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1课识记基础知识第三单元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基础随堂巩固知能综合提升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崛起
(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 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被 吞并,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
2.发展
(1)386年,拓跋珪重建 ,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2)398年,拓拔珪迁都 ,次年称帝。鲜卑族前秦代国平城 3.统一
(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了 流域。
(2)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 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拓跋部逐渐转向 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重用汉族儒生,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兴办 。黄河融合农业太学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社会矛盾
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激化社会矛盾。
2.民族矛盾
没有处理好与汉族人及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
由于 和 的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宗主督护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有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
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造成怎样的影响?
[我的思考]
民族矛盾尖锐。
严重威胁着北魏政权的巩固。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 ,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
(1)局势的动荡不安,使孝文帝感到,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2)孝文帝和 一起掀起改革运动。儒家经典冯太后 据史书记载:“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
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 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材料所述应该是谁?反映了什么问题?他的这些行为与谁有关?[我的思考]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 非常了解,使其养就了深厚的汉文化底蕴。
冯太后。 一、北魏前期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有哪些?
1.进步性
(1)解散部落组织,计口授田。打破了原来的部落组织,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
(2)仿汉制,重用汉人,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使北魏政权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2.局限性
北魏前期改革保留了奴隶制,国家机构尚不健全。 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
(4)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别提醒] 北魏前期的经济、政治改革,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北魏统治者不得不正视的现实,迫使他们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 材料一 北魏骑马武士俑材料二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材料三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己。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此屋。
——《宋书·谢灵运传》
材料四 右图是北魏冯太后,死后谥文明
皇后。她聪明果决,多猜忌而长于权术,
以重管、重刑驾驭群臣,为其所用。她积
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
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
(1)材料一反映出北魏政治生活中的哪一特点?它曾经创造出怎样的辉煌?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什么问题的出现?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四思考,冯太后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解析] 第(1)问根据图片信息“骑马武士俑”分析出其崇尚武力的特点;第(2)问理解材料信息得出其民族分化政策以及民族矛盾尖锐的问题;第(3)问根据“征调赋敛,靡有止己”看出赋税的繁重以及阶级矛盾的尖锐;第(4)问从冯太后对孝文帝的督促、改革的促进等方面回答。[答案] (1)特点:崇尚武力,注重军事征伐。辉煌:统一黄河流域。
(2)问题:北魏采取民族分化政策,在战争中驱使其他民族作战。影响: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巩固。
(3)问题:北魏赋税剥削繁重,必将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4)作用: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