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湘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湘艺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2-18 17: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七子之歌—澳门》 (湖南文艺出版社)
二、教学对象: 小学五年级
三、课 型: 综合课
四、教学方法: 情景法、讨论法、 自学法、讲授法、视唱法、演示法、比较法、游戏法
五、教学思路:
(一)
结合新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本课将教学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条件,引导学生在欣赏、表达、比较、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
(二)、本课在第一课时完成歌曲教学的基础上,加上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认识音乐—参与活动—体会音乐—感悟音乐,积极主动的表现音乐,抒发情感,达到身心愉悦的审美功效。
六、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七子之歌》的学唱,了解歌曲中对回到祖国的强烈渴望。
(二)学习用正确的气息歌唱及二声部的合唱,并能深情的演唱歌曲。
七、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所以,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乐器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灵活处理、自由组合教材,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优劣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八、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歌曲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下册中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并学习《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二)、教材特点:《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
A、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B、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C、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九、教学重点:
(一)充分发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在歌声的气氛中唱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用正确的气息歌唱,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整首歌曲。
十、教学难点:
(一)以自身地感受表现歌曲情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编歌表演以及有感情的演。
(二)二声部的合唱及六度大跳和附点连音的准确演唱。
十一、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十二、课 时: 1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在伴奏歌曲《鼓浪屿之波》中问好。学生在熟悉的《鼓浪屿之波》歌声中初步体会曲中流露的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二)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1、导入歌曲:以《鼓浪屿之波》之情境导入《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以歌曲所蕴含的内在情感为主线导入课题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绪及学习兴趣。介绍诗的作者和诗歌“七子”的由来。
2、 播放课件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让同学们用心聆听及感受音乐,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师):这首歌曲是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1:怀念祖国,思念故乡之情。
(生)2:渴望回归祖国。
(师):歌曲是怎么样的情绪?
(生)1:抒情的
(生)2:深情的
3、歌曲学唱
(师):用钢琴做发声练习,请同学们用“lu”或者“a”的口音模唱。
(师):注意用吸气的感觉的发声,同学们闭上眼睛好好地感受,然后跟着 轻轻哼唱。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师): lu lu
(生): lu lu
多媒体播放歌曲范唱,让同学们轻声的哼唱,提高同学们的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发言的形式及唱谱、唱词等手段对所设问题进行逐步解决,使学生总结出歌曲的旋律特点情绪变化及结构形式。跟钢琴伴奏学习整首歌曲的旋律,并准确的演唱。
(师):5 3 5 3 5. | 6 5 3 6 5 — |
(生):5 3 5 3 5. | 6 5 3 6 5 — |
(师):1 6 5 3 2 1 | 0 2 3 5 — | 5 — 0 5 6 1 |
(生):1 6 5 3 2 1 | 0 2 3 5 — | 5 — 0 5 6 1 |
钢琴伴奏,同学朗诵歌词的,跟着旋律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诵。听老师用钢琴伴奏,范唱整首歌曲,要求同学们认真的听旋律中的几个难点,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提高同学们的听辩能力。
(师):歌曲中哪里开始出现六度大跳和休止符的作用?
(生)1:歌曲中的第9小节。
(生)2:换气呼吸的作用(表达情绪的作用)。
4、 播放课件歌曲《七子之歌》,同学们跟着一起演唱,拿起手打着节拍,指引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整首曲子。
演唱要求: (1)有感情的演唱,第二乐段开始处出现的六度大跳,在气息上提早做好准备。
(2)休止符,让学生了解是情绪的换气口。
(3)长音的时值要唱足。
5、歌曲旋律接龙游戏
请五个学生到讲台按顺序排好,手里拿着准备好的旋律,跟着钢琴伴奏,弹到谁手中的旋律,就跟唱出来,并要求做一个动作。
例:
(生)A: 5 3 5 3 5. |
(生)B: 6 5 3 6 5 — 丨
(生)C: 1 1 2 3 5 3 丨
(生)D: 2 0 3 5 — 丨
(生)E: 5 5 6 5 3 5 5 丨
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能力目标,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合作与创编
播放课件澳门回归十周年晚会视频,创设澳门回归十周年晚会的情境,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演唱方案或表演方式诠释此曲。老师指导,小组进行展示,并要求学生大胆的进行创编,完整的演唱歌曲,学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1) 范唱(播放课件)
(3)歌曲的情感处理
①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演唱歌曲。
(板书):情绪:抒情的 速度 : 中 速
深情的
(五)扩展延伸
播放课件视频,引导学生针对台湾问题,表达自己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期冀积极发言。进一步强化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并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
十四、小结:
《七子之歌》是一首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歌曲,这首歌曲它所要表达的是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呼唤,代表着祖国是不可分割的。如今澳门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盼望它在母亲的怀抱中将更加繁华和美丽。
十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唱歌曲以及艺术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与海峡两岸同胞心连心、手拉手的深情厚谊。在课后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学唱歌曲、表演歌曲这一环节。课堂上我的语言不够精炼。当然,这节课也有我的闪光点:在课堂上,我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齐演唱,一起创造,大家都把我当成好朋友,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教学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