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3 月是故乡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生字学习
缥缈 篝火 萌芽 澄清
旖旎 祥瑞 蓬莱 无垠
顷刻 巍峨 燕国 点缀
miǎo
ɡōu
ménɡ
yǐ nǐ
ruì
yín
lái
chénɡ
é
qǐnɡ
yān
zhuì
多音字
燕
我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燕子
yàn
yān
烟波浩渺:
篝火:
理解词语
形容水面辽阔。
泛指一般在郊外地方,通过累积木材或树枝搭好的木堆或高台,在活动里点燃的火堆。
旖旎(yǐ nǐ):
耄耋(mào dié):
柔美的样子。
八九十岁。指年纪很大的人。
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
然而,一位著名学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
导入
季羡林,(1911年—2009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整体感知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主线?
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第一部分(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4):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三部分(5~6):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
第四部分(7):月是故乡明。
(呼应开头,突出主旨。)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思考:作者回忆了对故乡与童年的的哪些事?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数星星,捉知了。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内心感受:诗兴萌动
“萌动”能换成“萌发”吗?
往事:回忆故乡的月亮-看月亮
思考:作者回忆了对故乡与童年的的哪些事?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 在北京度过四年, 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 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 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
作者离开故乡后到过哪些地方?找出来。
内心感受:别处的月亮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月亮。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对故乡的思念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在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回忆能让你想到家乡的事物,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如家乡的槐花、家乡的小河等等。
“月是故乡明”,在作者眼中,异乡的月亮再大再圆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的明月,在你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的小月亮”放在了前边,强调,突出了“我的小月亮”。
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的小月亮!
哪句话的表达效果更好一些?
倒装句更好
倒装句
外国的月亮
喜爱思念
月是故乡明
北京的月亮
故乡的小月亮
结构梳理
衬托
从古到今,思乡就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文?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课外拓展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课外拓展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给同学们说一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