,都是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及发展情况。近代以来,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官员开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发展水平落后且分布不均衡,带有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工业文明还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变化。首先是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应用,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电报、电话的传入,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各种信息的传递。这些改变也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风俗习惯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特点。
课程标准 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 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分析近代社会生活的习俗辩护的原因和特征。
核心素养目标 史料实证:结合课本及材料,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及材料,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与特征。 时空观念:结合图表,明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其呈现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 唯物史观:结合材料,并通过比较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念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近代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想象力丰富,有表现自己的热情,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思维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是需要学生体会近代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感悟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历程。其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习过程中可以以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也可运用多类史料和地图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的理解。
两基三点 基础知识: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和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基本历史史实。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重点: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易混淆点: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易混淆
重 难点突破 针对重点: 针对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许多变化。剪辫易服等习俗的变化既体现了中国社会面貌的变化,也体现出思想观念的革新。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的传入,对于中国国民精神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对难点: 针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代表,从他所创办的近代企业,以及福新面粉公司等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窥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是本课的难点,可按照时间的推移划分为萌发、发展、受挫等几个阶段。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示意教学法、 谈话法和讨论教学法 学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2分钟) 展示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大生纱厂企业导入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 二、展示课题、整体感知(1分钟)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解读目标 、指向明确(2分钟) 解读核心素养的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新课教授 凝聚知识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5分钟) 自主梳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产生、发展、热潮、短暂的春天、再度受挫)和近代社会生活在衣食住行用等领域的变化,并学会结合材料论证自主学习中总结归纳出的历史史实,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还原真实历史。 2.教师讲解—重点讲解(10分钟)教师结合图表材料讲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讲解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史实的再认识,落实学科中的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合作探究—难点突破(15分钟) 【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1: 材料2: 探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特点? 【二】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1: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 材料2:张謇创办企业获利后,兴办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公园、剧场、医院等一系列公共设施,使江苏南通逐渐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新型城市。 材料3:“辛亥革命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躬;大人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足;吸食鸦片者,严令戒绝……”。 ——王家槐《海南近》 探究: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探究问题,学会客观的看待历史事件并从中获得社会生活变化中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启示,增强历史学科中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合作交流形成观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7分钟) 小组展示观点交锋: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结论 (5分钟) 归纳点拨展示答案:展示结论着重升华学习素养 (3分钟) 达标检测(3分钟) 依据导学案,完成随堂练习作业,定时上传 课堂小结(2分钟)
评价设计 激励性语言评价: 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与提升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