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学案(第1、2节,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学案(第1、2节,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19 09:00: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知道水与生命的关系;2.运用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以及洋流的分布规律;3.通过电解水实验知道水的组成,学会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授课内容 模块一 地球上的水 模块二 水的组成
教学内容
2021年从7月19日6时到20日晚,河南郑州出现暴雨。郑州全市多条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出现险情,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城区积水严重。从7月20日17时起,郑州市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0日2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19日,河南有794个站出现大暴雨(100毫米以上),河南郑州和平顶山局地出现特大暴雨,嵩山等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雨量已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据@郑州气象 消息,20日08时至17时,郑州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度达到“千年一遇”。这么多降水都是怎么“从天而降”的呢? 一、水的分布1.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 和 形式存在。2.水的分布: 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在陆地上的淡水水体中, .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 ,其余的土壤水、河湖水、大气水所占比例极小。3.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 的。二、水的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 、 、 、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不断地循环。水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 、 和 三种形态出现。(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3)水循环:<1>小循环:① :陆地—大气;② :海洋—大气。 <2>大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4)水循环的重要性: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点: ①水循环 ,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地更新; ②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③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 。三、水资源的分布 1.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2.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3.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 ;时间分布不均衡, 。 思考与讨论:中国作为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我们能够在当中做些什么呢? 题组一 水的分布【例题1】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例题2】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 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例题3】“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A. 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B. 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C. 治山要治水 D. 根的特性 【例题4】2012年,大旱第三年袭击云南,全省90个监测站出现气象干旱,12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400多座小型水库和坝塘干涸。昔日碧波荡漾的水库干涸见底,郁郁葱葱的森林正在焦渴中枯死;政府的送水车奔驰在尘土飞扬的村村寨寨,村民们排着长队在骄阳下等待着一瓢一瓢地取水,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人背马驮行走在陡坡峭壁,找水拉水;大批工厂和服务行业因缺水停产停业……阅读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水资源紧缺程度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1 700~3 0001 000~1 700500~1 000<500我国人均水量为2 300 m3·a-1(m3·a-1为单位符号: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2)缓解旱情,从我做起。你对节约用水有何建议?(至少答两条) .【变式1】关于“井水不犯河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井水不会流到河水中去 B.错误,井水一定会流到河水中去 C.错误,井水和河水有流通,取决于哪个水位高 D.错误,是河水流到井水中【变式2】2017 年 10 月 1 日,三峡大坝首次开启深孔泄洪,5 日开启 4 个深孔泄洪,7 日则开启全部 6 个深孔泄洪,控制三峡水库蓄水进程平稳有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B. 从水循环角度讲,“三峡泄洪”会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C.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影响了三峡水库周围的水循环 D. 在泄洪过程中,水库水位逐渐下降,大坝底部承受水的压强逐渐减小【变式3】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 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D. “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变式4】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下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亚洲的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多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题组二:水的循环【例题1】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和Z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降水 B.X是蒸腾,Y是径流,Z是降水C.X是水汽输送,Y是蒸发,Z是凝固 D.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凝结【例题2】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图,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例题3】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
B. 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C. 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D. 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 【例题5】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⑥表示的环节是________。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3)请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 资料一:水资源紧缺指标紧缺程度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人均水量(米 3/年)1700-30001000-1699500-999<500资料二: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用水紧缺程度属于________。(4)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请你说出一种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________。 考点二:水的电解1.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如图所示。 2.电解水的实验及结论: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液态水的异常现象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 ,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 ,(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是氧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产生 的那个电极是 ; (口诀: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 。(6)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7)实验结论: , 。气体体积体积比检验气体是什么气体正极少=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负极多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考点三:水分子的构成1.如图所示,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 和 ,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 ,氧原子两两结合形成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 )题组一: 水的三态【例题1】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变式1】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 B. C. D.【变式2】关于水的性质:纯净的水的颜色是______色, 水的气味是______气味,水的味道是_______味道,水在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__。 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凝固点为_____℃, 沸点为_______℃, 水的异常现象是 水结冰时体积________, 所以冰能_______ 在水面上。题组二: 水的电解【例题1】下列证明水电解的实验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例题2】电解水的实验中,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浓硫酸,目的是( )A.增强水的导电性 B.浓硫酸能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使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更加纯净 D.使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不发生反应【变式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有以下描述:① 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 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③ 甲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 ④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则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④ C. ① ② D. ① ② ③ 【变式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变式4】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右图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可说明水的温度从2 ℃ 升高至8 ℃ 的过程中(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变式5】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变式6】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水由氢和氧组成 B.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C.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题组三: 实验题【例题1】学习了水的电解实验之后,某位同学就在家做实验,找到两个装纯净水的塑料瓶、电线、脸盆、水。还缺少的仪器 。在爸爸的指导下,组装如图装置。 (1)由实验现象可知,右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2)图上电源 A 代表 极。电源 B 代表 极。 (3)做实验时发现产生气体的速度很慢,爸爸告诉他应该加一点食盐,果然速度加快了。这食盐的作用可能是 。 【例题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3】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闭合开关后可以观察到:①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1】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B.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变式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体积比约为_________。(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填序号)。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变式3】下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Ⅱ)是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甲管生成气体A、乙管生成气体B)(1)图中a、b两极分别是电源的 极和 极。(2)气体B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是 ,说明气体B能够 ;气体A能够 ,火焰呈淡蓝色,混有一定量空气的气体A遇明火会发生 (3)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4)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 分解成______和 ,它们再分别重新组合成 和 。【变式4】下面左图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面右图是课本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2)与右图装置相比,用左图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____。【变式5】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请你一起参与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作出猜想] 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设计并进行实验](1)甲同学用小试管收集了一试管氢气,然后用手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朝下慢慢靠近酒精灯火焰,听到了很小的声音,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然后甲同学(如图甲所示)点燃氢气,观察到氢气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说明氢气燃烧生成了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用图乙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实验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________,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正极产生的气体,发现木条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___,然后又用合理的方法检验了负极产生的气体。[得出结论] 甲、乙两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水组成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1)甲、乙同学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不变的原理,设计实验让物质参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2)通电后中间球形容器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的顺序_________(填序号)。【变式6】有人利用自来水做了如下的甲、乙2个实验。因在乙实验中得到一些有色沉淀,于是就说“自来水没有纯水好”。某校兴趣小组同学为验证上述说法的真伪,又增做了丙和丁2个对比试验(均在室温下)。项目甲乙丙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区域现象不明显有小气泡产生,渐有有色沉淀生成,沉淀颜色逐渐加深有刺激性气味的较多气泡产生,且有许多有色沉淀生成有小气泡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区域现象不明显有小气泡产生有较多气泡产生有小气泡产生,渐有少量沉淀生成(1)上述实验中能量转换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述4个对比试验可知: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中水样的导电能力最强。在上述对比试验中,生成有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小兰已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2.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 水的电解与我们在说的电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三条科学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气。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
兴趣广场
模块一 地球上的水
同步知识梳理
同步题型
模块二 水的组成
同步知识梳理
同步题型
归纳与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知道水与生命的关系;2.运用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以及洋流的分布规律;3.通过电解水实验知道水的组成,学会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授课内容 模块一 地球上的水 模块二 水的组成
教学内容
2021年从7月19日6时到20日晚,河南郑州出现暴雨。郑州全市多条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出现险情,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城区积水严重。从7月20日17时起,郑州市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0日2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19日,河南有794个站出现大暴雨(100毫米以上),河南郑州和平顶山局地出现特大暴雨,嵩山等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雨量已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据@郑州气象 消息,20日08时至17时,郑州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强度达到“千年一遇”。这么多降水都是怎么“从天而降”的呢? 一、水的分布1.水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2.水的分布: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在陆地上的淡水水体中,冰川水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地下水,其余的土壤水、河湖水、大气水所占比例极小。3.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二、水的循环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不断地循环。水循环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2)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3)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4)水循环的重要性: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土地,哺育生命。(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点: ①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地更新; ②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 ③影响着全球气候,塑造着地表形态。三、水资源的分布 1.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2.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3.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时间分布不均衡,夏多冬少。 思考与讨论:中国作为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我们能够在当中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题组一 水的分布【例题1】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 A.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答案】 C 【例题2】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
B.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C. 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会造成损害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答案】 A 【例题3】“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A. 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B. 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C. 治山要治水 D. 根的特性【答案】 A 【例题4】2012年,大旱第三年袭击云南,全省90个监测站出现气象干旱,120多条中小河流断流,400多座小型水库和坝塘干涸。昔日碧波荡漾的水库干涸见底,郁郁葱葱的森林正在焦渴中枯死;政府的送水车奔驰在尘土飞扬的村村寨寨,村民们排着长队在骄阳下等待着一瓢一瓢地取水,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人背马驮行走在陡坡峭壁,找水拉水;大批工厂和服务行业因缺水停产停业……阅读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水资源紧缺程度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1 700~3 0001 000~1 700500~1 000<500我国人均水量为2 300 m3·a-1(m3·a-1为单位符号: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八十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2)缓解旱情,从我做起。你对节约用水有何建议?(至少答两条)【答案】 (1)轻度缺水(2)①使用节水马桶;②用洗菜水浇花(其他合理答案皆可)【变式1】关于“井水不犯河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井水不会流到河水中去 B.错误,井水一定会流到河水中去 C.错误,井水和河水有流通,取决于哪个水位高 D.错误,是河水流到井水中【答案】 C【变式2】2017 年 10 月 1 日,三峡大坝首次开启深孔泄洪,5 日开启 4 个深孔泄洪,7 日则开启全部 6 个深孔泄洪,控制三峡水库蓄水进程平稳有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B. 从水循环角度讲,“三峡泄洪”会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C.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影响了三峡水库周围的水循环 D. 在泄洪过程中,水库水位逐渐下降,大坝底部承受水的压强逐渐减小【答案】 A 【变式3】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 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 D. “南水北调”工程说明我国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答案】 C 【变式4】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下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全球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亚洲的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多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答案】 A 题组二:水的循环【例题1】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和Z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降水 B.X是蒸腾,Y是径流,Z是降水C.X是水汽输送,Y是蒸发,Z是凝固 D.X是蒸发,Y是水汽输送,Z是凝结【答案】A【例题2】根据水循环的环节图,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 ② B. ③ C. ④ D. ⑤【答案】 D 【例题3】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③的影响
B. 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
C. 图中①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
D. 植树造林种草会造成⑥的减少【答案】B 【例题5】请分析下列水资源的相关图示,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⑥表示的环节是________。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长江水引至华北地区)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填序号.),来达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3)请阅读资料一和资料二: 资料一:水资源紧缺指标紧缺程度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人均水量(米 3/年)1700-30001000-1699500-999<500资料二: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用水紧缺程度属于________。(4)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请你说出一种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________。 【答案】 (1)水汽输送(2)⑤(3)轻度缺水(4)随手关水龙头,一水多用等合理即可 考点二:水的电解1.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如图所示。 2.电解水的实验及结论: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液态水的异常现象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 (口诀:氧正氢负)(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6)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7)实验结论: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气体体积体积比检验气体是什么气体正极少=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氧气负极多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考点三:水分子的构成1.如图所示,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氢分子,氧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氧分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题组一: 水的三态【例题1】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汽化形成的,后者是液化形成的【答案】B【变式1】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B. C. D.【答案】C【变式2】关于水的性质:纯净的水的颜色是______色, 水的气味是______气味,水的味道是_______味道,水在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__。 在1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凝固点为_____℃, 沸点为_______℃, 水的异常现象是 水结冰时体积________, 所以冰能_______ 在水面上。【答案】无、无、无、液态、0、100.反常膨胀、增大、浮题组二: 水的电解【例题1】下列证明水电解的实验两极产生什么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出现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答案】A【例题2】电解水的实验中,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浓硫酸,目的是( )A.增强水的导电性 B.浓硫酸能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使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更加纯净 D.使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不发生反应【答案】A【变式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有以下描述:① 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 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③ 甲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 ④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则能使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④ C. ① ② D. ① ② ③ 【答案】B【变式3】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C【变式4】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右图的图像。根据这个图像,可说明水的温度从2 ℃ 升高至8 ℃ 的过程中(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答案】C【变式5】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答案】B【变式6】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水由氢和氧组成 B.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C.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答案】D题组三: 实验题【例题1】学习了水的电解实验之后,某位同学就在家做实验,找到两个装纯净水的塑料瓶、电线、脸盆、水。还缺少的仪器 。在爸爸的指导下,组装如图装置。 (1)由实验现象可知,右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左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2)图上电源 A 代表 极。电源 B 代表 极。 (3)做实验时发现产生气体的速度很慢,爸爸告诉他应该加一点食盐,果然速度加快了。这食盐的作用可能是 。【答案】电池( 1 )氢气 氧气 (2)正负( 3 )增加水的导电性 【例题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1 O2 (2)C (3)H2O =通电==H2+O2【例题3】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闭合开关后可以观察到:①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两电极上均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②液面上升 水通电分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A、B管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C管中(2)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且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3)带火星的木条【变式1】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B.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答案】D【变式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1)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a、b两支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体积比约为_________。(2)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3)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填序号)。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答案】(1)氢气 氧气 2﹕1 (2)氢元素和氧元素 (3)B【变式3】下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Ⅱ)是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甲管生成气体A、乙管生成气体B)(1)图中a、b两极分别是电源的 极和 极。(2)气体B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是 ,说明气体B能够 ;气体A能够 ,火焰呈淡蓝色,混有一定量空气的气体A遇明火会发生 (3)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4)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 分解成______和 ,它们再分别重新组合成 和 。【答案】(1)负;正(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燃烧;爆炸(3)2:1 (4)2H2O2H2↑+ O2 ↑(5)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变式4】下面左图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面右图是课本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2)与右图装置相比,用左图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____。【答案】(1)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硬质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变式5】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请你一起参与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作出猜想] 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设计并进行实验](1)甲同学用小试管收集了一试管氢气,然后用手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朝下慢慢靠近酒精灯火焰,听到了很小的声音,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然后甲同学(如图甲所示)点燃氢气,观察到氢气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说明氢气燃烧生成了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用图乙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实验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________,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正极产生的气体,发现木条______________,证明是________,然后又用合理的方法检验了负极产生的气体。[得出结论] 甲、乙两同学通过实验得出水组成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1)甲、乙同学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不变的原理,设计实验让物质参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2)通电后中间球形容器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中a、b、c表示电解水时,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其正确的顺序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检验氢气的纯度、水雾、水、氢气+氧气水(2)1∶2 燃烧得更旺 氧气 [得出结论] 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反思与评价] (1)元素种类(2)a、b两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液体压入中间球形容器中 (3)bca【变式6】有人利用自来水做了如下的甲、乙2个实验。因在乙实验中得到一些有色沉淀,于是就说“自来水没有纯水好”。某校兴趣小组同学为验证上述说法的真伪,又增做了丙和丁2个对比试验(均在室温下)。项目甲乙丙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区域现象不明显有小气泡产生,渐有有色沉淀生成,沉淀颜色逐渐加深有刺激性气味的较多气泡产生,且有许多有色沉淀生成有小气泡产生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区域现象不明显有小气泡产生有较多气泡产生有小气泡产生,渐有少量沉淀生成(1)上述实验中能量转换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上述4个对比试验可知: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中水样的导电能力最强。在上述对比试验中,生成有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电能→化学能 (2)丙 在通电情况下,铜电极与溶液中的某些离子发生了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1.小兰已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答案】 B 2.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 水的电解与我们在说的电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三条科学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电解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是有氧元素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气。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 【答案】 (1)氧(2)16(3)水 氢气+氧气
兴趣广场
模块一 地球上的水
同步知识梳理
同步题型
模块二 水的组成
同步知识梳理
同步题型
归纳与提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