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
3.“贝”的故事
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贝”的故事》是其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介绍汉字由来、历史、演变、发展的自编课文。
课文共2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引出甲骨文中“贝”字就是人们画的扇贝张开的样子。第2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被人们当作饰品;而且便于携带,不容易损坏,还被人们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做偏旁的一系列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第2自然段只有3句话,但句子内的因果关系、句子间递进关系等逻辑清晰、紧密。
课文中有4幅插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分别是贝壳实物图、甲骨文“贝”、小篆“贝”、楷书“贝”。图画与课文内容映照,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形态的变化过程。
文章所讲述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二年级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尚不能很好读懂这段话,需要教师设计关键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不断走进故事情境、不断使文本与他们的生活具象、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产生勾连。同时,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资源,促成本文发挥出在人文情怀方面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对中国汉字文化、祖先的智慧产生认同、敬佩、热爱等感情。
同时,要充分体现本文独特的识字教学功能。暨有常规的加加减减、观察部件、语境中复现等常规的识字方法,更注重形声字规律在识记汉字中的运用,提升学生科学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学情分析
经过了一年半的语文学习,拼音方面,绝大部分同学已能熟练掌握,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分清前鼻音和后鼻音。识字方面,多数学生能够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偏旁部首)、编一编(顺口溜)、找一找(朋友)等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对形近字逐渐养成了比较、分析再组词的习惯;对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字理识字的方法有了简单的了解;结合语境识字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品质不高,并不会进行识字方法的总结积累,语言表达上也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在识字教学时,需要经常温故知新,通过多元识字,提升识字兴趣,锻炼语言表达。在词语方面,学生在正确地读写学过的词语,给词语做基本的分类,并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词来说或者写一句话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是碰到新词时,正确理解还有一定难度,需要创设情境或语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帮助其理解归纳。在学习文章方面,学生大多能借助拼音或情境图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能根据提示进行课文内容填空,简单质疑;但是在语言表达上还不够条理清楚,需要进一步指导、示范。本课《“贝”的故事》是一篇短文,文中的插图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解释了汉字的来源与变化;第2自然段3句话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积累9个词语,积累12个词语。
2.认识“贝”偏旁,了解“贝”偏旁表义的特点,能用部件归类法识字。
3.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9个汉字,会写9个词语。
阅读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讲述“贝”字的故事。
3.了解“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4.能借助图片,猜测“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认读 15个生字,重点指导“甲、骨、类”三个字的读音,会写“贝壳、甲骨”。
2.了解汉字“贝”的产生起源,图文结合了解“贝”字的演变。
3.对中国汉字各发展阶段的产生兴趣,能照样子写写不同字体的“贝”,有兴趣去探究其他汉字的“祖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在语境中巩固生字,重点理解“珍贵、饰品、随身携带、损坏、钱币”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重点学会写“钱财、钱币”2个词语.
3.能用恰当的语速、语气朗读课文,使人听清楚,听明白。
4.了解“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初步感受汉字的奥秘,古人造字的智慧。对汉字故事探究学习初步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理解“珍贵、饰品、随身携带、损坏、钱币”等词语,能通顺连贯地讲述““贝”的故事”。
教学难点:
了解“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对中国传统的汉字文化(故事)探究学习初步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谈话中复习“历史悠久的甲骨文”、“几经演变的字体”、“古人画图为字”
2.过渡:中国汉字还有什么神奇而有趣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贝”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的开场,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教师以语言点拨,使学生再次产生自豪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汉字奥秘的进一步探索之旅。】
二、学习第2自然段
(一)古人心思我来猜,感知贝壳的特点
1.出示学习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 在古人眼中,贝壳是怎样的?圈出描写贝壳特点的词语。
2.分句检查朗读,随机正音,生生评价。
3.交流贝壳的特点
·漂亮 正音,多音字辨析(piāo浮 piǎo白)
·珍贵 正音
·可以随身携带 正音,指名读、齐读
·不容易损坏 正音,指名读、齐读
4.用上下面两组词(或一组词)说说贝壳的特点:既……又…… ;不但……而且……
【设计说明:创设古代小使者的情境,发布“古人心思我来猜”的小任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第2自然段虽然只有3句话,但是句子中、句子间存在因果、递进等关系。分步设计,让学生分别带着要求进行学习。首先读懂古人眼中贝壳的特点,并能选用关联词语进行清楚连贯完整的表达。】
(二)古人智慧我体会,了解贝壳的作用
1.出示要求,再读课文
课件出示: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古人把贝壳当作什么?用横线划出词语。
2.组织交流
·当作饰品 当作钱币
3.分句学习——当作饰品
(1)读词,联系生活理解“饰品”具有装饰功能,人们用饰品来打扮自己。
(2)拓展读词:头饰 耳饰 佩饰 首饰
(3)质疑:为什么古人把“贝壳”当作饰品呢?尝试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4)漂亮:出示漂亮的贝壳图,说一两句画赞美这些贝壳(五彩缤纷,形状各异)
(5)珍贵: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贝壳为什么是珍贵的?补充地图说明,感受贝壳的古代“物以稀为贵”。
(5)朗读句子
4.分句学习——当作钱币
(1)读词,强调“币”的首笔是撇。
(2)说说“钱币”的作用
(3)用“因为……所以……”说一说贝壳被当作钱币的原因。
(4)学习词组“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感受贝壳小巧但坚硬的特点。
(5)引导学生质疑: 小石子也“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是不是也可以当作钱币呢?联系上文。指导用上“不但……而且……所以……”说一说贝壳被当作钱币的原因。
(6)出示考古出土的贝壳钱币图,这些毫不起眼的贝壳真的如此珍贵吗?出示补充资料轻声读,谈感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贝壳(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7)小结并朗读句子:
我们的祖先用贝壳装饰、打扮自己,追求美;更是智慧地将贝壳当作货币,促进了当时的生活贸易便利。真是了不起!
【设计意图:在了解贝壳的特点之后,让学生读文提取信息,从结果反推原因,训练学生前后勾连读懂句子的能力。将生字词语的学习融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不断练习生活经验,使词语的意思具体化、形象化、立体化。找准学生理解的难点,进行课外资源的补充,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认知,自然地产生情感体验,并融于朗读之中。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用上关联词语进行说话,既是对字词的复现认读、理解记忆,更是在口头表达之中不断深入理解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内容关联,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的连接词,学会“瞻前顾后”地读文理解。】
(三)古人智慧我体会,学习“贝”字偏旁的汉字
1.出示“贝”字偏旁的汉字(词语),指名读准字音。
2.说发现:贝字旁、贝字底、形声字规律、与钱财有关。揭秘“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用上“因为……所以……”说话。
3.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偏旁的汉字?
4. 古人造字的智慧,形声字的规律。
【设计意图:二下年级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选择课后题的内容在课堂中呈现,以词带字。教师搭建平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读词语,观察字形,发现规律。】
(四)小结,师生合作朗读第1、2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中国汉字真有趣。像这样的汉字故事还有不少呢。出示“珠宝 铜镜”根据偏旁猜一猜,勾连汉字“珍”。
2.推荐图书《有故事的汉字》、《说文解字》,汉字奥秘多,等你来探寻。
【设计意图:用好课后题,使课文的学习与课后探究产生关联,促使学生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迁移,激发学生大胆猜测的意识。趁热打铁,推荐图书,体统】
四、作业
1.读一读
珍贵 珍惜 钱币 纸币 财富 财产 赔本 赔礼 购买 采购 贫苦 贫穷
2.用上合适的词语说一说
因为……所以…… 不但(不仅)……而且…… 既……又……
贝壳( )漂亮、珍贵,( )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古人把它当作钱币。
3.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
五、板书
3.“贝”的故事 文化瑰宝
甲骨文 (画) 金文 小篆 楷体 历史悠久
漂亮 珍贵 饰品
生活智慧
可以随身携带 不容易损坏 钱币
贝字偏旁 【学生补充的汉字】 钱财 造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