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中考一轮复习 第4讲 光现象 学案(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 中考一轮复习 第4讲 光现象 学案(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19 15:52: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讲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钻石、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轨迹和方向。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①小孔成像;(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②直线校准;(激光挖隧道、瞄准器)
③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④影子、日食、月食
4.光速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②空气中速度接近真空,,即
5.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光源
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
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小孔成像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2022 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三角形光斑
圆形光斑
蜡烛的正立像
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靠近小孔,薄膜上的像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 。
(4)将蜡烛向上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 方移动;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 时针旋转的。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B.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我国古代利用日晷计时 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日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水中倒影 B.观赏海上日出
C.环卫工人树荫下乘凉 D.露珠下的叶脉变粗了
(2020 北京一模)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B.人在镜中成像
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景物在水中成像 B.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 放大镜把字放大
1.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向前或向后折纸板)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光的反射分类
①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例如镜子反光、湖面反光,会造成“光污染”。
②漫反射:反射面粗糙,例如电影银幕,各个方向、四面八方都能看见。
镜面反射 漫反射
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6.光的反射现象(倒影照镜子)
光的反射现象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镜子中京剧演员的脸谱 B.皮影戏幕布上的影像
C.喷泉喷水时出现的彩虹 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2022 东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光学美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海市蜃楼
B.十七孔桥的倒影
C.日食
D.上元夜故宫的灯光秀
图中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 B.坐井观天
C.杯弓蛇影 D.五彩缤纷
(2020 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光的反射规律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   ,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光的反射作图
在图中,为反射光线,请根据反射定律画出法线和入射光线。
如图所示,为平面镜,为入射光线,为法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022 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硬纸板,其中板固定不动,板可绕两板连接的竖直线转动。
(1)如图甲所示,将纸板、调整到同一竖直平面内,让一束入射光贴着纸板由射向镜面的点,则在纸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
①此时反射光与的夹角应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入射光与的夹角。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纸板绕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再多次改变入射光与的夹角,在纸板上均看不到反射光。此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发生反射时,   。
(2)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若将一束光沿方向贴着纸板射向镜面的点,则反射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硬纸板,其中板固定不动,板可绕两板连接的竖直线转动。将纸板、调整到同一竖直平面内,让一束入射光贴着硬纸板由射向镜面的点,在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当入射光与重合时,反射角为
C.将板沿向后折时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这时没有反射光
D.让一束入射光沿方向贴着纸板射向镜面的点,反射光将沿方向射出
(2022 朝阳区一模)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和分别可绕轴转动,入射光始终紧贴纸板射向平面镜的点。
(1)实验中需要使轴始终与平面镜    。
(2)入射光与纸板同时多次绕轴转动,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再通过转动纸板寻找反射光的位置,观察两纸板的位置关系。这是为了探究:   。
(3)实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在纸板上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入射到点,纸板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
(2)图甲中,、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上的射向镜面,则在纸板上得到沿的反射光线,测得、与法线的夹角均为,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原因是   。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 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4)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2.实验注意事项
①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成像更清晰;
②选用透明薄玻璃板,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③选用两段相同蜡烛,方便比较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④透明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像的大小与原来相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小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B.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C.像大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D.像大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022 北京)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像的高度为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
(2022 海淀区二模)小红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用支架将薄透明玻璃板立在白纸上,再取来两支相同的蜡烛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她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借助蜡烛探究蜡烛所成像的情况。此操作中蜡烛的作用是为了便于确定    和比较    。
(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或“” 这一侧观察。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处,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 像。
(3)若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在水平桌面上调节蜡烛的位置,发现都不能使之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022 朝阳区二模)在实验桌上有图所示的装置、刻度尺和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等器材,小阳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整并保持透明玻璃板与纸面垂直。
②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某处,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另一侧,并通过平面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和蜡烛,移动蜡烛直至与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标记蜡烛和的位置,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再做5次实验。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跟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判断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    ,理由是    。
(2)在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时,需要确定它们对应点的位置,请你写出确定对应点位置的方法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图中白纸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透明的薄玻璃板跟纸面垂直。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以外,实验室还准备了高度分别为和的蜡烛各2根、一把刻度尺和一支铅笔。
(1)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小明将一支高为的蜡烛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的点(图中未标出),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 面可以看到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
②将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缓慢移动的位置,直到    ,此时所在的位置即为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将蜡烛移动至距离玻璃板更远处的点,仿照步骤②和③,再做五次实验。
(2)根据(1)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判断,他探究的问题是    。
(3)为使(1)中跟在玻璃板中所成像完全重合,的高度应为    。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薄透明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
(2)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 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实验中若在像的位置竖直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
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选填“”或“” 蜡烛的位置,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 观察白卡片上有无蜡烛的像。
(2)某次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则   ,蜡烛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纸面垂直,而是如图丙所示倾斜,蜡烛的像应是图中 的   (选填“”“ ”或“” 。
(4)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玻璃板中蜡烛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③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总结:折射现象中,空气中的角较大。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从岸上往水中看,物体变“浅”了;从水中往岸上看,物体变“高”了。看到的是虚像。
5.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也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规律
观察光从空气斜向入射到空气与水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四种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A. B.
C. D.
光的折射现象
(2022 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景物在镜中成像
C.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2022 海淀区二模)在图所示的事例中,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是  
A.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B.水中山的倒影
C.屏幕上的手影
D.烛焰通过小孔成像
(2022 西城区二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墙上呈现手的影子 B.青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C.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D.景物在汽车观后镜中成像
(2021 西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出现桥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幕布上呈现人偶的剪影
1.光的色散最早是由牛顿完成的,说明白光(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看不见的光
①红外线:红光之外的辐射。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应用:热谱图,夜视仪,遥控器,气象云图。
②紫外线:紫光之外的辐射。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骨骼生长有好处。应用:紫外线灭菌灯,紫外线验钞机(荧光作用)。
光的色散现象
(2022 东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放大镜把字“放大”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C. 景物在水中 形成倒影” D.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2021 西城区二模)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建筑物上射出的激光
B.花透过水珠所成的像
C.白光穿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D.镜中出现小狗的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讲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钻石、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轨迹和方向。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①小孔成像;(成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②直线校准;(激光挖隧道、瞄准器)
③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④影子、日食、月食
4.光速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②空气中速度接近真空,,即
5.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光源
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
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解:
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而看起来很亮的,不是自身发光,月亮不是光源;
萤火虫是自身发光,是光源,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小孔成像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影子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D。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解:(1)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
(2)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答案:A。
(2022 杭州模拟)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三角形光斑
圆形光斑
蜡烛的正立像
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靠近小孔,薄膜上的像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 。
(4)将蜡烛向上移动,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 方移动;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 时针旋转的。
【解答】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故选;
(3)由题意可知用易拉罐制成的针孔照相机的原理就是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蜡烛靠近小孔时,所成的像将变大。
(4)由于实像是倒立,当把蜡烛向上移动,像向下移动,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故答案为:(1)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倒立;实像;(2);(3)大;(4)下;顺。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B.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我国古代利用日晷计时 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解答】解:、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日晷上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符合题意。
、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日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水中倒影 B.观赏海上日出
C.环卫工人树荫下乘凉 D.露珠下的叶脉变粗了
【解答】解:日食是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进入了月亮的影子中时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不合题意;
、观察海上日出,看到的是太阳的虚像,虚像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环卫工人树荫下乘凉,是光照照到不透明物体背后形成的黑暗区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符合题意;
、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粗,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不合题意。
故选:。
(2020 北京一模)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B.人在镜中成像
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
【解答】解:、水面相当于水平面镜,景物在水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错误。
、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错误。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错误。
、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光斑是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
故选:。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景物在水中成像 B.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 放大镜把字放大
【解答】解:、景物在水中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手挡住了光线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符合题意;
、杯中“断笔”是光从水中浸入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1.人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向前或向后折纸板)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光的反射分类
①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例如镜子反光、湖面反光,会造成“光污染”。
②漫反射:反射面粗糙,例如电影银幕,各个方向、四面八方都能看见。
镜面反射 漫反射
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6.光的反射现象(倒影照镜子)
光的反射现象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镜子中京剧演员的脸谱 B.皮影戏幕布上的影像
C.喷泉喷水时出现的彩虹 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解答】解:、镜子中京剧演员的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正确;
、皮影戏幕布上的影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错误;
、喷泉喷水时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错误;
、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错误。
故选:。
(2022 东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光学美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海市蜃楼
B.十七孔桥的倒影
C.日食
D.上元夜故宫的灯光秀
【解答】解:、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故错误;
、十七孔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正确;
、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上元夜故宫的灯光秀,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图中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 B.坐井观天
C.杯弓蛇影 D.五彩缤纷
【解答】解:、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坐井观天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故错误;
、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正确;
、五彩缤纷是利用三棱镜对白光进行折射,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2020 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解答】解:、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正确;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错误;
、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错误。
故选:。
光的反射规律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解: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入射角应增大10°,故平面镜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答案:A。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解: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反射角为90°﹣40°=50°,故A错误;
B、因为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再次的水面是平行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故反射角不变,故B错误;
C、当液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故光屏上的光斑A向左移动到A′位置。如图所示:
D、当水面升高时,物体S到水面的距离小了,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小了,故D正确。
答案:D。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解:(1)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
(2)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
(3)如图,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
答案:A。
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   ,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解: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在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90°﹣30°=60°.则其反射角也是60°,
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人眼睛上,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而从某些方向上得到的反射光线较少,所以看到平面镜很暗。
答案:60°;镜面反射。
光的反射作图
在图中,为反射光线,请根据反射定律画出法线和入射光线。
【解答】解:首先过反射点做出法线,法线垂直于镜面,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为平面镜,为入射光线,为法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解答】解:为法线,题目已经做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即可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022 海淀区一模)如图所示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硬纸板,其中板固定不动,板可绕两板连接的竖直线转动。
(1)如图甲所示,将纸板、调整到同一竖直平面内,让一束入射光贴着纸板由射向镜面的点,则在纸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
①此时反射光与的夹角应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入射光与的夹角。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纸板绕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再多次改变入射光与的夹角,在纸板上均看不到反射光。此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发生反射时,   。
(2)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若将一束光沿方向贴着纸板射向镜面的点,则反射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解答】解:(1)①根据甲图可知,,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以法线为轴,把纸板向后缓缓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让光线沿纸板逆着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①等于;②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可逆。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是两块粘接起来竖直放置的长方形硬纸板,其中板固定不动,板可绕两板连接的竖直线转动。将纸板、调整到同一竖直平面内,让一束入射光贴着硬纸板由射向镜面的点,在板上可以看到反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当入射光与重合时,反射角为
C.将板沿向后折时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这时没有反射光
D.让一束入射光沿方向贴着纸板射向镜面的点,反射光将沿方向射出
【解答】解:、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硬纸板可以呈现光路,故正确;
、当入射光与 重合时,反射角为,故错误;
、将 板沿 向后折时在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错误;
、让一束入射光沿方向贴着纸板射向镜面的点,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光将沿方向射出,故正确。
故选。
(2022 朝阳区一模)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和分别可绕轴转动,入射光始终紧贴纸板射向平面镜的点。
(1)实验中需要使轴始终与平面镜    。
(2)入射光与纸板同时多次绕轴转动,改变入射光的位置,再通过转动纸板寻找反射光的位置,观察两纸板的位置关系。这是为了探究:   。
(3)实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在纸板上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解答】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应该是垂直,此时,轴与平面镜垂直;
(2)以法线为轴线,把纸板向后缓慢旋转,纸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已经不在纸板上了,而此时纸板和纸板也不是一个平面了,由此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故答案为:(1)垂直;(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漫。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入射到点,纸板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
(2)图甲中,、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上的射向镜面,则在纸板上得到沿的反射光线,测得、与法线的夹角均为,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小波得出结论的过程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原因是   。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 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4)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解答】解:(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实验中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纸板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与不在同一平面上;
(2)他这样得出结论不合理;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
(3)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虽然看不到反射光线,但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
(4)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这样可通过将纸板沿向后折,观察上是否能够发现反射光线,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纸板与不在同一平面上;(2)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3)在;不能;(4)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2.实验注意事项
①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成像更清晰;
②选用透明薄玻璃板,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③选用两段相同蜡烛,方便比较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④透明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像的大小与原来相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小
【解答】解:
由于平面镜缩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所以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选:。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B.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C.像大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D.像大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解答】解:(1)因为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故选项错误;
(2)因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此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必然随之变小。故正确、错误。
故选:。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022 北京)小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其中玻璃板和蜡烛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蜡烛的高度为,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像的高度为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已知蜡烛的高度为,所以像的高度为。
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已知蜡烛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为,所以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虚;6;10。
(2022 海淀区二模)小红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用支架将薄透明玻璃板立在白纸上,再取来两支相同的蜡烛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她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借助蜡烛探究蜡烛所成像的情况。此操作中蜡烛的作用是为了便于确定    和比较    。
(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或“” 这一侧观察。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处,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 像。
(3)若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在水平桌面上调节蜡烛的位置,发现都不能使之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能反射成像,当蜡烛和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蜡烛的位置就是蜡烛像的位置,此操作中蜡烛的作用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及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这一侧观察;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眼睛应该在蜡烛这一侧观察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蜡烛所在这一侧。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蜡烛与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故答案为:(1)像的位置;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2);虚;(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022 朝阳区二模)在实验桌上有图所示的装置、刻度尺和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和等器材,小阳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整并保持透明玻璃板与纸面垂直。
②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某处,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另一侧,并通过平面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和蜡烛,移动蜡烛直至与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标记蜡烛和的位置,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再做5次实验。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跟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判断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    ,理由是    。
(2)在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时,需要确定它们对应点的位置,请你写出确定对应点位置的方法    。
【解答】解:(1)蜡烛和蜡烛完全相同,蜡烛跟蜡烛的像重合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2)用铅笔在蜡烛的底部画个圆,通过平面镜观察像的位置,当蜡烛和像重合时,在蜡烛底部画个圆,两个圆的圆心的位置就是对应点的位置。
故答案为:(1)相等;蜡烛和蜡烛完全相同;(2)用铅笔在蜡烛的底部画个圆,通过平面镜观察像的位置,当蜡烛和像重合时,在蜡烛底部画个圆,两个圆的圆心的位置就是对应点的位置。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图中白纸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透明的薄玻璃板跟纸面垂直。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以外,实验室还准备了高度分别为和的蜡烛各2根、一把刻度尺和一支铅笔。
(1)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请你帮他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小明将一支高为的蜡烛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面的白纸上的点(图中未标出),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 面可以看到蜡烛通过玻璃板所成的像;
②将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缓慢移动的位置,直到    ,此时所在的位置即为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将蜡烛移动至距离玻璃板更远处的点,仿照步骤②和③,再做五次实验。
(2)根据(1)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判断,他探究的问题是    。
(3)为使(1)中跟在玻璃板中所成像完全重合,的高度应为    。
【解答】解:(1)①实验中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玻璃板前面观察;
②点燃蜡烛,小心地移动未点燃蜡烛,直到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能确定了像的位置又能验证物像大小是否相等;
(2)根据(1)可知探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蜡烛的高度是,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高度应为。
故答案为:(1)①前;②从不同角度观察跟的像都完全重合;(2)平面镜成像时,像距跟物距有什么关系;(3)10。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薄透明玻璃板与水平纸面垂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
(2)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 玻璃板,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实验中若在像的位置竖直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呈现蜡烛的像。
【解答】解:(1)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面镜,像也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3)在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2)靠近;不变;(3)不能。
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选填“”或“” 蜡烛的位置,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 观察白卡片上有无蜡烛的像。
(2)某次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则   ,蜡烛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纸面垂直,而是如图丙所示倾斜,蜡烛的像应是图中 的   (选填“”“ ”或“” 。
(4)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玻璃板中蜡烛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解答】解:
(1)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蜡烛的像,即蜡烛的位置,可以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
(2)由图乙知:刻度尺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对齐,估读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根据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会在点。
(4)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等大,故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1);直接;(2)3.50;相等;(3);(4)不变。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③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总结:折射现象中,空气中的角较大。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从岸上往水中看,物体变“浅”了;从水中往岸上看,物体变“高”了。看到的是虚像。
5.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也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规律
观察光从空气斜向入射到空气与水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四种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解答】解: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的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故错误;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正确;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错误;
故选:。
如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A. B.
C. D.
【解答】解:、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的折射现象
(2022 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景物在镜中成像
C.鸟巢在水中形成倒影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解答】解:、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景物在镜中成像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不符合题意;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不符合题意;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产生的折射现象,故符合题意。
故选:。
(2022 海淀区二模)在图所示的事例中,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现象是  
A.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
B.水中山的倒影
C.屏幕上的手影
D.烛焰通过小孔成像
【解答】解:、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正确。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错误。
、屏幕上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错误。
、烛焰通过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2022 西城区二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墙上呈现手的影子 B.青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C.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D.景物在汽车观后镜中成像
【解答】解:、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错误。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错误。
、水中部分的笔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看起来在水面处笔好像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故正确。
、在汽车观后镜中看到的景物是凸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错误。
故选:。
(2021 西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出现桥的倒影 B.日晷上呈现指针的影子
C.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D.幕布上呈现人偶的剪影
【解答】解:、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错误;
、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正确;
、幕布上呈现人偶的剪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1.光的色散最早是由牛顿完成的,说明白光(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看不见的光
①红外线:红光之外的辐射。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越强。应用:热谱图,夜视仪,遥控器,气象云图。
②紫外线:紫光之外的辐射。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骨骼生长有好处。应用:紫外线灭菌灯,紫外线验钞机(荧光作用)。
光的色散现象
(2022 东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放大镜把字“放大” B.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C. 景物在水中 形成倒影” D.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
【解答】解:、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错误。
、从水中钢勺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错误;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
、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正确;
故选:。
(2021 西城区二模)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建筑物上射出的激光
B.花透过水珠所成的像
C.白光穿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D.镜中出现小狗的像
【解答】解:
、建筑物上射出的激光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花透过水珠所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错误;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7种色光混合成的,故正确;
、镜中出现小狗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
故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