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美丽的夏牧场》在五年级音乐课本民族音乐文化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美丽的夏牧场》是单一部体式歌曲,4/4拍,G大调,曲调轻快柔和,歌曲描绘了在美丽的新疆,天山脚下的恰布河旁,有一个美丽的夏牧场,那里红梅朵朵开,绿水绕着毡房的美好景象。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加上多次反复,很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唱,同时也适合于读谱练习。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中指出:五年级学生属于高年级学生,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并且五年级部分学生已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知民族音乐风格,热爱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视唱、情景、合作、感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感知民族音乐风格。
3.知识与技能
唱准前、后十六分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时值,了解连音线的作用并能在实际演唱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重点:用赞美的情绪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五、教学难点:1.前、后十六节分音符的正确演唱;
2.附点四分音符时值的正确演唱;
3.了解连音线的作用并在演唱中运用。
六、教学方法:情景法、聆听法、合作学习法、视唱法。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手鼓、手铃。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1.发声练习(上行级进和下行级进)
2.介绍好朋友—阿肯(PPT哈萨克小伙阿肯想带大家去他的家乡看一看)
①老师范唱(划拍)
②请同学找一找这条旋律中有没有上行级进和下行级进。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引出上下行级进的概念,在新课中学以致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挑战、想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师生合作唱一唱:
1.①师:前两小节
生:后两小节
交换唱
②完整唱四小节旋律(有唱名提示的)
③30s准备记下这条旋律→考验升级(去掉唱名提示,再唱完全没有提示的四小节旋律)
④隐藏第三小节唱一唱
隐藏第一、四小节唱一唱
隐藏第二小结唱一唱
通过考验→启程欣赏沿途的风景(第一遍放音乐,PPT展出哈萨克民族相关文化)→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提前熟悉歌曲旋律并能背唱四小节旋律。
3.出示总乐谱
①对照总谱,听音乐(第二遍)歌曲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色;
②听音乐跟唱自己的那句(要求跟唱自己的首先要听清前面一句)
③接唱游戏(跟琴唱自己的那句,老师唱“啊”,从头至尾完整演唱)
4.看谱子跟音乐完整唱
问题:观察旋律与旋律之间有什么特点(相同乐句,相似乐句)
解决第11小节的节奏:前八后十六。
5.处理“啊”:
①节奏:带附点四分音符时值是一拍半…
② 旋律:首调m rm…
③加词:“啊”唱的圆润带一点“噢”的感觉
④处理重拍
【设计意图】在介绍民族文化的同时背景音乐设置为本课所学内容,聆听熟悉旋律。
6、跟音乐完整唱两段词(个别问题单独解决)
7、完整的唱一唱谱子(首调)
8、歌曲处理:音乐情绪是欢快的,歌曲内容是游牧民族赞美家乡的,应带着自豪的、喜悦的为家乡骄傲的表演情绪来演唱歌曲(调整坐姿、注意气息等)
【设计意图】首调教学解决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感受音乐美从而喜欢少数民族歌曲。
(三)歌曲拓展: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用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用分组表演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对音乐产生兴趣,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哈萨克民族的歌曲,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哈萨克是其中之一,以后我们将继续一起学习其他的民族音乐,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越来越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