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热气球上升的原因?( )。
A.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B.热空气变轻,会上升 C.空气被压缩
2.判断两片叶子是否属于同种植物,主要看( )是否相同。
A.颜色 B.大小 C.形状
3.在热水中,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恢复了原状,但另一个瘪的兵乓球没有什么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
A.乒乓球能恢复原状是因为塑料壳受热膨胀,不能恢复是因为塑料壳凹陷太深。
B.乒乓球能恢复原状是因为塑料壳受热膨胀,不能恢复是因为折痕处有裂缝。
C.乒乓球能恢复原状是因为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不能恢复是因为折痕处有裂缝。
4.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面时,风向是( )。
A.西风 B.东风 C.东南风
5.下列不是空气用途的是( )。
A.动物呼吸 B.风力发电 C.电闪雷鸣
6.往盛满空气的玻璃瓶内在打进一些空气,瓶子里空气的变化情况是( )。
A.重量增加,体积减小 B.重量增加,体积不变 C.重量和体积都增加
7.下列属于描述晴天特征的是( )。
A.阳光灿烂 B.阴雨连绵 C.乌云密布
8.下列几组液体中,都能溶解于水的是( )。
A.洗发水、食用油 B.酒精、花生油 C.白醋、酒精
9.一个压瘪的乒乓球,如果放在热水中,它会( )。
A.鼓起来 B.瘪下去 C.没有变化
10.图中的哪一个容器适合做测量雨量的容器?(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题,共36分)
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它是一种( )色、( )味、无形状、透明、易( ),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很轻,摸不着、看不见的气体。
2.( )、( )、( )、( )等是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要关注的天气特征。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 ),在测量时,我们的手应该拿它的( )端,水结成冰的温度是( )摄氏度。
4.( )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5.洗完的抹布挂在窗台上晒干了,这就是水的( )现象。
6.如果让水的温度一直下降,它就会变成( ),在这个过程中,它的体积会变( )。
7.空气是一种物质,它无( )无味;压缩的空气具有( )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雪、( )等。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水和冰有很多共同点,如它们都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
2.我们看不到植物呼吸,所以植物不需要空气。( )
3.雾霾天不适宜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
4.观察与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我们发现空气的质量比较大。( )
5.因为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水中溶解了食盐以后,就无法溶解红糖了。( )
6.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
7.物质溶解于水后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
8.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会出现在晚上12点。( )
9.当大树摇摆,难以打伞时,应是6级风。( )
10.空气和水相比,没有相同之处,只有不同之处。(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把下面图标和名称请连在一起。
雨夹雪 晴 雨量器 大雨 多云 风向标
五.综合题(共2题,共18分)
1.根据表格里的数据回答问题。
(1)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注射器内的物体的( )发生了变化,向下压活塞时,物体被( )了;向上拉活塞时,物体被( )了。
(2)如果这种物体是水和空气的一种,你认为它是( ),因为( )。
2.下面是某校园气象站在2016年10月2日和6日测得的气象数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选择“多云”这一天气现象的符号( )。
A. B. C.
2.根据上面的数据,10月6日如果出门游玩,你认为下列应当带上物品是( )。
A.雨伞 B.墨镜 C.围巾
3.10月2日这一天,校园气象站的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
A.南方 B.东南方 C.北方
4.10月6日这一天的降水量为31毫米,测得这一数据的是校园气象站的( )。
A.气温计 B.雨量器 C.风速仪
5.根据小林当天的观察,10月2日云的类型是积云,到了晚上,他发现积云转变为积雨云,根据这一现象,你认为10月3日可能会出现( )。
A.毛毛雨 B.阵雨 C.降雪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B
5.C
6.B
7.A
8.C
9.A
10.D
二.填空题
1.无;无;流动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
3.气温计;上;0
4.温度
5.蒸发
6.冰;大
7.色;弹
8.雨;冰雹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体积;压缩;扩张;空气;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而水基本不能被压缩或扩张
2.B;A;A;B;B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