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土 壤 的 形 成
宁念家乡一捻土,莫图他国万两金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然而,在寻乌的群山中,却隐藏着许多造型奇特的古民居。一些规模较大的古民居,还建有密布箭孔的碉楼。那么,人们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定居,并修建了这些有如城堡的建筑呢?原来,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而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他们耕田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家族的集聚,也为了防备旧时的匪患,这些迁入的居民,才修建了一座座防卫森严的巨型围屋。
1、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2、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当地土壤为富硒土壤,加上寻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故在农耕时期吸引山外百姓迁移至此。
2.当地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挟带周围山地中的硒元素运送至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生物等。
1、概念: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概况
2、作用:
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3、土壤的物质组成:
矿物质
有机质
水
空气
物质组成 相态 体积百分比 作用 图示
矿物质 固相 45% 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 固相 5%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液相 20%——30% 调节土温、 影响热量
空气 气相 20%——30%
4、理想土壤的组成:
(注意:1、水分和空气占比呈现反比例关系;2、蚯蚓、白蚁等生物扰动土层、疏松土壤增加空气占比,排泄物、分泌物使得有机质含量增加。)
土 壤 的 形 成
(一)成土母质
(1)概念: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荒漠土壤
森林土壤
(二)气候
(1)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土壤与大气进行水热交换,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②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2)气候对土壤的影响的表现:
一般来说,土壤的形成与温度和降水呈现正相关
湿热地区黏粒较多
冷湿地区有机质积累较多
干旱、高温地区有机质积累少
【思考】热带雨林地区为什么土壤贫瘠?
提示: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解析:
高温 有机质分解快,地区有机质积累少
多雨 营养元素被淋溶
(三)生物
注: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四)其他因素
(2)、具体表现
① 地形起伏对土壤的影响:
起伏大地区(山顶) 起伏小地区(地平洼地)
土壤颗粒逐渐变小:
砾质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土层的厚度:浅薄 深厚
②坡面朝向对土壤的影响:
坡面不同,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不同,影响土壤的发育。
阳坡:太阳辐射充足 温度高、蒸发强
阴坡:太阳辐射欠缺 温度低、蒸发弱
人类活动:
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代表
对土壤的消极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
时间因素:
P132活动
1、没有道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热带地区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P132活动
2、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发育而成的,发育程度最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江南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也较好,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层。
P132活动
3、(1)微生物能充分分解动植物有机体,合成土壤腐殖质,再进行分解,改造了母质,推动了成土过程。(生物与母质的相互影响)
(2)未考虑到人为成土因素,成土因素包括自然与人为。
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
人为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有双向性,人既是土壤的改良者,又是破坏者。
二、土壤剖面
1、概念: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特点: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有机层: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
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土壤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剖面构造
P134 阅读材料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
1、【答案】(1)燥红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砖红壤的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的平原地区。黄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的山地上;赤红壤围绕黄壤分布;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北部和东部的河流下游地区。
(2)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燥红土有特殊的有机质积累过程,雨季时植物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旱季时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3)海南岛中部多山地,受海拔因素影响,形成大面积亚热带山地环境;山地多云雾,降水多,水分条件好,导致了亚热带黄壤发育。
P135活动
2、【答案】(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年降水量大。
(2)培地茅根系发达,能够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特征;庞大的根系在旱季能改善土壤结块现象;雨季增加下渗,起到固土作用;密集种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培地茅,消耗土壤有机质少,产生的生物残体多,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
3、【答案】(1)土壤的形成是地球表面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土壤是联系无机界与有机界的纽带。土壤从无机界中获得矿物质、水分、空气,从有机界中获得有机物,从而构成了土壤组成的四个部分。土壤又在不断地影响着大气的组成、水体的分配、岩石的风化,支持并调节生物循环。土壤与四大圈层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这种评价有道理。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植被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