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综合复习与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综合复习与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8 18:1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 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1分,第6- -7 题每题2分,第8题1分)
1.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强欲登高去,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刘禹锡《秋词》(其一)中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写,展现出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开阔景象的诗句是: , 。
4.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正船疾的诗句是:
, 。
5.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请你读一读,然后完成题目。
①这个时候,所有的仆人和着优美的音乐,轻盈地跳起舞来。②于是,小美人鱼伸出那双白暂、细嫩的手,脚尖掂着地,轻柔地、优雅地在地板上跳起了舞……③人们都在为她鼓掌,为她喝彩,不停地赞叹她的舞姿。④她跳得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优美, 她的脚尖在触到地板时就如踩在锐利的刀尖上一样,她 感觉不到疼。“啊,我真是太幸福了!”小人魚想:“我从来不敢奢望的最差好的事情,现在终于成为了现实”。
(1)第①句中“和”的读音是 。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
(3)第④句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所以…… B.虽然……却……
C 除非……才…… D.如果……就……
(4)语段④句中画浪钱的句子有两处标点错误,请修改。
6.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主要特征,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B.童话和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 《女娲造人》是一则寓言,以幻想的形式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D. 《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按照皇帝“爱新装一 做新装一 展新装”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骆驼祥子》)
B.好像做梦没想到会被聘为历史系副教授的,快乐像沸水似的洋溢满桌。(《围城》)
C.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
D.枫树真善于交际呀!“沙沙沙沙”地总是低声唠叨个没完没了。(《绿山墙的安妮》)
8.一网友游历逍遥山后欣然作联,上联是“逍遥云雾绕”,请你为其找出下联( )
A. 幽泉水横树 B.幽涧水烟横
C. 仙侠人游迷 D.仙侠游人迷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 -13题。(10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9. 《吕氏春秋》,又称《 》,先秦杂家代表著作。(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2)国人道之(讲述)
11.请你说说文章最后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的传闻 (2分)
12. 宋君为仕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 分)
13. 《穿井得一人》中对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启示 请你简要回答。(3 分)
(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 题。(5分)
父子骑驴
有父子市毕引驴归。一长者见而笑曰:“有驴不骑,迂也!”父以为然,因使儿骑驴,自引驴行。少顷,有妇指儿曰:“不孝子!轻已而累父。”父以为有理,于是父上子下,复前行。有妇抱儿曰:“世间焉有此狠心父,轻已而累儿!”父惭,拉儿上驴,父子同骑。骑有间,遇群儿戏道旁,皆指目父子曰:“何其恶也,父子虐驴!”父子皆有惭色,于是抬驴而行。
14.“有父子市毕引驴归”中“引”在文中的意思是 。(1 分)
l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骑有间,遇群儿戏道旁,皆指目父子曰:“何其恶也,父子虐驴!”
16. 此文与《穿井得一人》都讲述了如何对待“别人说的话”的问题,读了两文之后,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别人说的话”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25 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 -20题。(16 分)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中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痴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地做的菜,竞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 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
⑧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17.仔细品味语言,说说第⑦段画线句表达的妙处。(4分)
18.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分)
19.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有什么好处 (4 分)
20. 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4分)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 -24题。(9分)
奥利弗与其他鸵鸟
[美]詹姆斯·瑟伯
①一天,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乌讲演,认为他们比其他一切物种都优越。“我们为罗马人所知,”他说,“他们称我们为‘鸵鸟’,我们称他们‘罗马人’,希腊人称我们为‘诚实的鸟’。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因此也是最好的鸟。”
②所有的听众都大叫起来:“说得好!说得好!”但富有思想的鸵鸟奥利弗没有欢呼。“我们不能像蜂鸟那样向后飞。”他大声说。
③“蜂鸟向后飞是撤退,”这个老鸵鸟说,“我们向前飞是前进,我们永远向前进!”
④“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⑤“我们生的蛋最大,因此也最好。”这个老学究继续说。
⑥“知更鸟的蛋更漂亮。”奥利弗说。
⑦“知更鸟的蛋,除了生知更鸟什么都不生,”老鸵鸟说,“知更鸟吃草虫成性。”
⑧“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⑨“我们用4个脚趾走路,而人需要10个。”这个老学究提醒他的学生说。
⑩“可是人可以坐飞机飞行,而我们却根本不能。”奥利弗评论说。
(11)老驼鸟先用左眼,后用右眼,严厉地看了看奥利弗,说:“人飞得太快。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后者很快会追上前者,发生相撞。人永远不会知道,从背后撞他的也是人。”
(12)“说得好!说得好!” 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
(13)“在危险的时刻,我们可以把头理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老学究慷慨激昂地说,“别的物种都不能这么做。”
(14)“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看不见人家而人家也看不见我们呢 ”奥利弗问道。
(15)“胡说!”老鸵鸟叫喊道。除了奥利弗,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道:“胡说!”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16)就在这时,老师和学生们都听到一阵令人惊慌的奇怪的声音,这是一种惊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近。但是这不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雷声,而是一大群因受惊而狂奔的野象所发出的雷鸣般的轰响。老鸵鸟与其他所有的鸵鸟——奥利弗除外——都迅速地把头埋进沙子里。奥利弗躲在了附近的一块石头后边,直到这群狂风暴雨似的野兽过去。
(17)当他出来以后,看到一片沙子、白骨和羽毛——这些就是那个老学究和他的弟子们留下的一切。然而,为可靠起见,奥利弗开始点名。可是没有任何回答,最后他点了自己的名字:“奥利弗。”
(18)“说得好!说得好!”奥利弗说。这是沙漠中仅有的声音,除了远处的地平线上渐渐消失的最后一阵隆隆的雷声。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故事的主要内容。(2 分)
22. 那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乌”认为鸵鸟比其他物种优越的理由有哪些 (2分)
23.文中说奥利弗是“富有思想的鸵鸟”,境概据指出它的这种“富有思想”的特点有那些?(2分)
24.“‘说得好!说得好!其他所有的鸵鸟都叫喊起来,除了奥利弗。”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多次,有什么作用 (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5.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 ”
(1) 悟空神通广大,为何有此下场 (2分)
(2) 有人说《西游记》是一个励志故事,你同意吗 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 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6.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上传新闻的门槛降低,人人都可成为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实时发网络消息,网络信息存在一定的真实性与可信度问题。如“广东河源暴雨将高楼冲垮”“广西大桥被洪水冲垮”“ 洪水登上长沙橘子洲主马路”等信息,后均被官方证实为谣言。
(1) [观点论述]截止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2%。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 1%。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时效性更高、信息资源更丰富,搜索更快捷,那么,你如何看待网络信息 (80 字以内) (4分)
(2)[复述故事]古代信息传播途径单一,人们主要靠口口相传来传播信息。如图是一个信息传播有误的故事,请你简要复述这个故事。(60 字以内)
(3) [续写对联]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结合活动主题及材料续写下联。(2 分)
上联:漫步书山品尝文化
下联:
(二)写作(5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蒲公英的故事
作文(2)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如果你肯救我一命,那么请你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 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
是啊,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何况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 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第六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1.夜征人尽望乡
2.无人送酒来
3.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5.(1)hè
(2)掂 踮
(3)B
(4)冒号改成逗号,句号放在引号里。
6.C [解析]《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不是寓言。
7. D[解析]D句是拟人句。
8.B
9.《吕览》
10.(1)待,等到(2)讲述
11.传话的人错听成了事实,继续传话的人又错上加错。
12.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并得一人”的事情。
13.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更不能自目四处传说;与人说话时不要产生歧义等。
14.牵,拉
15.骑了一会儿,遇到一群孩子在路边玩,都指指点点看着父子两人说:“多么可恶啊,父子两人一起虐待一头驴。”
16.虽然不可不信别人的话,也不可尽信别人的话,要有自己的主见。
[参考译文]有一对父子赶集完毕后牵着驴回家。一个老人看见了,笑他们说:“有驴不骑,真笨!"父亲认为(老人说的话)很对,于是让儿子骑驴,自己牵着驴走。走了一会儿,一个妇人指着儿子说:“真是不孝子!自己(骑驴)轻松,却劳累父亲(走路)。"父亲认为(妇人的话)有道理,于是父亲上驴,儿子下驴,继续赶路。又有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说:“世上怎么能有这样的狠心父亲,自己(骑驴)轻松,辛苦儿子走路!”父亲很惭愧,把儿子拉上驴,父子俩一齐骑着驴赶路。骑了一会儿,遇到一群孩子在道旁边戏要,都看着这父子俩指指点点说:“多么可恶,父子两人一起虐待一头驴!”父子两人脸上都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二人抬驴而行。
17.运用了动作描写,“眯”“张”“侧”等动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我接听母亲电话的情态,表达了母亲带给我的温暖与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眯”“半张“侧着”“听”这些动词说明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接听母亲电话的情态,表达了母亲带给我的温暖与幸福。
18. 运用插叙的写法。 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使人物形象丰满,补充交代了母亲每天给我打电话的原因,使文章内容充实,更为真切感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分析。第⑤段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 ,写出了母亲一生的艰难和辛苦,突出了人物勤劳的形象;“父亲在知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之后母亲一人生活,总是每天打电话给“我”,后来才知道是母亲担心“我”,怕“我”生病。补充交代了母亲每天给我打电话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更为真切感人。
19.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象征母亲、母爱,与文章结尾相呼应,文题照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20.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是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解答句子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这句话的表面意思就是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这句话是针对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的事而言的,突出了这件事令“我”震撼,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1.鸵鸟奥利弗因能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看待自己而幸免于难,而其他鸵鸟却因愚蠢、盲目听从别人而死于非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结合文章的“人物情节(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等来概括,本文通过一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向年轻的鸵鸟讲演的过程中,奥利弗与其他鸵鸟的不同表现,奥利弗显得客观.冷静,而其他鸵鸟则显得有些盲从、不能正视现实,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22. (1)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2)鸵鸟生的蛋最大。
(3)鸵鸟用4个脚趾走路。
(4)危险的时刻,鸵鸟可以把头埋进沙子里使自己什么都看不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那只“具有权威态度严厉的鸵鸟”认为鸵鸟比其他物种优越的理由,从文章中对它的语言描写就可以了,从它的语言描写中,也可以窥见它的性格,也能预知它的命运。
23.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清醒冷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富有思想”的具体内容,先通读全文,然后结合奥利弗的语言描写来分析即可。其实,这道题就是要求学生去分析奥利弗的性格,抓住奥利弗的语言描写概括即可。分析出“富有思想”的具体内容为“自立、勤于思考、不盲从”等。
这句话反复出现有强调的作用。一方面强调了“其他所有鸵鸟”的愚蠢、轻信、盲从,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奥利弗的冷静、深思、有主见、不盲从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法的能力。分析文章的写法,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本文,作者主要想颂扬“奥利弗”的“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清醒、冷静”等,但文学讲究艺术性,所以就塑造了相对的一组形象来反衬它,这可谓匠心独运。文章中多次出现“说得好”这句话,一方面,强调了其他所有鸵鸟没有
自己的主张,盲目草率的听从别人的意见;同时也用了“反衬”的手法,用其他所有鸵鸟的“愚蠢,轻信,盲目听从别人的态度”来反衬“奥利弗的独立自主、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清醒、冷静”等。
25. (1)取经路过火焰山,大圣一借芭蕉扇 ,被罗刹女用扇子扇到小须弥山。
(2)我同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一个人为了实现理想就要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26.(1)示例一:网络信息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一方面,通过网络得到的信息更快捷;另一 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资源更丰富。因此,我们要善于整合使用网络信息。
示例二:虚假网络信息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网络信息难辨真伪,虚假信息给人们带来困扰。因此,吸收网络信息时要善于去伪存真。
示例三: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资源更丰富:另方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吸收网络信息时要善于去伪存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围绕话题发表观点的能力。本题当中要抓住题干主题“网络信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作答,并给出具体理由。
(2)宋国丁姓人家,因家中新打水井节省出一个人力。全国人却传播他挖井挖到一个人的消息,最后国君派人找他才问明情况。
[解析]本题考在看图讲话的能力。在复述故事的时候,第一步,要明确故事的主人公。第二步、把该人物的动作(即事件)和事件结果叙述完整。注意字数不能超过题目要求的字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为宋代姓丁的人家,重点是人们传播错误的消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3)示例:下联:畅行网络搜索信息(宽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上联撰写对联。本题中分析上联,我们可以发现“漫步/书山/品尝/文化“的结构,对应词性为"动词+名词+动词+名词”;内容要与互联网主题相扣。
27.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