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8 12: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核心素养时代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课 标
新课标新教学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2年课程标准: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联合国家宣言》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的原因。
1939—1945
“联合” 是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通过“进程” 理解其艰巨性
重要事件
加速“进程”
性质
1939年9月1日
1941年6月
1941年12月7日
1942年1月
1943年2月
1944年6月
1945年2月
1945年5月8日
1945年9月2日
1、读文,找出下列时间发生的大事及标志意义
2、分析二战的性质、胜利的原因、影响?启示?
自主学习
第一目二战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第二目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第三目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的结束
促进
促进
根据材料、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军事、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1919 1922 1929 1931 1933 1935 1936 1937 1938
《凡尔赛条约》
《九国公约》
经济危机爆发
九一八事变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广田弘毅组阁
七七事变
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新大战的隐患。
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推动因素: “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史料实证
1.爆发原因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原因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39年
波兰的骑兵迎战德国
德国军队突袭波兰
(开启欧洲西线战场)
2.全面爆发
历史解释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标志二战全面爆发。
闪电战:二战中德国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袭的方式不宣而战,快速切割敌军主力制敌取胜。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二战的东方主战场由此拉开序幕。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9年春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确切地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为什么是“全面爆发”而不是“开始”?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31-1938年
局部战争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段
(分为全面爆发、战局扩大、出现转折、走向胜利)二战与一战不同,二战是逐步打起来的
时空观念
波 兰
德 国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
“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法国总理甚至发1万只足球供士兵打发时间
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材料一: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OO余个师,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 。德国将领凯特尔:“假使英法发动进攻,他们所遇到的将是越过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英法绥靖政策的继续,希望德国灭掉波兰后,去进攻苏联
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
北非战场
太平洋战场
二战主要战场:欧洲战场、北非战场、东方战场、太平洋战场
欧洲东线
3、二战的主要战场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39年
进攻英法
史料实证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西线战场
1940年4月—5月,德国占领荷兰、丹麦、挪威、比利时、法国。
1940年4月—5月,德国进攻英国。
4小时丹麦
23天挪威
5天荷兰
卢森堡
不战而亡
敦刻尔克
5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拥有数百大军的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打投降败(敦刻尔克大撤退)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法国签署投降书的福煦车厢
西欧沦陷
丘吉尔拒绝德国诱降
“ V”字手势一直到今天,都是人们成功的信念、胜利的象征……
英国军民奋起反抗,
迫使德国放弃征服英国的计划。
德军连续57个夜晚轰炸伦敦,英国军民坚持战斗,德国的侵略计划首次受挫。
我们将战斗到底坚决抵抗,决不投降,绝不屈服,
不列颠之战
全面爆发
根据希特勒口授的《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以及他的发言和指令,可以概括成“先大陆、后海洋”的三部曲:首先建立一个囊括中欧的“大德意志”,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波兰的但泽走廊;其次打败法国,消灭苏联,夺取欧洲大陆的霸权;第三,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雄全球。
——王斯德《世界通史》
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是?最终目标又是?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德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如果要在欧洲取得领土,只有在牺牲俄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希特勒《我的奋斗》
“同志,原谅我,这实在是个好机会”
1939年8月,德国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历史解释
1940年
1941年6月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39年
规模扩大
史料实证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东线战场
进攻苏联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标志着二战规模扩大
1941年11月,180多万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为了鼓舞苏联士兵的士气,斯大林惊人的决定:十月革命阅兵照常举行!向全世界表明了他们战斗到底的决心!寒冷的天气阻碍着德军的进攻步伐,善于冬季作战的精锐部队陆续回防莫斯科,苏联红军转入反攻并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投降9万,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这些人员的损失不可估量。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乡村 —斯大林
1940年
1941年12月7日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939年
进攻美国
史料实证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太平洋战场
最大规模
美国:
8所战舰无一幸免,其它舰10艘被毁,3500名美军丧生,188架飞机化为废铁一堆,绝大部分被毁于地面。
日本:仅仅付出29架飞机、9艘潜艇的代价,取得空前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至此,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战争,二战达最大规模,
中国持久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在亚洲中国牵制了大部分日本陆军,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亚洲东方主战场
史料实证
一场全世界都被卷入的战争
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
1931-1945
太平洋战场
1941-1945
(战争规模达到最大)
北非战场
1940-1943
欧洲东线战场
1941-1945
欧洲西线战场
1939 -1945
1931-1938年
局部战争
1939年
全面爆发
世界陷入空前浩劫,
我们应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家园?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战局
扩大
二战是逐步打起来
家国情怀
思考: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总是屡屡得手?
反法西斯国家:各自为战,缺乏联合
你认为在这样的态势下,反法西斯国家怎样做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
联合
战争双方
法西斯国家:德意日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实力强大,使用闪电战;
战争助推力
2.国际联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唯物史观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历史解释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1)时间、地点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议和。--《联合国家宣言》
(3)作用:
(2)标志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联合)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史料实证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欧洲战场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7月—1943年2月
希特勒狂叫:要让斯大林格勒从地图上永远消失!
斯大林发出号召:为祖国而战,决不后退一步!
  德军莫斯科战役失败后,无力对苏联全面进攻。1942年7月17日,德国转而集中150万以上兵力,向南线斯大林格勒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进攻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史料实证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碉堡,苏军士兵顽强地打击敌军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反攻激战场面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德军一位叫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到:“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苏军坚守斯大林格勒,防御阶段战役,是整个战役最为艰苦的阶段。苏联人的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无策,德军团长威廉 霍夫曼在日记中写到“他们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
在持续200天的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法西斯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
德军元气大伤,由进攻转为防御。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时空观念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出现转折
太平洋战场转折—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
1942年,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轰炸日本的飞机,日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太平洋战场也发生转折。
阿拉曼战役(英国为主的盟军VS德意联军)是二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意大利的投降
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墨索里尼暴尸米兰街头
北非战场转折—阿拉曼战役
1940年
1941年
1945年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出现
转折
1943年7月10日,英美联军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登陆。9月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标志着“柏林—罗马”轴心的解体)
1943年
1944年
1944年6月,英、美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1942年
时间:1942年6月
结果:日本损失惨重
影响:美军开始全线反击
(太平洋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时间:1942年10月
结果:英国为首的盟军获胜
影响:北非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时空观念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太平洋战场转折—中途岛海战
北非战场转折—阿拉曼战役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史料实证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3、诺曼底登陆(军事联合)
出现转折
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法国
诺曼底
英吉利海峡
英国
美军五星上将
艾森豪威尔
英军元帅
蒙哥马利




苏德
战场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历史解释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出现转折
走向胜利
目的:
时间地点:
参加者: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2月、苏联雅尔塔
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①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
1、雅尔塔会议(政治合作)
内容:
联合国
英文缩写:
UN
成立时间:
1945年10月24日
列强利益分配
制定战后秩序
列强利益分配
如何全面评价雅尔塔会议呢?
作用: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
影响: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的世界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包括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消极影响:出卖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主义色彩。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巴黎和会与雅尔塔会议有何共同之处?
1.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2.都有处置德国问题的内容
3.都决定建立国际组织
4.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5.都和战后的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有关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历史解释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出现转折
走向胜利
2、波茨坦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中华民国蒋介石)在开罗会晤,发表《开罗宣言》
开罗会议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开会。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波茨坦会议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史料实证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出现转折
走向胜利
3、战争结束
(1)德国投降
苏军攻克柏林
1945.5.2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欧洲战事结束。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史料实证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939年
全面爆发
战局
扩大
出现转折
走向胜利
3、战争结束
(2)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在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 加速日本投降
苏军出兵东北和朝鲜
促使日本投降的三个主要因素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 二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家 30多个国家 60多个国家
参战人口 10.5亿 20多亿
作战区域面积 400万平方千米 2200万平方千米
动员武装力量 7000万人 1.1亿人
材料一:
史料实证
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材料二:
日本东京审判
材料三: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非洲,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德国纽伦堡审判
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
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二战的影响
结合时间线索,分析反法西斯联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本原因);
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援与英勇作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全面
1939年
德国突袭
波兰
1940年
1941年
扩大
西欧沦陷
莫斯科保卫战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2年
转折
1943年
1944年
发布《联合国家宣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意大利投降
诺曼底登入战
1945年
胜利
雅尔塔会议
德国投降
日本投降
1931-1938年
局部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意大利入侵埃萨俄比亚
德国吞并奥地利
唯物史观
四、二战的胜利原因、性质、启示
加强国际合作、协商对话;发展经济;
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等。
启示: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面对各种挑战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如何避免战争
全面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战争扩大德国突袭苏联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最大规模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
走向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军事联合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政治合作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德国投降德国签署投降书
日本投降日本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1942.1
1939.9
1941.6
1941.12
1943.2
1944.6
1945.2.7
1945.5
1945.9
梳理二战的进程
时空观念
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全面爆发)
交战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诺曼底登陆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素养提升
寓意: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或英美苏三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V的寓意: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启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合作,团结起来就能保卫和平,制止战争。
你能分析下图漫画的寓意吗?给我们什么启示?
拓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