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京调》
教材选编意图:
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弘扬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的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要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应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何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本课中通过课件、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学唱京歌《京调》、聆听京剧唱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试听结合、声像一体的方式,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享受,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京剧艺术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降低学生的陌生感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通过聆听、律动、演奏、表演、欣赏等多种方式,在实践中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让在学唱京歌的过程中,体会京韵唱腔的美,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教材分析:
本课聆听曲目《京调》是根据京剧音乐的典型音调编写而成的经典作品,通过聆听,而学唱歌曲《京调》则是根据这首经典曲目的主题音乐填词而成。歌曲虽然短小精炼,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形式以及乐队伴奏形式等相关知识,都蕴含在歌词中,在富有浓郁京剧韵味中传递着京剧艺术文化。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京调》,感受歌曲中浓郁的京剧韵味,加深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通过聆听、演唱、演奏、表演、体验等方式,学会演唱歌曲《京调》。
3、在唱念做打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体会京剧唱腔,尝试使用京剧里的伴奏乐器丰富歌曲,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有韵味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有韵味的演唱歌曲,体会京剧唱腔,感受歌曲中浓郁的京韵。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聆听歌曲 三、新课教授新课教授四、拓展延伸五、小结 师生问好,视频导入新课。完整聆听歌曲用念白的方式按节奏念歌词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1、学生问好2、学生听老师唱一段,并学习戏迷叫好的方式给老师鼓励。1、学生聆听歌曲,思考:找找歌曲中有哪些京剧元素2、学生观察歌谱,发现节拍,并思考节拍规律3、学生像小戏迷一样聆听音乐,感受歌曲节拍、板式1、学生看歌谱,听老师按节奏读歌词,思考:听听和平时有哪些不同?2、学生感受到读歌词的声音位置,观察老师的表情。 3、学生用京剧念白的方式,完整读歌词,在强拍拍手。4、学生跟老师的乐器伴奏读歌词5、学生跟老师学做动作念白。1、学生观察歌谱,思考:整首乐谱最高音是什么?2、学生带着歌唱得状态,跟钢琴慢速填词演唱歌曲3、学生在休止符处注意停顿,再次演唱歌曲。4、学生分小组演唱歌曲,给唱的好的小组叫好。5、学生用乐器给歌曲伴奏,并完整表演歌曲1、学生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并通过欣赏京剧唱段《苏三起解》感受唱腔的魅力2、学生带着京味完整地表现歌曲《京调》。 1、师问好2、师播放《京调》伴奏,演唱《京调》并引出课题,并板书。1、师播放音乐,通过学生的回答,给学生介绍京剧的行当及表现形式2、师出示歌谱,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节拍、板式3、师播放音乐,带学生体验歌曲板式1、师出示歌谱,示范按节奏读歌词,用轻声高位置读。2、师总结,并介绍京剧念白和京剧表演要有精气神3、师与学生一起念歌词,并讲解难点节奏4、师出示乐器,并用锣鼓点带学生读。5、师带学生加上动作念白。1、师引导学生怎样唱好第一个音。2、师慢速弹钢琴,带领学生演唱歌曲,解决困难。3、师范唱对比休止符,让学生分辨休止符的作用。4、师弹钢琴伴奏,请学生点评。5、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表演歌曲。1 、师介绍京剧的唱腔,并欣赏《苏三起解》,感受原汁原味的京剧唱段2、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上台敲锣鼓经伴奏,其他同学带京腔京韵演唱歌曲 老师通过表演,不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后面的教学做铺垫通过多种方式的聆听,感受歌曲的节拍、内容及节奏,并初步了解京剧小知识通过念、做、打乐器等多种方式熟悉歌词,为后面学唱做铺垫,同时也感受到京剧念白的韵味。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旋律、节奏特点,体验京剧唱腔的魅力,拉近了京剧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表演歌曲《京调》,进一步感受京韵的美。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