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8 15:33:11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中国在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沈阳建立的纪念馆,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9.18
1945.9.2
抗日战争
1937.7.7
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1931-1945 十四年抗战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日本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结束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背景(原因)
一、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提出了“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指包含东北等地),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①日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1900年
日本组建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侵华军事指挥机关
1919年
日本召开东方会议
制定侵略政策。
1927年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
1928年
日本遭遇经济危机
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1929年
日俄战争
日本获胜后在东北驻军
1905年
袁世凯接受日本的
“二十一条”
1915年
材料二: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经济,日本政府急于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摆脱危机。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蒋介石将消灭红军视为第一要义,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处理内外关系战略国策……蒋介石于事变发生的当天还乘舰前往南昌督师剿共。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②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原因)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柳条湖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
柳条湖事件
(4)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开始)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5)结果:
东北三省沦陷
一、九一八事变
2、过程
(1)时间:
(2)策动者:
(3)借口:
蒋介石的态度: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蒋给张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为什么东三省不到四个多月全部沦陷?
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东三省沦陷
建立伪满洲国
长春
1932年
时间:
地点:
扶植皇帝:
目的:
长春
溥仪
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面对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是如何面对的?
国民党:
共产党:
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杨靖宇
抗日斗争(东北)
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义勇军,抵抗侵略。
②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③1936年初,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展开战斗
马占山
表现
华北危机!
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建立伪满洲国
热河事变,攻占山海关和热河, 进犯长城。
九一八事变
东三省沦陷
1931
1932
1933
1935
时间:
目的: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1935年下半年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12月9日
北平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时间:
(2)地点:
(3)口号:
(4)结果:
(5)意义:
(6)性质: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2、一二·九运动
一场学生发起的爱国救亡运动
北大学生黄敬在电车上演讲
1、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主张是什么?
(3)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1)客观: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1936年12月11日,再赴华清池向蒋介石哭谏,毫无结果。
1.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激烈的争辩
苦口婆心的劝谏
声泪俱下的哭谏
“攘外必先安内”
“兵谏”
(2)直接: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违背国情民意
何应钦(国民党2号人物):
讨伐张学良,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宋美龄(蒋介石夫人):
主张和谈,想让蒋介石同意抗日。。
日本:
企图挑拨亲日派使中国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英美等国:
担心日本扩大侵华规模,削弱美英等国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杀蒋? 放蒋?
周恩来
阅读材料,分析所代表政治势力的西安事变后各方态度。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逼蒋抗日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时间:
人物:
目的:
结果:
性质:
蒋介石被困西安14天后,飞返南京
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
影响: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后国民政府撤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享寿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90大寿合影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
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西安事变后被迫出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终极命令者是蒋介石。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扩大侵华
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堂小结
1.(2022年四川巴中)中国人民历经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2022年广西贵港)以下对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经过了长期的组织准备 B.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C.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D.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3.(2022年辽宁营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是
A.工农革命军 B.抗日游击队 C.抗日义勇军 D.东北抗日联军
A
A
C
4.(2022年湖南湘西)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该“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请问该“事变”是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皖南事变 D.西安事变
5.(2022年云南昆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40年2月,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是
A. 左权 B. 谢晋元 C. 张自忠 D. 杨靖宇
6. (2022年四川德阳)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表了《张、杨对时局宣言》。其主要目的是
A. 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 鼓励东北将士奋勇杀敌
C 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 号召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D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