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时 1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两个子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两部分之间的内容为并列关系,都是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及发展情况。近代以来,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官员开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在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排挤、打压的情况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发展水平落后且分布不均衡,带有深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工业文明还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变化。首先是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应用,使人们出行速度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电报、电话的传入,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各种信息的传递。这些改变也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风俗习惯发生着变化,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特点。
学情分析 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是需要学生体会近代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感悟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历程。其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习过程中可以以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也可运用多类史料和地图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的理解。
课标要求 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近代社会生活的习俗辩护的原因和特征。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本课教学主要运用自主学习、史料讨论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结合课本及材料,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及材料,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与特征。
唯物史观:结合材料,并通过比较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念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时空观念:结合图表,明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其呈现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
家国情怀:认识近代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难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述法、图表示意教学法、谈话法和讨论教学法
学习方法 读图法和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课堂导入 教师展示材料及问题: 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就不能忘记张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如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又历程如何?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教师依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25课的学习。 二、展示课题: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展示核心素养目标: 1.史料实证:结合课本及材料,了解张謇等人兴办实业的事迹。了解近代社会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历史解释:结合课本及材料,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与特征。 3.时空观念:结合图表,明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其呈现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 4.唯物史观:结合材料,并通过比较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念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家国情怀:认识近代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四、讲授新课: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展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完成的表格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表格,并组织学生进行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反馈后的发展历程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合作探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教师展示探究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展示自己的观点。 教师结合学生观点及其形成的过程,对材料进行解读:图一从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绘制的曲线图,可以发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图二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行业分布上,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民族资本主义主要分布在轻工业上,比例失衡;图三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地域分布上可以根据地图得出民族资本主义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地域分布不平衡;图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的技术薄弱、资金少,再加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整体来看情况比较落后。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材料: 张謇怀抱实业救国的梦想创办大生纱厂。辛亥革命后,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大生纱厂迎来发展良机。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大生纱厂获利颇丰。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大生纱厂面临亏损。内战时期,又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说说大生纱厂等民族工业的结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教师结合学生思考回答民族工业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教师展示过渡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状元实业家张謇不同时期的着装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哪些变化?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知识链接:沈阳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有近400年历史,有着“东北第一街”的美誉,也是沈阳乃至中国第一条步行街,已成为沈阳繁荣发展的见证。 教师引导学生从近代两幅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中,找找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结合学生思考总结近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展示材料进行具体讲解: 材料1:交通与通信 材料2:风俗习惯 材料3:生活方式 材料4: 材料5: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 ——张爱玲《更衣记》 材料6:文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与皇帝主动提出离婚的妃子,而且是公开离婚。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上材料的解读中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归纳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说明了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思想上的近代化。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出现变化的原因和特征: 材料1: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 材料2:张謇创办企业获利后,兴办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公园、剧场、医院等一系列公共设施,使江苏南通逐渐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新型城市。 材料3:“辛亥革命革去长揖磕头之礼,代之以握手与鞠躬;大人老爷之称,改呼先生或衔职;男子劝其剪发,女子禁其缠足;吸食鸦片者,严令戒绝……”。 ——王家槐《海南近》 教师结合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是西方文明的影响,其二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三是国家政治运动的推动。 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在明确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基础上探究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 教师展示材料: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让吴老太爷头晕目眩。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吴老太爷昏死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总结为发展不平衡,并指出当时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则是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拓展延伸问题: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的民族品牌如何应对? 五、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虽有长足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以下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得到官僚资本的支持 ③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较为薄弱 ④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3.“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晚清状元张謇的真实评价,其“兴国之梦”是指( ) A.实业救国 B.自由平等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学生明确课题 齐读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课本,自主完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的表格内容。 2.结合教材与教师的讲解,明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结合课本及材料,自主思考近代社会生活出现了什么变化。 结合材料,探究近代社会生活出现变化的原因和特征。 自主完成随堂练习检测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时空观念讲述本课学习的社会背景,进入本课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明确课题 掌握本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把握重难点。 结合地图与文字史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加强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结合史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加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随堂检测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理解程度。
板书设计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