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战后初期,有人望墟兴叹,清除城市垃圾至少20年的时间,要想复兴比登天还难。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
它是一堆瓦砾,
是一个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核心素养时代
第16课 冷战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新课 标
新课标新教学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欧洲的联合
美国的发展
日本的崛起
社会保障制度
的建立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1947年3月
1947年
1949年
1953年
1955年
1960年
1964年
1967年
1968年
1985年
1990年
1991年
1993年
1999年
冷战开始
两极格局形成
欧洲联合自强
两极格局结束
马歇尔计划
北约成立
赫鲁晓夫改革
华约成立
非洲年
勃列日涅夫改革
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戈尔巴乔夫改革
纳米比亚独立
苏联解体
欧洲联盟成立
巴拿马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万隆会议
杜鲁门主义
时空坐标
自主学习
1.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表现;
2.欧洲联合的原因,“欧盟”的建立过程、影响。
3.美国、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列举美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及特点。
4.归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措施;评价社会保障制度。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欧洲的联合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背景(西欧经济恢复原因 )
过程
影响
1967年
1993年
1:美国的发展
2:日本的崛起
表现(时间、特点)
原因
原因
影响
措施评价
自主学习
目的
(二战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
历史解释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目:
第二目:
第三目:
欧洲的联合
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欧共体 欧盟
一体化迈进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90年代“新经济”
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援助
冲击
援助
冲击
材料一: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虽然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材料二: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材料三: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四: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史料实证
1、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变化一:欧洲的联合---新的发展途径
2、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外因
1、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3、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领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链接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核心)
“信息时代”
标志成就
时代特征
意义
1950—1970年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
表现:
(1)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
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西欧经济发展的表现
变化一:欧洲的联合---新的发展途径
史料实证
西欧主权国家多,国土面积较小,市场狭小,关税壁垒和货币障碍多。
苏联威胁
美国控制
3、欧洲的联合目的
西欧各国走向联合的前提?
出于什么目的走向联合?
走向联合
为求强大 赶快联合
法德和解
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
法德的讨论
美
苏
西欧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发展经济(根本目的)2、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
史料实证
变化一:欧洲的联合---新的发展途径
4、欧洲一体化之路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
欧洲共同体(1967)法德等6国
欧元启用(2002)
经济政治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
欧 盟(1993年)
特点: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现区域性政治经济一体化。
时空观念
启示:合作共赢
3.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推动多极化 趋势
2.大大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意义:1.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盟旗
欧元货币
欧洲央行
统一欧洲驾照
统一欧盟护照
统一欧洲军团
欧洲联盟
地位: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英国2020年1月31日正式脱欧
图 说 历 史
结合所学知识,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
你对此有何看法?
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时期
原因
地位
欧洲在世界占优势地位
(中心/核心)
欧洲地位下降(优势地位动摇)
欧洲地位再次下降(优势地位丧失)
欧共体成立后,国际地位提高;欧盟成立,地位进一步提高;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
一战的冲击
二战的打击,美苏冷战的影响
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初
二战----
20世纪初40年代末
20世纪50年代至今
欧洲地位的变化
时 间 原因 表现
二战后五六十年代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1、二战后美国发展(三个阶段)的原因和表现
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技术
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经济进一步发展
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债务沉重;侵越战争。
变化二:美国的发展---新的经济模式
历史解释
经济发展
放缓
经济进一步发展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
战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0世纪90年代,出现“新经济”
特征:全球化 信息化
时空观念
轨迹:
五六十年代
繁荣
七八十年代
放缓(滞胀)
九十年代以来
“新经济”
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历史解释
新经济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492年
1776年
1783年
1865年
一战后
1929年
1933年
19世纪末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1991年后
哥伦布发现美洲
经济霸主
霸主地位动摇
诞生
成为工业霸主
《独立宣言》发表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罗斯福新政,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独立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苏联解体
统一
科技创新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美国内战,北方获胜
奠基
时空坐标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改革创新
美苏争霸处于劣势
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
美国的发展因素(重要前提)
美国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民族独立
美国内战维护国家统一----------国家统一
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
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大危机----国家政策(改革创新)
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资本积累
拓展延伸
1.根据下列图表,总结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特点: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经济增长率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位。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变化三:日本的崛起---新的经济格局
材料一:美国从1945年下半年开始陆续颁布指令,命令日本军队立即交械投降和迅速复员,废除一系列军事法令,禁止与军事有关的生产及科学研究。1946年日本国会通过由美国占领当局起草的新宪法,保留天皇制,但天皇仅仅是“日本国家的象征。
2.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史料实证
1、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外因)
材料一:冷战开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美国开始扶持日本。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片面的对日和约,日本为美国在亚洲进行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军需物资,大发战争财。
材料三:1956年日本在《经济白皮书》中称:”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行政费用的五分之一,这一比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材料五: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的主导下,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
2、美国扶持日本:战争订货(外因)
3、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教育(内因)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内因)
国家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国民 生产 总值 9927亿 美元 2042亿 美元 1870亿 美元 1423亿 美元 1237亿 美元 1006亿
美元
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GDP
2.二战后日本崛起的表现
史料实证
三足
鼎立
日 本
西 欧
美 国
表现: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经济)
各国人士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手举标语参加反对日本入常活动
表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政治)
唯物史观
作为日本的邻国,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此问题?
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1853年
1868年
1894年
1900年
1914-1918年
1919年
1921-1922年
1929年
1931年
1936年
1937年
1941年
1945年
1968年
美国舰队入侵日本
参加一战
参加巴黎和会
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成为东亚霸主
开始明治维新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发动九一八事变
战胜国,实力增强,独霸中国
谋求政治大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争夺亚太地区霸主,受美国限制
二战战败
经济危机
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封建落后的国家
时空坐标
参加华盛顿会议
发动七七事变
挑战战后秩序,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抓住机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都得到美国的援助
都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教育
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国家调控)
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培养人才。
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同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唯物史观 素养提升
相同点
对中国的启示
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中的“安全网”指什么?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
缓和社会矛盾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肯尼迪
变化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新的社会政策
1.目的:
史料实证
4
20世纪
六七十年代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美国修订《社会保障法》
1
罗斯福
新政期间
3
20世纪
五十年代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实行养老、失业保险
2
二战后
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法国联邦德国也成为
“福利国家”
2.建立过程: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系
变化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新的社会政策
时空观念
① 积极: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统治的。
----俾斯麦
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3.评价
福利制度下的安逸生活
高福利下政府财政重负
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二十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还出版自传,披露他的“懒虫秘诀”。
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国家财政负担加重,打击工作积极性,造成好逸恶劳的风气
② 消极:
史料实证
变化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新的社会政策
时空观念
1947年
1949
1955
1967
1968
1991
1993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成立德国分裂
华约成立
欧共体成立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苏联解体
美国:
新经济
欧盟成立
两级格局形成
冷战开始
冷 战
两极格局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的发展途径
新的经济模式
新的经济格局
新的经济体制
新的社会政策
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欧盟
美国发展“新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宏观调控)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日本崛起:美日欧三足鼎立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