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课件: 第九单元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人教版选修1)(28页)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年高二历史课件: 第九单元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人教版选修1)(28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16 12:16: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8张PPT。第2课识记基础知识第九单元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基础随堂巩固知能综合提升一、早期改良思潮
1.出现时间
19世纪70年代。
2.代表人物
王韬、薛福成和 等。
3.目的
解救 ,缓和社会矛盾。郑观应民族危难 4.主张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 ”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

5.影响
(1)成为甲午战争后 兴起的先声。
(2)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商战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5.影响
(1)成为甲午战争后 兴起的先声。
(2)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变法思想萌发
青年时期,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后来萌发变法思想。维新变法运动 2.上书变法
1888年,在北京第一次上书 ,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3.变法理论
(1)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 ”“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2)著作:《 》和《孔子改制考》。光绪帝据乱世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称:“布
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
不惊人,自可避祸。”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的思考]
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1)原因:1895年4月,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 》,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 的政治活动。
2.《中外纪闻》
康有为和一些维新志士在北京、上海、湖南和天津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 。变法主张马关条约救亡 3.强学会
(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 成立。
(2)性质: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4)影响:使维新运动也迅速开展起来。
(5)结果:1896年初,北京强学会和《 》被查封;不久,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中外纪闻北京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
(1)活动: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2)主张:
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②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 制度。
③改革 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3)影响: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立宪科举2.谭嗣同
发表《 》,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3.严复
创办《国闻报》,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 》。
4.影响
(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2)资产阶级 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3)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仁学天演论改良主义上面两位人物都是维新派的代表,在维新宣传中,他们的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
[我的思考]
同: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异: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一、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
(3)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 2.区别
(1)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
(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二、如何正确认识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
1.特点
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利弊
(1)利: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2)弊: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成因
(1)历史原因: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长期受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2)现实原因:进入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但是,封建主义的经典不允许他们“离经叛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于是,康有为不得不披上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 (3)根本原因:是由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导致的。有人说康有为不敢“站着”呐喊,而是“跪着”变法的,这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使得资产阶级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特别提醒]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蒙上了一层儒学的外纱,从而使其思想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这一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也暴露了他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 某中学历史课外小组在论及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时产生了争议。
甲组: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今文经学,其代表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乙组: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进化论学说,今文经学只不过是这种理论的中国式外衣。
[探究] 人们在康梁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问题上的主流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事物的能力。主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评价要将历史人物或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答案] 一般认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披着儒家思想的外衣宣扬维新改良思想。应该肯定维新派利用今文经学发动改革运动的价值和文化意义,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中国近代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也必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