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之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14文学常识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之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14文学常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6 11:3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知识点专项之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14文学常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B.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1952年发表了轰动西方的中篇名作《老人与海》,并因此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与万章等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D.《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
2.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各类文学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B.《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C.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永州八记”是他山水散文的代表作。
D.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同享快乐。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B.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二是采集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词。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是写现实生活,叙事性强。
B. “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表达手法,赋、比、兴三部分内容。它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C. 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等。
D. “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源头,它是在战国后期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是屈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杂剧的体例:每本大都由四折一楔子组成,内容主要有曲科白三部分,角色大致有末、旦、外、净、丑、杂六种类型。
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C.相对于一般的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表现为艺术性非常强,语言生动、华美,既有说明,又有议论、抒情。《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以及《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属于这类文章。
D.归有光是唐宋派的魁首,是唐宋八大家与桐城派之间桥梁性人物,代表作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古代“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一句中“三五”就是望日。
B、旦、末,元杂剧角色。末分为正末、副末、外末等。旦分为正旦、副旦、老旦等。
C、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这一句运用了年号和干支兼用纪年法。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反映作者的道德理想。
B.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高老头》以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后悲惨死去为中心情节,以拉斯蒂涅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C.在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它们被称为作品的主题,也被称为母题。换句话说,作品的主题也就是母题。
D.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归有光都是宋代散文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赤壁赋》和《项脊轩志》。
B.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C.闻一多是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是新月派的主要诗人,提出了新诗的“三美”:语言美、绘画美、建筑美,著有《红烛》、《死水》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话剧《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9.下列各项中,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B.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的散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C.《师说》《赤壁赋》中的“说”“赋”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前者类似于现代的议论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后者类似于现代的诗歌,侧重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诗人雪莱的诗歌。
10.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江南的冬景》一文为读者展现了“曝背谈天图”、“午后东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等江南冬天的图景。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话剧《龙须沟》等。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韩少功,中国现代作家,“寻根文学”主将,代表作有《爸爸爸》、《马桥词典》、《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我心归去》从哲理层面、美学角度对家园的文化概念作了深层次的思考。
11.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词,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翻译家。《雨巷》是他的成名作。1928年,该诗在《小说月报》上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照孟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历史。
D.《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它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下列选项中关于《再别康桥》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的语言,多用有色彩的词语,诗中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表达了诗人的深情。
B.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都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不舍的感情,语意完全相同,没有变化,但正是这种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感情,创造了深邃的意境。
C.“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D.诗人以“西天的云彩”为别离对象,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在气氛创造方面,诗人造成了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又选取了“云彩”“青荇”“星辉”等意象,给人以一种清新感。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觉慧因为在报纸上发表激进的言论被高老太爷发现了,所以被软禁在家里,不得外出。
B.琴要求报考男学堂,起初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后来她不顾亲戚们的闲话,在母亲的袒护下进学堂读书。
C.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待她不好,梅便从婆家回到娘家。
D.梅来到高公馆的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和她相遇,两人互诉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E.觉民和觉慧见到了梅。觉慧劝梅多看些新书,但是梅只是哀叹:“一切都是无可挽回的。”觉慧知道她的话是对的。
14.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使记叙记言声情并茂。 先秦历史散文的体例与艺术,对后世史书、散文、诗歌、小说、戏曲等都有重大影响。
B.《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卷,约12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记》的评价。
1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作为文学家,庄子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
B.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盛唐大诗人,人称“诗仙”。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奔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多忧心国运、亦多抒写怀才不遇,感伤之作。他善用比兴,色彩瑰丽,精于用典。
D.钱钟书,字墨存,曾用笔名中书君,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代表作有: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1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禅当了亡国之君后,他在司马昭的宴会上竟然丝毫不思故国,甚至“嬉笑自若”。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故国时,他笑称“乐不思蜀。”后来郤正教他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他转过头来就把郤正出卖了。(《三国演义》)
B. “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好游猎,有权谋,多机变。”“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势如奔马。”“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这三处写的分别是刘备、张飞、关羽。
C.彝陵之战,吕蒙火烧蜀军七百里连营,引兵追袭刘备。在长江边上,遭遇诸葛亮布置的乱石阵。结果被困阵中,幸得他人指点,侥幸得脱,始知此阵名为“八阵图”。
D. 《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孔明,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事。书中记叙了许多有关他的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赚城斩车胄”、“智退司马懿”。
17.下列各项中,对名著情节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群英会中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周瑜设计,蒋干中计。由此可见:
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B.在《红楼梦》中,除了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如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三姐,敢于反抗的晴雯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C.加西莫多受到副主教支使抢劫爱斯梅拉达,结果被绑在广场上鞭打,痛苦的他发出了“给水喝”的号叫,围观者不但不同情,反而哄笑辱骂他,只有爱斯梅拉达不念旧恨,给他送上水,这一举动,唤醒了他沉睡的高尚心灵。
D.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它决裂的决心。
18.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分)
A.《陈情表》中李密自称“密”,《滕王阁序》中王勃自称“勃”,皆有自谦之意。
B.古代女子满十三岁,称“及笄”。笄,是女子成年之礼,犹冠男也。
C.古人将每月的第一天称为“望日”,如“丁卯三月之望”,就是指丁卯年三月初一。
D.史传类作品当中经常有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陟”、“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擢”、“黜”。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 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关汉卿是元杂剧代表作家之一,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
C.《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为主要内容,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D.莫泊桑是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近300篇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 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 是元杂剧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
C.“五四”以后,新诗发展渐入高潮,创作日渐丰富且风格日渐多样,其中“雨巷诗人” 戴望舒和抒情诗人徐志摩享有盛名。
D.美国作家欧·亨利是十九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羊脂球》等。
21.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印刷的形式下,思想比任何时候都更易于流传,它是飞翔的,逮不住的,不能毁坏的,它和空气溶合在一起。(《巴黎圣母院》)
B.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C.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雾都孤儿》)
D.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欧也妮·葛朗台》)
二、现代文阅读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5分)
22.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宝玉在冯紫英家见到蒋玉菡,十分喜欢,得知他就是有名的小旦琪官后,更是高兴,即刻解下北静王送的茜罗香巾相赠,琪官也将玉玦扇坠送给宝玉。
B.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枉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建议“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还说不久家里有喜事。
C.姑苏仁清巷的甄士隐是个乡宦,祖上是做官的,家底殷实,但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资助暂寄在葫芦庙里以卖字作文为生的贾雨村上京赶考。后来他女儿英莲被拐,葫芦庙失火殃及甄家,他又遭岳父欺诈数落,就跟随一跛足道人出家了。
D.宝玉挨打后,黛玉到怡红院看望。黛玉见到宝玉后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 气噎喉堵,更觉厉害。
E.海棠诗社,由探春发起。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李纨出题,迎春限韵,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23.简答题。(l00字左右)(5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提出的问题。
“……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
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
“里面的”和“外面的”人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呢,请简述。


2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
(1)下列各项中,对《论语》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这一章中,孔子强调追求仁德的自我修养及其重要性,说明仁是君子须臾不可离的道德。
B.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对贫贱也是不喜欢的,可是要用正当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与地位,摆脱贫贱,而不能走歪门邪道。
C.一个有仁德修养的君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不能离开了仁,否则就没办法出名了。
D.人们必须正确把握仁,以仁作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
(2)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请简要阐述。(3分)
四、默写
填空(2分)
25.《子夜》中吴老太爷的“护身法宝”是 。
26.吴荪甫和赵伯韬战斗到最关键时刻, 的倒戈让吴荪甫彻底崩溃了。
27.根据名著《三国演义》的相关常识填空。(5分)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 ”诸葛亮,“ ”关羽,“奸绝”曹操。诸葛亮鞠躬尽瘁,曾六出祁山,失街亭后司马懿兵临城下,他摆出 ,化险为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但刚愎自用,最终败走 ;曹操尊奉“宁可我负天下人”的信条,在 之战中大败袁绍后统一北方,和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文学常识填空(4分)
28.汉朝诗歌成就集中体现在( )和汉末文人诗( )。
29.东晋诗人( )独创田园诗,被后人誉为田园诗之祖,而( )开山水诗派,被称为山水诗之祖。
30.词起源于隋朝,晚唐五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出现以温庭筠和( )为代表的( )。
31.晚唐诗坛被称为“小李杜”的诗人是( )和(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11分)
北塘避暑
【宋】韩琦①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守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32.从全诗看首联有什么作用?(5分)
33.宋代诗歌重“理趣”,本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结合诗句谈一谈。(6分)
3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上 太 行①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1)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
(2)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六、语言表达
猜出下列对联内容所涉及的人物并写在横线上(2分)
3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36.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7.某旅游爱好者游览了各地一些风景名胜后,摘录了下面的5条历史名人联,请你仔细揣摩对联的内容以及反映的不同历史名人的特点,推测各联所写的分别是哪位名人,5联中任选4联。(4分)(
①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②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获皇
③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④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⑤风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各联对应反映的历史名人:
② ③ ④ ⑤ (任填4空)
38.简述《复活》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
39.揣摩一下查理·葛朗台知道堂姐拥有1700万法郎巨大财产后的心情。(用第一人称描写)
40.简述一个体现欧也妮·葛朗台像“一枝卓然独立于金钱至上的泥潭里的莲花”的故事。
41.简答题(字数100字左右,5分)
(张飞为攻下巴郡,多次搦战。而严颜凭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次日早晨,张飞又引军去搦战。那严颜在城敌楼上,一箭射中张飞头盔。飞指而恨曰:“若拿住你这老匹夫,我亲自食你肉!”
请问后来张飞是如何攻下巴郡的,攻下后他是怎样对待严颜的?
42.作者告诫中国人、中国作家,要汲取老舍的宝贵营养——人格更重于文格。探究老舍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并由此可见人格与文格具有什么样的关系?(5分)
43.作者称赞老舍是一位“民魂式的作家”,请结合原文,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4.写出与下列情节、成语相关的主要人物。(2分)
① 风雪山神庙______ ②过五关斩六将 ________③ 望梅止渴____ ④煮豆燃萁__________
七、名著导读
45.简述题(二选一)(5分)(100字左右)
⑴请简述吴荪甫和屠维岳第一次见面的“斗争”。
⑵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复活”过程。
选( )题

100
46.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 、懦弱的 、精明的 、孤僻的 ,取“ ”之意。(2.5分)
47.《红楼梦》以 、 、 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1.5分)
4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酒毕,布教取弓箭来。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三国演义》
袁术派纪灵领兵驻扎沛县东南,欲擒刘备。刘备急忙求救于吕布。吕布于是设计于辕门箭射画戟,与双方约定:只要自己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两家再战不迟。吕布一箭果然射中画戟,纪灵只好罢兵而去。
B.查理在印度发财后,和各色人种的女人花天酒地地胡混,在不少国家有过放纵的艳遇,但他没有忘记堂姐、索漠、旧屋、小凳、以及在楼下过道里的亲吻。(《欧也妮?葛朗台》)
C.这两个字不住地鞭打她的心,她在被窝里哭起来。声音很低。她害怕惊醒别人。这两个字是大小姐生前常常向她说起的“薄命”。它预示着鸣凤最终的命运。在高家做了七年的婢女,想到自己年龄不小了,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归宿,于是无力地悲叹自己的命运。(《家》)
D.她眼睛盯着他说:“魔鬼,快滚开!不然我就告发你。”他露出狞笑:“人家不会相信的,你这样做无非是罪上加罪。快回答!你要不要我?” “你把我的弗比斯怎样了?”“他死了。”教士说。
副主教想救走爱斯梅拉达,并占为已有,被爱斯梅拉达拒绝了,而这时弗比斯已经死了。(《巴黎圣母院》)
E.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红楼梦》)
4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奴,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趁着酒兴,先是骂大总管赖二,随后大骂贾蓉、贾政。宝玉听了非常生气,便让下人把焦大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红楼梦》)
B.孙吉人、王和甫打算联合实业界同人,合办一个银行,作为他们自己的金融流通机关,并希望将来能用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交通、矿山等企业,吴荪甫对于这一提议十分赞同,之后不久便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子夜》)
C.“五?四”运动发生后,觉新和两个兄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和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家》)
D.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因无钱偿还债务,准备自杀。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葛朗台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便让查理签了一份脱离亲属关系的声明书,然后把他打发到阿位伯去做生意。(《欧也妮?葛朗台》)
E.一商人寻欢作乐之后,跟玛丝洛娃回到旅馆,茶房和使女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的酒杯里,玛丝洛娃正想摆脱商人,便照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而他们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身上。(《复活》)
50.阅读下面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赵伯韬微笑着喷 一囗烟,又逼进一步道:“那么,到底不能合作!益中公司前途远大,就这么弄到搁浅下场,未免太可惜了!荪甫,…… 你们仔细考虑一下,再给我回音如何?”
赵伯韬的合作条件是什么?对这个条件,吴荪甫、王和甫、孙吉人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述。
5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3分)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谴使取之江南。虫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谴觅,入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虫跃出,为鸡啄食。妻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选自《明朝小史》)
这则短文与课文《促织》比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在于_______;
文体特点则不同,短文_______《促织》_______。(3分)
八、作文
参考答案
1.A
【解析】A项应为鲁迅小说集《彷徨》
2.C
【解析】“永州八记”是柳宗元的山水散文的代表作。
3.C
【解析】《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4.B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学生要加强对古典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此题考查“诗经六义”的有关知识,“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部分内容,赋、比、兴三种表达手法。
5.B
【解析】B项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改为《麦克白》,《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自十九世纪始,它们即被公认为是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6.C
【解析】
试题分析: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虽然看上去比较分散,但基本上都是重点。没有偏、难、怪的知识点。另外,像鲁迅这样的大家,文集的记忆很重要。包括其中一些著名篇目的出处都要留意。
考点: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点评:本题的错误选项考查了学生对鲁迅小说集的识记。
7.C
【解析】
试题分析:母题是宽泛意义上的主题,它不等同于主题。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8.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苏轼、归有光都是宋代散文家”错,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C项,新诗的“三美”应是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D项,《骆驼祥子》不是话剧,是老舍的小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
点评: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9.C
【解析】
试题分析:《赤壁赋》中的“赋”类似于现代的散文,带有韵脚的散文,饱含浓浓的诗意。
考点:此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这种题型要靠平时的积累,归纳,不仅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还要适当拓展课外的知识,一般不考生僻的知识,难度不大。
10.A
【解析】
试题分析:B《茶馆》是话剧,C“范仲淹”应为“欧阳修”,D《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作者是食指。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点评:此种题型考查的频率不是很大,但是要记住一些基础性的文学常识,尤其是作家作品特色等,可用排除法来解决。
11.C
【解析】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
12.B
【解析】“语意完全相同,没有变化”,错误。在这里,语意同中有异,又进了一层。
13.A E
【解析】A.因为参加学生请愿遭软禁。E.觉民知道她的话是对的。
14.D
【解析】
试题分析:《史记》为纪传体通史。熟悉史书的文学体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应对策略如下:一、分类筛检,力争全面。以课本基本篇目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为主,按中国古代、中国现当代、外国三个类别进行整理。二、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高考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三、稳固根本,水到渠成。最后,考生可以方智范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概述》、殷国明先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以及人教版教材附录《外国文学简介》为依托,从文学简史的角度对文学常识考查的“纲”再作一番梳理,完整了解文学常识的体系,稳固根本。?
试卷中出现“不常见”常识的考查几率并不大,考生没必要去猎奇,顺其自然。相信经过考生的智慧筛检,全面梳理,巧妙记忆,文学常识题的备考一定会水到渠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B
【解析】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文学常识中关于作家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B项,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所以选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B.第一个是“曹操”c.把“吕蒙”改为“陆逊” D“赚城斩车胄”的是“关羽”.)
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B
【解析】
试题分析:B(忍气吞声的是尤二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识记古文化常识。B项中“及笄”指女子15岁;C项中“望日”是十五;D项中“擢”是升迁。类似知识平时学习要注意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与作家作品。能力层级为识记A。
19.B
【解析】
20.D
【解析】
21.C
【解析】无
22.AD
23.是龄官和宝玉。(1分)蔷薇架下,龄官手里拿着簪子痴痴划地,一面悄悄流泪,(1分)蔷薇架外,宝玉痴痴随着簪子的起落,在手心里摹写,猜是“蔷”字,心生同情。(2分)一阵雨来,宝玉提醒她身上湿了,龄官却误当他是丫头,宝玉发现自己也淋湿了,便跑回怡红院。(1分)
24.(1)D
(2)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解析】
22.A.宝玉给琪官的是玉玦扇坠,琪官给的是茜罗香巾;D.是宝钗对宝玉说。
23.4分
24.“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颓废、沮丧”错。
25.《太上感应篇》 26.杜竹斋
【解析】
25.
试题分析:解答类似题目,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
试题分析:解答类似题目,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智绝、义绝、空城计、麦城、官渡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对《三国演义》考查得比较细致,虽说所选的情节都很经典,要求考生将一些细节以填空的形式填出来,难度不大,但也要求学生平时阅读要仔细,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考点:识记与理解文学经典中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8.汉乐府 《古诗十九首》
29.陶渊明 谢灵运
30.韦庄 花间词或花间派
31.李商隐 杜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没有任何诀窍,必须得实实在在的掌握住,同时做题时一定要认真,比如《古诗十九首》一定不要忘了加上书名号,否则一分也拿不到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32.(5分)首联破题(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3分) “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后三联都在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及宽阔胸襟和雍容气度。(2分)
33.(6分)“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自足”、“只空还”不仅写景而且道出了作者对“圣人无为”思想的追求,尤耐人寻味。(3分)全诗熔情、景、理于一炉,以象征手法揭示出知足常乐、来去无心、超尘拔俗、不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的人生哲理。(3分)
【解析】略
34. (1)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分)衬托,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2分)
(2)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的胸襟。(2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解析】
35.司马迁
36.李清照
【解析】
35.
试题分析:诗句中“发愤著书”典故说的是司马迁著《史记》
36.
试题分析:由“大明湖畔” “趵突泉”“漱玉集”可知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的李清照。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7.①司马迁②诸葛亮③李白④杜甫⑤白居易(任填4空,每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运用。①意思是说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②此联刻木悬挂于武侯祠内楹柱上。道:立国策略和治国方略。羲皇:神话传说中的帝王,一作伏羲、宓牺、包牺。传说他很有圣道,教人们结网捕鱼,造字画卦。③赞颂的是【李白】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磨杵成针】,【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④这是成都杜甫草堂的一幅对联“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杜陵春就是杜甫,因为杜甫曾自称“少陵”,所以后人称杜甫为“杜少陵”。⑤中“天涯迁谪恨”是指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一事说,“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是指《琵琶行》中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故此联应该指白居易。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8.一个秋雨的深夜,马斯洛娃赶到涅赫柳多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在灯光明亮的车厢内,她看到他正坐在丝绒的椅子上喝酒找乐。火车就要开动了,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车窗,沿着月台拼命追去。列车走了,她仍旧在跑。雨中哭泣的她本想卧轨自杀,想到腹中的孩子又平静了下来,只是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了。
【解析】
39. “噢,天啊!堂姐拥有1700万法郎?”查理目瞪口呆,“我原以为她是一个毫无教养的贫穷的乡下姑娘,单纯、傻气。”他那在印度被晒得褐色的脸膛竟然涨红了。“本来到手的肥肉让我给吐出了,该死的!堂姐,多么高贵、圣洁、可爱啊!可要与眼前这位‘姐夫’搞好关系,让他提携提携我。”( 《复活》 )
【解析】
40.①欧也妮和母亲正在欣赏查理寄存的梳妆匣。葛朗台进门来,举刀要撬梳妆匣上的金子。“父亲,你的刀把金子碰掉一点,我就用这把刀子结果我的性命。你已经把母亲害到只剩一口气了,你还要杀死你的女儿。好吧,大家拼掉算了。”葛朗台迟疑不决时,“她会的,老爷,”她的母亲说。
②欧也妮知道查理需要钱后,拿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查理,您收下吧。今天上午,我还不知道钱有什么用。您教我懂得了,钱不过是一种工具。堂弟跟亲兄弟差不多。姐姐的钱,您总可以借用吧?”“哎,您答应了,是不是?”她高兴得哭了,“别担心,堂弟,您会发财的。这些金子会给您带来好运的……”
【解析】
41.后来张飞只教三五十个军士,直去城下叫骂,严颜还是不出。(1分)又叫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严颜派人混进砍柴军士中。(1分)张飞故意宣称要从小路袭击严颜。严颜上当了,下埋伏来截张飞后路。(1分)不料却中了“真假张飞”计,反被活捉。(1分)严颜拒降,张飞以礼待之。(1分)严颜感其义而降,还让他的部下一起降,张飞就顺利赶到雒城。
【解析】略
42.(1)来自民间,植根于民众之中;
(2)始终全方位地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3)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的滋养;
(4)作品和作家自身的命运都折射出人民、民族的命运。
【解析】略
43.老舍的人格:①善良、乐于助人,宽容通达,能忍辱负重。
②与国家命运、民族疾苦同呼吸。(或:全方位地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命运)
③外柔内刚,骨头坚硬,绝不苟且偷生。
【解析】略
44.①林冲 ②关羽 ③曹操 ④曹丕曹植兄弟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一个成语或情节都与一位人物相关,考生只要平时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即可答对此题。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45.⑴工人因为工资问题闹事,吴荪甫怀疑屠维岳泄露机密,再次找他问话。吴荪甫冷峻质问,屠维岳镇定自若,吴暗暗赞赏。但听说屠是老太爷介绍的,并在罢工一事上顶撞自己,以为屠是神经病,打算开除他。屠维岳冷静地分析罢工形势,吴觉得这个年轻人“可赞可怕”。最终任命他为账房总管,让他协助平定工潮。
⑵聂赫留朵夫认为是自己导致了马斯洛娃的苦难,积极奔走为她说情,并要和她结婚。遭到拒绝后,他没有痛苦的感觉,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牺牲来补偿过失。马斯洛娃和西蒙松走了,特征在《福音书》里找到了生活的准则,开始过一种全新的生活,精神得以复活。
【解析】略
46.元春 迎春 探春 惜春 原应叹息
【解析】
试题分析:元春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探春她精明能干,有“玫瑰花”之诨名。她个性刚烈,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丫鬟的东西。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贾惜春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并理解名著名篇的能力。
点评:本题的命题形式很好,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分析的能力,这种形式有利于考生平时认真阅读文学名著。
47.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解析】
试题分析:《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小说也是围绕他们三人的爱情悲剧来写的。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并理解名著名篇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大亮点,通过考试的形式促使学生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到阅读的本位上,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切实体现。
48.(5分)B、D
【解析】(B项查理已经忘记了,D项当时弗比斯还没死。)
49.A D
【解析】(A.“贾政”应为“贾珍”,“宝玉”应为“贾蓉”;D.“脱离亲属关系的声明书”应为“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阿拉伯”应为“印度”。)(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50.赵介绍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总数三百万,第一批先付五十万,条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财产作担保。(2)吴倾向于接受,王无可无不可,孙却一力反对。
【解析】
试题分析:熟悉规定的名著,了解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主旨。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层级为识记A.
51.为了满足宫廷都蟋蟀的乐趣,摊派到民间老百姓捉蟋蟀。 短文是史传类 《促织》是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把两篇文章通读完后进行归纳。关于体裁,本文最后注出了出处,所以能够知道文体。
考点:概括文章内容。
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题,不仅需要学生对本文段能够理解,还要求学生能够和课本的《促织》非常熟悉,从而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题干做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