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练习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练习四第59、60页
【教学目标】
观察立体图形,借助平板,画出它从它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也能根据从三个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通过练习,在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逐步养成乐于思考和敢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立体图形,借助平板,画出它从它正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也能根据从三个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难点:通过练习,在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实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每人一台平板、教学助手、课件、小正方体
激趣导入,回顾梳理
1.翻书回顾,回忆旧知
2.互动交流,构建网络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翻书回顾,自主回忆旧知,接着创设搭一搭的活动,以问题为导引,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科学建构知识网络,激活相关知识点。】
知识应用,质疑解难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题)
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平板上画一画。
1.结合平板,独立连线
2.集体交流,明晰方法
【设计意图: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换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本习题旨在借助平板,让学生画出立体图形正面、右面和上面形状。利用平板优势,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填充颜色,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还能通过画一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深化认知:同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
第二层次:分层练习(★★题)
A题:从左边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有( C )个。
结合平板,独立选择
汇报交流,分析原由
B题:下面右图如果再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又不改变从右面看到的形状,那么,增加的这个小正方体不能放在( D )。想一想,在平板上选一选。
A. 1号左边 B. 2号左边 C. 3号右边 D. 3号上面
1.结合平板,独立判断
2.借用课件,呈现过程
3.反馈交流,明晰思路
【设计意图:AB两题旨在建立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借助平板,巧妙实现分层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喜欢的类型题目,很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这是本课的特色之一。每道题做完提交后,老师电脑上可以快速、直观地呈现学生地答题结果,针对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更好地为学生地学习服务,这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通过两种类型题目地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仅根据立体图形一个位置的形状搭立体图形, 所搭的立体图形有多种可能性,是不唯一的,充分感受用小正方体搭一个面相同的立体图形,所用正方体的个数也可能是不同的。】
C题:用4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摆立体图形,从右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从正面看可能是(①③ )。
要求:先独立想象,再小组讨论。
1.独立想象,充分猜想
2.小组合作,动手拼搭
3.现场直播,验证猜想
4.集体反馈,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本习题旨在实现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图形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根据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和侧面三个位置观察到的特征,才能确定所搭的立体图形。本课充分利用教学助手的现场直播功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操作、验证结果都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得推理与观察物体的知识有机结合,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合情推理判断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的另一个特色之一。】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题)
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 ,明明数了数了一下每个位置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然后把数字标在了每个位置上,如图 。
(1)这个立体图形是由( 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2)这个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同桌合作搭一搭。同桌合作搭一搭。
(3)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在平板上画一画。
1.细读信息,理解题意
2.同桌合作,动手拼搭
3.录制视频,展示分享
4.结合平板,观察画图
5.集体分享,升华认知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实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活动中,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展开操作,以丰富、发展它们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这是一道综合比较强的习题,对于缺乏观察空间活动经验的学生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所以为了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学助手的录制视频功能,直观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也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思考。】
三、总结全课,反思评价
1.自我评价
2.课堂总结
【设计题图: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评价与归纳,不仅有助于技能的形成,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搭 看 说 画
立体图形 观察 平面图形
还原
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