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9 15:48: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关于南宋
南宋都城在临安(今杭州),
版图主要在东南方,是与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权。南宋经济虽发达,但军事实力软弱,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线,毫无作为,无意收复中原。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让多少诗人豪情万丈,柔肠百结:
李清照《夏日绝句》:
陆游《示儿》:
岳飞《满江红》:
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位大词人
辛弃疾,字 ,号 ,
山东济南历城县人
(朝代)爱国将领
派词人
与 合称“苏辛”
与 并称“济南二安”
著有《 》
一位大词人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济南历城县人
南宋爱国将领
豪放派词人
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著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12年。他年轻时组织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抗金军,后听说耿京为叛徒张安国杀害,就率领50名骑兵闯入有5万人的济州军营中,活捉知州张安国,并策动万人反正,跟他渡江南下。南渡后的辛弃疾,曾多次上书朝廷,提出抗金主张,陈述恢复中原大计,却一直未被采纳。以后也只委他一些闲散官职。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退居江西。辛弃疾报国之志难酬,最后在江西抑郁而死,终年68岁。
北宋灭亡,金人统治北方,他21岁参加起义,成为抗金英雄,后投奔南宋。南宋却苟安,与金签约议和,稼轩主张抗金却不被重用。直到宋宁宗继位,国舅韩侂胄力主抗金,蹉跎43年,65岁的稼轩才被启用,为镇江(京口)知府。年迈却依然豪情万丈的诗人登上京口北固山,遥望金人统治的故乡,有感而发!
tuō zhòu
南宋·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 反复诵读,积累名句。
2.品析问句, 探究情感。
3. 理解典故,品味写法。
学 习 目 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京口:今江苏镇江,曾是三国时东吴孙权的领地;南宋时成为抗金的第二道防线。
●登:古人多爱登高望远,即景抒怀
解 题
登高
●北固亭:在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可以北望中原,又称“北顾亭”。
怀古
有怀:有感而发、有感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整体感知
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只有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占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当年孙权年轻时,就统帅千军万马。他占据东南,与敌人不停地征战。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能力相当的对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个儿子应当像孙权那样的!
A彩色
B灰色
看到美景
言外之意:中原已沦陷敌手,非我所有。
作用: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中原沦陷、无法收复失地的悲愤!)
想到故土
“何处望神州 ”有什么言外之意?这句话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自古有多少朝代兴盛与衰亡?时间太久远了。
就像眼前这无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不断向前。
①运用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②一语双关、设问、化用诗句。“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对北宋覆灭的伤感无奈,南宋国势的担忧!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记载: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少年英雄
敢战强敌
《三国志》记载:
曹操率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之子,豚犬耳!”
曹操率四十万大军压境东吴,孙权派七万水军应敌,双方僵持一个多月。曹操见东吴营盘齐整,队列有序,不禁感叹说:“继承人要像不畏强敌顽强抵抗的孙权,不能像刘景升的儿子刘琮那样不战而降,如猪狗般任人宰割!”
强敌敬佩
用典:借用典故
委婉地表达今义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揣摩用典今义
直抒词人之怀
因为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是开创伟业的英雄。
作者借古讽今,暗讽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以及对苟且偷安,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资料:1.历史是光彩的,现实却是无奈的。同样占据东南,南宋朝廷实在萎靡庸碌,与金人议和,只想苟且偷安,经历好几代皇帝,无一人如孙权一般敢与强者为敌,并战而胜之。
2.65岁辛弃疾被重用,在镇江与金军对垒,得以与强敌一较高下。
作者在词中极力称赞孙权的原因是什么?
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有问喻答
直问直答
自问无答
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
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
以及对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慨叹。
此词借古讽今,通过对三国时期孙权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孙权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希望有像孙权那样的人领导抗金收复中原),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作为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主旨概括
兴感地点:常为 。
作品内容:涉及 。
常用手法: 。
创作意图: 。
怀古诗
历史古迹
古人史事
议 论、用 典
讽今咏志说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在仔细研究宋金形势之后,辛弃疾建议朝廷多做准备,暂缓开战,也因此被主战的国舅韩侂胄不喜,以莫须有的罪名再次被贬。
同:借用典故
暗讽苟安
立志抗金
异:忧虑北伐
遭陷被贬
更为悲壮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1.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课堂练习
3.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乡子”,词牌名;“悠悠”,形容长江水悠远绵长;“兜鍪”,古代士兵所戴的头盔,这里形容孙权英武善战。
B. “何处望神州”?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词人悲愤不已。由此抒发对古代同是镇守江南的年轻气壮、英勇征战的将帅之才孙权的呼唤。
C. 远眺大江南北,“满眼风光”无限美好。只是故土沦陷,兴亡难料,面对美好江山,词人却是满心的抑郁与伤感。
D. “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词人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他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也表达了要收复中原失地的雄心壮志。
A“年少万兜鉴”中的“兜鉴”指古代作战时,士兵所戴头盔,这里是用借代的修辞,指士兵。
课堂练习
4.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C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没有使用象征手法。
课堂练习
5.“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2分)
答案: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