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0唐雎不辱使命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
2、背诵掌握重要语句。
3、背景延伸,链接中考。
文学常识: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
《战国策》是一部 时代的
史书,是西汉 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战国策》
战国
国别体
刘向
一、文言实词
1.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错”同“措”,与意连用,在意
“仓”同“苍”,青色
2. 古今异义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今:抢夺 古:碰,撞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天下缟素
(2)形容词作动词
请广于君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且秦灭韩亡魏
原意:灭亡,消亡,句中意为:
②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原意:俯伏、趴下,句中意为:
原意:流动,句中意为:
穿白色丧服
增广,扩充
使……灭亡
使……横在地上
使……流
4.其他重点实词
(1)唐雎不辱使命
(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4)安陵君其许寡人
(5)大王加惠
(6)秦王不说
(7)故不错意也
辱没,辜负
对
交换
答应
施予恩惠
同“悦”,愉快,高兴
在意
(8)而君逆寡人者
(9)岂直五百里哉
(10)秦王怫然怒
(11)臣未尝闻也
(1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13)亦免冠徒跣
违背
哪里只是
愤怒的样子
曾经
听说
平民
赤脚
(1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5)若士必怒
(16)秦王色挠
(17)长跪而谢之曰
(18)寡人谕矣
发作
吉祥
不祥
一定
脸色
道歉
明白,懂得
5. 一词多义
(1)徒 ①亦免冠徒跣
②徒以有先生也
(2)怒 ①天子之怒
②怀怒未发
③怒而飞
裸露
只,仅仅
生气,发怒
愤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③得一人之使
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⑤必能使行阵和睦
派遣,命令
出使
使唤
派遣
使者
致使,让
二、文言虚词
1. 与 ①轻寡人与
②与臣而将四矣
2. 虽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
②虽千里不敢易也
3. 而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②长跪而谢之曰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语气词,表疑问,吗
和,同
虽然
即使
顺承
修饰
转折
4. 之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聂政之刺韩傀也
③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④长跪而谢之曰
5.以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以君为长者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④徒以有先生也
的
主谓
代词,指封地
代词,指唐雎
用
把
凭借
因为
6. 于 ①受地于先王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③请广于君
④仓鹰击于殿上
从
到
给
在
三、句子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2.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5.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6.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
7.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啊。
四、问题探究
1. 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不说”“怫然怒”“秦王色挠”,这些词语,如同一条暗线,串联起秦王情绪的变化。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沮丧(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秦王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有戏剧性。
2. 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 请简要分析。
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无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达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3.从选文看,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的“士之怒”是如何体现的
语言上,针锋相对,威慑秦王:行动上,挺剑而起,以死相拼。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战国策》二十五·魏四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对比阅读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跪而谢之 (道歉) B.天下缟素(穿丧服) C.魏来求救数矣 (多次)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 2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秦灭韩亡魏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2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1分)
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D
C
魏使人求救于秦| 盖冠相望| 秦救不出
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29、【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文靠 让秦王屈服,乙文凭 让秦王信服。(2分) 30、《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分)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就失去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反增强了与秦国敌对的齐、楚两国啊。
武力
利益(道理)
(甲)秦王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后果对唐睢进行战争恫吓,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 (乙)秦王表面上很尊敬唐睢,但真实的想法却是:你们已经来过多次了,我还是不会出兵的,你就别再费口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