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侧、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
②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脑袋”等14个词语
2.能力目标
①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长句子
②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③能够观察景物并进行写作
3.情感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兴趣以及热爱
②激发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了解小兴安岭四季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①师:同学们,我们之前领略了祖国南方富饶的西沙群岛,也见识了广东海边美丽的海滨小城。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祖国的北边是怎么样的呢?祖国的北边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北边,看北边美丽的小兴安岭。
②老师放出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
③老师询问同学是否知道小兴安岭位置,并放出地图
④老师展示小兴安岭的风景图片,介绍小兴安岭,并询问同学感受
2.初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圈出生字词,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兴安岭的?
②检查初读情况:
a.邀请同学认读字词,并进行纠正,跟读
b.重点指导带有穿插笔画的字,调动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
c.邀请同学回答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悟读课文
①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a.小兴安岭的四季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b.你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为什么?
② 带领学生欣赏第一段:开头段形象地描述了小兴安岭的树木之多,那么,每个季节的小兴安岭又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③分析春天出现了什么景物,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这句话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b.抽出能否换成长出?
c.“汇"是怎样的情景?
d.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可带领同学们有感情地读出该句子)
e.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小鹿?
f.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
④分析夏天出现了什么景物,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这里的树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b.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
c.划线句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d.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⑤分析秋天出现了什么景物,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秋季的树木发生了什么变化?
b.哪个生字更能体现秋天的特点?
⑥分析冬天出现了什么景物,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这段话描述了什么场景?
b.刮字能否换成吹?为什么?
c.动物部分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d.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小动物呢?
⑦ 结尾段分析并提问
a.这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b.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成大花园和宝库呢?
⑧ 请同学根据课文回答:如果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4.读后反思(写作指导):
作者写小兴安岭的四季的时候,围绕着什么重点来写?
5.小练笔(作业):
描写景物要抓住他们的关键特点,这样才能突出其与众不同。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如美丽的校园,公园,同学们也来试着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