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解度》学习任务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溶液可以分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2.能够通过数据比较、实验现象判断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相互转化。
【学习准备】
准备好玻璃杯、水、食盐。
边观看视频,边做实验,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实验或联系生活实际 → 概念或规律 → 运用概念或规律解决问题 → 进行课堂小结。
环节 1 头脑风暴 针对老师的提问,你的想法是: 你的记录:
环节 2 实验探究 你的实验方案是:实验现象为: 你的总结:影响溶液饱和与否的因素有:
现象 结论
环节 3 深入思考 你对饱和溶液的命名:你对不饱和溶液的命名: 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环节 4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你认为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为: 你的记录:(判断的方法)
环节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你认为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你认为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你的记录:
环节 6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有:你的疑问: 你的记录:通过自己的努力,你已经解决的有:
【作业设计】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的溶液
2.通常情况下,欲将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方法是( )
A.向饱和溶液中加溶质 B.向饱和溶液中加溶剂
C.使饱和溶液升温 D.使饱和溶液降温
3.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使氯化钠蒸发 B.日晒使水蒸发而氯化钠晶体析出
C.日晒使海水发生分解反应 D.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能力下降
4.20 ℃时,在100g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列,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参考答案】
1.C 2.B 3.B 4. C 和 D
第二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习目标】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存在定比关系。
2.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及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特点。
3.能够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学习准备】
准备笔记本、签字笔、铅笔、橡皮等学习工具。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知识回顾→新课引入→知识梳理。
【学习内容】
知识回顾:
新课引入:
分析归纳:
1. 。
2. 。
3. 。
知识梳理: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 ℃时,20g某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
B.20℃时,20g某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D.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某物质,所以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20g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
① ;② ;
③ ;④ 。
例题、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 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① ;② 。
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提供的信息:
①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多少? 。
②50℃时,图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谁大? 。
③图中,交点 A 的含义是? 。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结晶方法: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又叫降温结晶):适用于 。
②蒸发溶剂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升温结晶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 ;
【作业设计】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g,则 60℃时,将7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105g B.120g C.65g D.110g
2.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四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放入KNO3 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质量:乙=丙<甲<丁 B.甲、乙、丙、丁均为饱和溶液
C.将甲升温至 t2℃,溶液质量增加 D.将丁降温至 t1℃,没有固体析出
依据实验和数据回答 3-5 题。
已知:KNO3 在 20℃和 60℃时,溶解度分别为31.6g和 110g。
3.①溶液中的溶质为( )
A.K B.KNO3 C.水 D.无法确定
4.③中溶液的质量为
A.60g B.100g C.120g D.160g
5.①~⑤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6.“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0g”。由这句话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1)在 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 g NaCl 。
(2)在 20℃时,全部溶解36g NaCl至少需 g水。
(3)在 2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比是 。
(4)在 20℃时,将30gNaCl放入100g水中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这个温度的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7.打开汽水瓶盖,气体从水中逸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气温很高的夏天,鱼常浮到水面上来呼吸。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 氧气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____的缘故。
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 10 g 水的 A、B 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_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右图 2 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a”或“b”),在该温度下要使 A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 C
6. (1)36 (2)100 (3)34:9:25 (4)不饱和
7. 压强降低,气体的溶解度降低 降低
8. (1)A (2)b 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