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2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8 09:1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
1945年
14年抗战
九一八事变
日本投降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的概况;
说出西安事变的过程;
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学习目标
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借口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柳条湖事件
Q:为什么制造柳条湖事件
1868大陆政策
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正式组建
1927年东方会议
材料一: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可乘之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思考:日本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借口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柳条湖事件
东北三省沦陷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
一·二八事变
蒋光鼐
蔡廷锴
《淞沪停战协定》日军留驻上海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长春
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借口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柳条湖事件
东北三省沦陷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的起点。
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
幕。
01
中国共产党:
02
东北人民:
03
中国国民党:
1936年,改编为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北抗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东北军抗日将领马占山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将军阵亡后,日军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为震撼,惊为天人。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借口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柳条湖事件
东北三省沦陷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的起点。
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
幕。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9年
德国闪
击波兰
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策划者
借口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
柳条湖事件
东北三省沦陷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的起点。
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
幕。
占领热河1933年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策划华北自治1935年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 背景
时间
主力
领导力量
口号
影响
1935年12月9日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学生
中国共产党
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
人物
目的
经过
结果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材料一: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材料二: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陵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 ,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蒋介石一直坚持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学生救国运动的推动
张、杨的爱国之心(个人因素)
国民党内部:
亲日派:(12月13日)在何应钦(亲日派)的支持下,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率12600人,完全徳国装备从南京浦口登车挺进渭南。22日桂永清派2个团向赤水河西岸的东北军发起进攻,造成百余人伤亡。
——康泽《西安事变后南京情况》
亲美英派:请各自检束与忍耐,勿使和平绝望;更请于军事讨伐前,先尽力求委员长之出险。战争之后,(蒋介石)不为其亲自统帅之陆空军轰炸所误中而丧生,亦将被张、杨军队所杀害。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杀蒋?
放蒋?
日本:“如果掌握实权的蒋介石被杀,中国因国民党的领导权之争而再次发生内乱,对日本是太好了。”
——古川万太郎《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
焦点
中国共产党的声音:
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等条件
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
人物
目的
经过
结果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时间
目的
人物
经过
结果
和平解决的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共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
关键
②国共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后,中国的抗战迎来了转机,而他们却遭受如此遭遇,
对此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
张学良被软禁54年,2001年病逝于檀香山。
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回国后被软禁12年,1949年一家四口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日本侵略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一·二八事变
建立伪满洲国
(1932)
华北危机(1935)
中国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共产党
东北民众
国民党
爱国学生
一二·九运动
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课堂小结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直击中考
1.(2020·黑龙江龙东·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一二·九运动 D.八一三事变
A
2.(2020·山东菏泽·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
英雄 林则徐 邓世昌 ?
事件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东北抗日游击战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A
3.(2020·江苏南京·9)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C
4.(2020·湖南怀化·6)某电影中出现以下故事情节: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活捉了蒋介石……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