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9 11: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他们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材料反映中古时期西欧( )
A.罗马帝国日渐衰败 B.农奴人生自由得到保障
C.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D.封建生产关系正在形成
2.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这反映了当时( )
A.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 B.社会世俗教育的普及
C.基督教会权威的丧失 D.宗教改革成效的显著
3.有学者统计了英格兰若干郡的27个庄园13世纪至16、17世纪之间的租金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三百多年间,租金基本是稳定的。这种现象( )
A.说明了农村经济结构稳定 B.加速英国封建制度的衰落
C.根源于资产阶级反抗斗争 D.导致农村贫富差距极端化
4.1040年,米兰城的中小贵族和工商业者联合起来,赶走了大主教。1045年,在出身贵族的人民领袖兰佐内的领导下,米兰城内的小贵族和城市工商业者开始融为一体,他们的联合被称为“和平联盟”。上述现象( )
A.导致天主教会迅速衰微 B.瓦解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C.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呈现了王权逐渐加强的趋势
5.13世纪时,一个德国男爵同时从20个封君那里领取土地,有的封臣甚至有43个封君。这一现象( )
A.对封臣忠诚度是一种考验 B.源于城市工商业逐渐发展
C.反映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 D.表明封君封臣制难以维系
6.“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但无论如何,它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
A.教会统治逐渐衰落 B.城市自治权逐渐增强
C.农奴制的日益盛行 D.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7.公元8世纪中期,某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都通过该帝国传入欧洲。该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8.118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被迫与伦巴第城市同盟签订了康斯坦和平协议,皇帝几乎完全放弃了干涉伦巴第城市内部政治事务的权力,只对城市保留了一个徒有其名的宗主权。此后,绝大多数的北意大利城市也变成了商人自治的城市共和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封建领主态度的转变
C.罗马自治传统的推动 D.商人阶层的发展壮大
9.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对西方的启蒙思想传播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0.8世纪后,西欧出现了由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而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领主,承担服兵役义务的制度是( )
A.农奴制度 B.庄园制度 C.封君封臣制度 D.种姓制度
11.某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该遗址是( )
A. B.
C. D.
12.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学术机构智慧馆,下辖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活动。在这里收藏了数万册希腊文、古叙利亚文、梵文、希伯来文等著作,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提供了典籍和人才。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
A.推动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 B.实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
C.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D.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
1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奥斯曼及其后继者的力量大部分来自源源而来的伊斯兰教勇士,他们不断地与基督教敌人作战。而信基督教的农民因受到不法地主和教会官员的残酷剥削,愿意接受这些土耳其人,把他们当作将自己从无法忍受的命运中解救出来的救助者。”这说明( )
A.阿拉伯帝国矛盾重重 B.拜占庭帝国内忧外患
C.德里苏丹国分崩离析 D.罗马天主教众叛亲离
14.646年,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场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镰仓幕府建立 C.明治维新 D.农奴制改革
15.桑海帝国时期,杜尔称帝后,在倡导伊斯兰教的同时,一改之前全民当兵的做法,行职业军队制度,从被征服的人中征兵,除水军外还建立步兵和骑兵部队,使桑海版图进一步扩展。据此可知,杜尔的军事改革( )
A.提升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B.增强了桑海帝国的行政效能
C.激发了民众的参军热情 D.创建了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
16.下列关于非洲古代文明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代非洲最早培育出西瓜、棉花等农作物
②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国家都是西非古国
③班图人原是西非主要居民,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
④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在印度种姓制度下,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的等级是( )
A.婆罗门 B.吠舍 C.刹帝利 D.首陀罗
18.如图为古代文明的历史地图(局部),图中箭头路线所展示的是( )
A.腓尼基字母的外传 B.伊斯兰教的传播路线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
19.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在各地方,设国、郡、里三级行政单位,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在首都、摄津、九州等军政要地分别设左右京(大夫)职、摄津(大夫)职和大宰府。这些举措
A.推动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B.促进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C.削弱了幕府对地方的控制力 D.增强了武士集团的势力
20.下图为中古时期的某一帝国示意图,该图最有可能是( )
A.1—2世纪的罗马帝国 B.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C.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16—17世纪的俄罗斯帝国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获得各种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是西欧中世纪的普遍现象,它是由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决定的。许多城市经过反复的斗争与谈判,最后总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
意大利的城市经济繁荣,历史上的民主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要求政治自由。城市居民在同管辖城市的主教斗争中,与皇权结成同盟,被皇帝授予城市特权,准许城市自治,11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首先获得了自治权,并建立起城市自治政体。其市政长官由选举产生,并且沿用古代罗马执政官的称号。
——摘编自邹敏《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源与流》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西欧城巿自治的主要历史作用。
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故事来源现已无从考查,一般认为是在波斯语的《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逐渐吸收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故事而形成的。这些故事从8世纪起不断得到丰富和提炼,于16世纪定型,流传于世界各国。很多音乐、绘画、电影和文学作品都取材于这些故事,其中多数故事是各国人民喜爱的优秀古典作品,有些故事甚至家喻户晓,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话题。
——摘编自《天方夜谭(译者序)》(中文版)
材料二 据考古发现,元上都宫城Ⅰ号建筑基址有一件石建筑构件,弧面阴刻有古阿拉伯文,内容与《古兰经》的部分章节中对穆罕默德的颂扬有关;现在在中国南方的泉州、扬州、杭州等地,仍有许多元代所建的伊斯兰教教徒的“圣墓”。
——摘编自张倩《试论蒙元时期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三 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之所以眼光能看得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
——摘编自【美】尼克松《抓住时机——美国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上面临的挑战》(1992年)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阿拉伯文化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古代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三、论述题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根据材料,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A
6.B
7.C
8.D
9.D
10.C
11.D
12.D
13.B
14.A
15.A
16.A
17.C
18.B
19.A
20.B
21.作用:保障城市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催生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王权的强化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冲击了农奴制度(封建制度);促进了大学的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
22.(1)价值∶材料一是对阿拉伯古典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的简介,可用于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问题;材料二是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对外传播的表现;材料三是现代美国人对古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领域贡献的评价,可用于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2)影响∶对世界古代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融合了不同文明;传承和传播了古代希腊、罗马、波斯等文化;对亚洲、欧洲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3)补充∶阿拉伯帝国官修史书、旅行家游历阿拉伯的笔记、伊斯兰教的传世文献。
23.例:
观点:西欧中世纪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黑暗时代的说法是片面的。
论述:西欧中世纪暗中有光,政治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使欧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加强,议会兴起;经济上,西欧实行大庄园和农奴制维持着传统的封建经济,但是中古后期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国王的统一事业;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会的影响,神权至上,束缚了人性,但是中古后期大学兴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3个角度8分)
综上所述:西欧的中世纪并不是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中世纪的西欧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承接着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