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18 12:10:55

文档简介

清远市四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A
【解析】
1.火星和地球都属于太阳系的行星,“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已经离开地月系,进入以火星为中心的行星系,D正确。以火星为中心的行星系仍然属于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A、B、C错误。故选D。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体积质量适中,形成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是地球存在液态的水,A正确。火星和地球都属于有稳定的光照条件和安全的轨道,B、D错误。地球深厚的土壤是在地球生物作用下形成的,不是地球生命存在的主要条件,C错误。故选A。
【点睛】
“四看”法判定生命的存在: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的长短、大气层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
3.C 4.C
【解析】
读图可知,①为光球层,太阳活动是黑子;②为色球层,太阳活动为耀斑和日珥;③为日冕层,太阳活动为太阳风。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耀斑爆发时所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有线电通讯影响不大,B错误;耀斑爆发时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的磁场,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发光现象,我国广东地区纬度低,上空不会出现极光现象,D错误;太阳活动会引起某些地区降水出现异常,但不会使全球各地降水普遍增加,A错误。故选C。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5.C 6.B
【解析】
5.由所学知识可知,地质作用形成的先后顺序循“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和“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的规律,地层形成最早的是丙,最晚形成的是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由图例可知,①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因此可能找到三叶虫化石,B正确。爬行动物(如恐龙)、鸟类繁盛于中生代,其化石应最可能存在于②地层中,因此ACD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古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含裸子植物化石,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
7.D 8.C
【解析】
7.图中①②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①是大陆地壳,②是大洋地壳,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④为软流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由图可看出,①只在大陆上分布,具有不连续性,A错误。②位于地壳的下部,主要成分是硅和镁,铁和镍等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地核,故B错误;①②③合起来为岩石圈,故C正确;④处是软流层,软流层是熔融状,但熔融并不代表是液态,熔融中含有一定固态杂质,所以横波能通过,横波无法通过外核,外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D错误。故选C。
【点睛】
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组成的圈。
9.A 10.B
【解析】
9.图中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A正确;平流层中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BCD项错误。故选A。
10.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A项错误;平流层随高度上升是气温上升,气流运动相当平稳,并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B项正确;C层为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为各层中最小,C项错误;臭氧层主要存在于平流层中,即B层,D项错误。故选B。
【点睛】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
11.D 12.D
【解析】
11.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由于热力性质差异存在,湖水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湖水升温慢,陆地升温快;夜晚湖水降温慢,陆地降温快。因此白天湖水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湖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①错误,③正确;夜晚陆地温度低于湖面温度,陆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湖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湖面,②错误,④正确。
12.由上题推论可知,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地表物质不同,比热容不同,因此在湖面与度假村之间存在昼夜温差不同而形成的。
【点睛】
13.A
【解析】
13.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大致由气压高处吹向气压低处,图C中箭头表示的风向大致由低压处指向高压处,明显错误,排除C;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在北半球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偏,在南半球左偏。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气压值判断,图A和图D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图A中风向明显左偏,图D中风向明显右偏,因此图A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图D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A符合题意,排除D;图B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北指向南,图B中风向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因此图B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排除B。故选A。
【点睛】
14.C 15. C
【解析】
图中曲线②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曲线③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曲线①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曲线③表示海水平均盐度,甲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C正确。甲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盐度受洋流影响小,A错误。海水盐度受藻类植物影响较小,D错误。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地表径流受气候影响,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径流量并不是导致海水平均盐度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
16.D
【解析】
16.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波速较慢,纵波波速较快,因此产生“黄金12秒”。故选D.
【点睛】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做P波,又叫做纵波。这种波的特点就是在介质中传播时,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另一种叫做S波,又叫横波。这种波的特点就是在介质中传播时,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
二、非选择题。
(1)西北(2分) 东南(2分)
(2)大(2分)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4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为背景材料,涉及等压线图的判读、风向的判定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由于位于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右的偏转,因此风向是西北风。图中乙地的西北侧为高压,东南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由于位于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右的偏转,因此风向是东南风。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图中甲地的等压线较乙地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大,风力更大。因此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大。
(1) 太阳辐射(2分) 地面辐射(2分) 大气逆辐射(2分)
(2)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年太阳辐射总量高。(4分)
(3)晴朗(2分) 原因: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大气增温后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加强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减轻冻害的危害。(4分)
(4)② (2分) 理由: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所以阴天时气温日较差小。(4分)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温度差大小的影响因素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根据箭头指向可以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且晴朗天气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而四川盆地由于地形和大气环流原因,常年多阴雨天气,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故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
(3)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晴朗的夜间。农民会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促进水汽凝结,形成小范围的烟雾层,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从而有利于减轻冻害的危害。
(4)从某地晴天与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可以看到①曲线温差变化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符合晴天气温变化趋势;②曲线温差变化小,白天气温较低,夜间气温较高,符合阴天气温变化的特点,故阴天气温变化应为②.因为阴天时,云量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将地面损失的一部分能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故阴天的昼夜温差小于晴天。
19.(1)海陆间循环 (2分)
(2) 水汽输送(2分) 下渗 (2分) 地表径流(2分) B(2分)
(3)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4分)
(4)相对于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大量布置的植被浅沟会使河流流量更加稳定,也增大蒸发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6分)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的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类型、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图中水循环涉及领域包括陆地和海洋,应为海陆间循环。
(2)图中显示水循环环节②把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名称为水汽输送。能够实现该环节的是登陆深圳的台风,B正确。冬季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A错误。人工降雨和长江都没有实现水汽输送,CD错误。故选B。
(3)不透水面首先会影响下渗环节,使下渗减少,从而使地下径流减少;同时会使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量增多。
(4)由材料可知,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相对于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大量布置的植被浅沟可以提高地下水位,从而调节径流,会使河流流量更加稳定;也增大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大测(1)清远市四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5月19日,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第一批火星照片,引发人们去火星开辟第二家园的畅想。完成1~2题。
1.“祝融号”火星车降落到火星,表明其已离开( )
A.可观测宇宙 B. 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是( )
A.液态水 B. 稳定的光照 C. 深厚的土壤 D. 安全的轨道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显示,2012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结合“太阳大气层示意”,完成3~4题。
3.太阳黑子和耀斑( )
A.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B.都发生在①层
C.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D.都发生在②层
4.此次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全球各地降水普遍增加 B.许多地区的有线电通讯中断
C.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我国广东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6.①地层中,最有可能找到( )
A.恐龙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 爬行动物化石 D.鸟类化石
下图为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7~8题。
7. 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下地幔 D.④-软流层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在地球上连续分布 B. ②-元素以铁、镍为主
C.③-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D.④-横波无法通过该层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9~10题。
9.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它们几乎全部集中在( )
A.A层 B.B层 C.C层 D. A层和B层
10.关于图中各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B.B层无云雨天气,适合航空飞行
C. C层大气密度为各层中最大 D.C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保护伞”
图1是“北京怀柔区雁栖湖景观图”,图2示意“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读图,完成11~12题。
图1 图2
11.图2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 B.人为原因差异
C.地势起伏不同 D.地表物质不同
13.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单位:百帕)( )
A. B.
C. D.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温度、密度、盐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密度、温度、盐度 D.盐度、密度、温度
15.③在甲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暖流影响 B. 受地表径流影响
C. 降水少,蒸发旺盛 D. 受藻类植物影响
16.地震时通常会先感受到上下震动,再感受左右摇晃,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 )
A.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 横波和纵波质点振动方向的差异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下图为某地区等压线图(北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地吹 风,乙地吹 风(写出风向)。(4分)
(2)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 ,原因是 。(6分)
18.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写出相应的辐射名称代号A (名称);E (名称);F (名称)(6分)
(2)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中所示原理分析原因。(4分)
(3)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__________(阴天或晴朗)的夜间,农民会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冻害。试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原因。(6分)
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曲线,据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图3为我国东部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和图4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
图3
图4
(1)图3所示水循环的类型为 。(2分)
水循环环节②名称为 ;③名称为 ;④名称为 ;下列能实现②环节是 (选择填空)。(8分)
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 B.登陆深圳的台风 C.人工降雨 D.长江
(3)说出在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对该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4分)
(4)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对改善城市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