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综合复习与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综合复习与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8 18: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 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 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7题每题1分,第8题2分)
1.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 《观沧海》中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居高临海,视野辽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的诗句是: , 。
4. 《潼关》一诗中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感应,反映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的愿望的诗句是: , 。
5.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说也奇怪,喊得多了,它居然会“应”一( )用语言,( )用行动。女儿一喊“宝龟”,它便浮游上来,把头伸出水面张望。②最初,以为是偶然的契合,可后来次次如此,我们便知道,这龟,的确是具有 (A.灵性 B.灵感C.光)的。③更妙的是,音乐对它,也有同样敏锐的反应。④女儿把手提收音机gē 搁在玻璃缸旁,播放圣诞歌曲《平安夜》给它听。⑤几次过后,当乐声从收音机里流出来时,它就把头伸出水面,轻轻mǐn 着嘴, 仿佛在微笑 两颗圆圆的眼珠子, 也绽放出柔和的亮光。
(1)按照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
(2)在 内填入的正确标点符号是( )
A.冒号 B.逗号 C.句号 D.分号
(3)在②句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4)第③句画横线部分不合逻辑,请修改。
(5) 在(①句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关联词是( )
A.不是……就……
B.不是……而是……
C.既……又……
C.不但……而且……
6. 下列作品中与作者、年代、国别不对应的一-项是( )
A.郑振铎一《猫》一中国一现代
B.蒲松龄一《狼》—中国一清代
C.杜甫一《江南逢李龟年》—中国一唐代
D. 老舍一《秋天的怀念》—中国一当代
7.“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A.远交近攻顺手牵羊反客为主
B. 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偷梁换柱
C. 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 暗度陈仓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8.七年级某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小明想为这次活动送一副对联。下面对联适合的一项是( )
A.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 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B.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
C.共搭汉语桥 共筑中国梦
D.共筑中国梦 共搭汉语桥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 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 止增笑耳。
牧竖捕狼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坚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顺,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同“刨”,普类用足扒土。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暝,意暇甚/意甚仓皇
C. 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1.《狼》表现了屠户什么特点 (2分)
12. 《狼》一文中的两狼与《牧竖捕狼》一文中的大狼有何不同 (2分)
l3. 《狼》与《牧竖捕狼》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跟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2 分)
(乙)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6题。(5 分)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①照西京②,心中自不平。
牙璋③辞凤阙④,铁骑绕龙城⑤。
雪暗凋⑥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⑦,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②西京:长安。③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这里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④凤阙:阙名。汉建章官的圆阙上有金风,故以风阙指皇官。⑤龙城:又称龙庭,汉时匈奴的要地。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⑥凋:原意指草木枯败调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⑦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14.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2分)
15.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1分)
16.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0 题。(16 分)
母 鸡
老 舍
①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鸡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一个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⑤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很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⑥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一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 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贫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⑧它负责、总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雄。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⑨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7.请概据“我”讨厌母鸡的原因。(4分)
18.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分)
(1)当它发现了一点几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
(2)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19.本文意在赞美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但作者在文章开头却先说印象中的母鸡令人生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分)
20.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触 试把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出来。(4 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 -23题。(9分)
春燕来归
赵可法
①春暖花开,桃花粉了,垂柳绿了,春水涨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燕子飞回来了。看着眼前寻寻觅觅,似曾相识的小精灵,让我想起了儿时对燕子的记忆。
②我家老屋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几排高高低低的电线穿行而过。清晨或傍晚,燕子们常像约好似的,如列队的士兵齐刷刷地在电线上站成一排,小黑点像音乐简谱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③燕子喜欢将巢穴搭建在附近农户房屋的木梁上,好亲近人类。掏燕窝,捉燕子,捣燕窝是我儿时的乐趣。
④每当大人们不在家,燕子飞出去的时候。我总会撇一张椅子,上面放张小凳,燕巢便伸手可及了。
⑤不当着燕子的面捣毁燕窝,燕子是不会记恨的。来年花开的时节,燕子还会一如既往地飞回原来的地方建巢。在我家西边的池塘边,会看见燕子飞来飞去,用嘴衔着潮湿的泥土与软草茎。不几日,一个崭新的碗形的灰褐色燕巢建成了。看着燕巢,我常感觉特别好奇,光滑滑的房梁,燕巢是怎么搭建上去的,总想一探究竟。
⑥大人们说燕子很辛苦,不准我逮燕子,捣毁燕巢。他们还讲,燕子是有灵性的, 燕子住哪家搭窝,这家人必有好报。我们庄就有户人家,原来只有女主人一人喜欢燕子。有一天傍晚,燕子却迟迟不肯回果,围绕女主人叽叽喳喳地啼个不停,燕子带领主人到达孩子昏迷出事的地点,孩子被及时发现而得救。一家人非常感激燕子,从此都喜欢上了燕子。
⑦2009年春天,我回故乡探亲,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地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母亲告诉我,现在到处是砖瓦房,燕子少了,看不到燕子来了,不知道燕子在什么地方搭窝。想起母亲的话,回忆儿时对燕子的愧疚,我的心中怅然若失。
⑧有一次,我站在二姐家临街的商店门前,眼前忽然一亮,无意间瞥见雨篷下有盏吸顶灯,被一块黄褐色的燕窝包裹着。燕子巧妙地利用吸顶灯与天棚之间仅几公分的间隙,借助吸顶灯不会掉下来的支撑,搭建起了自己的爱巢。燕子夫妇竟然利用这个罅隙的地方筑巢,可谓用心良苦!看着飞进飞出的老燕,张着黄色小嘴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的毛茸茸雏燕,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久违的亲切。
⑨来年燕子们又飞回来了,在雨篷吸顶灯下又筑起了自己的爱巢。有一天傍晚,我去商铺买东西,看见了这样的一幕情景。一只雏燕不知是初学飞行,还是母燕喂食不小心的缘故,竟从窝里掉了下来,却再也无力飞回。
⑩“宝宝(二姐家五岁的孙子),去找一个竹竿来,把小燕子弄上去。”一姐连忙吩咐。
只见宝宝乐滋滋地从厨房后面拖来了一根细竹竿,递给奶奶,又忙不迭地跑去伸手抓小燕子。惊慌失措的雏燕,显然是受到了惊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好长时间才舒缓过神,扑棱着翅膀挣扎起来,只见它细细的小腿紧紧地抓住竹竿,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身体歪斜着,晃动着。二姐小心翼翼地挑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里。两三只燕子站在窝门前,充满了感激,叽叽喳喳叫嚷欢迎雏燕回家。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3分)
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地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飞行表演。
22.燕子引领庄户女主人找到昏迷的孩子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23.从文中“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迁”一句可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3 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读书任务。
①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 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请写出以上两段文字所属《朝花夕拾》里的篇名。(2分)
①《 》 ②《 》
(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与动物交朋友”系列主题活动任务。
[材料一]目前,全球共有17291种已知物种有灭绝危险,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发现前就已经消失。人类的活动使物种灭绝正在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而人类也正面临着生存基础日益缺失的危险。
[材料二]目前,世界上仍有37%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处于人类直接消费需要的威胁之中。象牙、犀牛角、熊胆、虎皮骨、藏羚羊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待价而活的商品。全世界每年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高达上百亿美元,仅次于军火、毒品的走私交易数额。
[材料三]据媒体报道,家住新乡辉县市的大学生小闫,最近摊上了大事儿:他和朋友将自家门口鸟窝里的鸟掏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售卖,被公安机关抓获。按小闫的说法,直到森林公安抓了自己,他才知道那些白色胎毛还没褪净的小鸟,竟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今年8月,小闫和朋友分别因犯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2)为了增强同学们对要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学校宣传都要在校园里悬挂一些条幅,请你帮忙写两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2分)
(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的感悟。(4分)
(二)写作(50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触动心灵的风景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有位女作家到国外学习,准备在当地租房居住。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经过工天试住,作家打电话给老人,决定签订长期合同。就在这时,她无意间将一个感觉很昂贵的玻璃杯摔破了。作家很紧张地告诉了老人。在等待老人时,把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扫入垃圾袋里,放在了外面(定时会有清洁工来收走)。一会儿老人来了,问:“那些玻璃杯碎片呢 ”作家赶紧说:“我打扫完放在门外了。”老人出门打开垃圾袋看完之后,脸色阴沉地进了屋,说:“我不租房给你了。”作家赶忙问:“是不是因为我打碎您最喜爱的玻璃杯,惹您不高兴了 ”老人摆了摆手说:“不是。”就拿了一支笔和一个垃圾袋,同时带上笤帚和镊子出去了。只见她把装好的垃圾倒出来,仔细挑选,将所有玻璃碎片装入一个垃圾袋里,上面写着:“玻璃碎片,危险!”然后把其他垃圾装入另一垃圾袋里,写上“安全”作家在一旁看着,羞愧难当。这以后,作家总是不断提起此事,每次都是感叹连连。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第五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1.闻道龙标过五溪
2.乡书何处达
3.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4.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5.(1)搁 抵
(2)D
(3)A
(4)对音乐,它也有同样敏锐的反应。
(5)B
6. D [解析]《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
7. C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识。C项中的三个成语都借助了比喻:“打草惊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调虎离山”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8.A
9. B[解析]A项中第一个“故” 是“原来”的意思,第二个“故”是“故意”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前”是“上前”的意思,第二个“前"是“以前”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去"是“距离”的意思,第二个“去"是“离开”的意思;B项中两个“意”都是“神情、态度"的意思。
10.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1.机智、勇敢、镇定、细心。
12.《狼》中的两狼凶残、狡猾、贪婪;《牧竖捕狼》中的大狼有伟大而执着的母爱。
13. 示例:更赞同《狼》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牧竖捕狼》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面。
[参考译文]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涧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机树,两树相隔数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狼着急地鸣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
14.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先读懂四句诗,再抓住诗句中关键词,逐句归纳意思,再综合归纳。首联写战争背景和心理,颔联写奉命奔赴边关,颈联写战斗,尾联抒情。
15.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
16.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边塞诗人的思想感情归纳:①杀敌报国的豪情;②誓死报国的决心;③对将士的同情;④对家乡的思念;⑤对朝廷的不满。诗中尾联即表现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央心。
17.(1)喜欢乱叫或扯长了声如泣如诉。(2)喜欢欺侮鸭子或其它母鸡。(3)下蛋后喜欢发狂地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首选在文中找答案,写清楚谁做了什么。(有时还要写结果如何)答案区间在①-③段。
18.()“紧"是一声跟着一声的意思,写出母鸡催促小鸡吃食的急迫。
(2)"一定”表示肯定的意思,表现母鸡保护小鸡的决心。这两个词表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和勇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看修辞,有修辞按修辞答;二看词语,注意赏析叠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叠词鲜明生动,副词准确鲜明,动间和形容词生动形象);三看描写方法;四看写法:五看句式(多个词的情况)是否有对称感、节奏感、音韵美;六看词语有无地方特色、幽默风趣、反语双关、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最后从人、事、景、物、情、理几个方面思考内容上的表达效果。这两个词是修饰动词的,起强化的作用。“紧”强化了急迫感,“一定"强化了母鸡的勇敢和责任。
19.欲扬先抑。前后情感的对比,使母鸡的形象更丰满,更能突出母爱的主题,情节上有起伏,有波澜,吸引读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的作用。首先要明确“扬"是赞美、喜爱、尊敬等积极情感,“抑”是厌恶、贬低、批判等消极情感,“欲扬选抑"是先贬后褒,是作者情感的前后对照。因此,在效果上就有对比的作用,这样就使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突出主题,情节上有起伏,有波澜。
20.示例:可怜天下父母心!连动物的母爱都如此伟大,更何况人呢!因此,我们要更加孝敬父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着眼于主人公的形象和文章的主旨,提取思想的精华,联系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即可。本文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值得尊敬,联系我们的生活即可从“孝顺”这个角度切入来谈。
运用比喻、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春燕轻盈矫健的身姿,表达出了作者对春燕的无比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语句:一赏修辞,二赏词语,三赏描写方法,四赏写法。这段文字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动作描写,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都极有表现力。
22.插叙。突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主题。即告诉我们春燕是极有灵性的,只要你用心善待它,它会用自已特有的方式回报你。同时,使内容丰富,避免平铺直叙,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3.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着眼于文章的主旨,提取思想的精华,联系自己的生活表达出来即可。这句话表现的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情形,联系文章主旨,即可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24. (1)①《狗.猫.鼠》②《五猖会》
(2)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
25. (1)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类的乱捕滥杀,致使许多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非连续性材料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分别提取两个材料的主要信息,然后综合起来看相同点或不同点。提取信息首选“在文中找答案”,如果文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可用句意合并或段意合并的方法概括。材料-介绍自然物种灭绝范围大、速度快;材料二介绍人们对濒危物种的威胁极大;
(2)①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②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可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也可用长短句、对称句等。
(3)①身边很多野生动物也受法律保护;②无意识原来已经违法,大学生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③野生动物保护普法要常态化;④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避免悲剧重演。
26.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