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记住电的发明者,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汽车和飞机的活动。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目录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条件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成就
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特点和影响
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名词解释
第二次工业革命
壹
第二次工业革命
之条件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条件(兴起背景)
材料一:“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斯徳《世界近代史》
依据材料,阅读教材P18,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为什么能够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图一 电磁感应现象
图二 发电机
图三 电动机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电学之父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
电动机
1 . 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 .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19世纪五六十年代)。
3 . 资本:殖民掠夺、商品输出和垄断的出现。
4 . 市场和原料:国内市场的统一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亚非拉国家沦为原料产地。
5 . 技术: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贰
第二次工业革命
之成就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成就
(一)电的应用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752年7月,美国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危险的方式接引空中雷电(风筝引电),证实了自然界电的存在。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现象。
1 . 概况
电磁感应现象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磁生电)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存在许多缺点。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
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2)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Thomas Alva Edison
1847年——1931年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4)爱迪生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个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1876年贝尔获得发明电话专利
有轨电车
1871年的英国伦敦电报总局
2 . 结果: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1 . 内燃机
奥托和煤油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戴姆勒和汽油内燃机
(3)1892年,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迪塞尔和柴油内燃机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2 . 新的交通工具
本茨
第一辆汽车:奔驰一号
梅赛德斯·奔驰
(2)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亨利·福特
第一辆汽车:奔驰一号
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
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莱特兄弟等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1803年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2 . 结果: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纷纷问世。
内燃机轮船诞生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
(1)19世纪60—80年代, 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产生。
1 . 化学工业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1)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2 . 新材料
(2)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海厄特
赛璐珞(塑料)
夏尔多内
人造纤维
叁
第二次工业革命
之特点与影响
材料: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之特点与影响
1 . 特点
合作探究:请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材料一: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
2 . 影响
材料二:190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德等国的大钢铁厂雇佣工人一般多达数千人乃至万余人。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美国漫画,垄断资本家控制的美国参议院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垄断即独占,少数大资本家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组成集团,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把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集团被称为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大事记
时 间 国 家 身 份 成 就
1831年 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 德国 工程师西门子 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
1867年 瑞典 化学家诺贝尔 发明了现代炸药
1869年 美国 化学家海厄特 发明赛璐珞(现代塑料)的制造技术
1879年 美国 发明家爱迪生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
1883年 德国 工程师戴姆勒 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1884年 法国 化学家夏尔多内 发明人造纤维
1885年 德国 工程师卡尔.本茨 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03年 美国 莱特兄弟 发明的飞机首次试飞成功
1913年 美国 工程师亨利.福特 福特汽车公司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德国领先
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
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以重工业为主
生产各领域之间联系密切
课堂小结
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3.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正在举行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展览。如果聘请你当解说员,你将如何协助他们完成下面任务?
1. 本次展览会的主题,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最合适:( )
A.科技与军事 B.科技破坏环境
C.科技让地球变暖 D.科技让生活飞腾
2. 在介绍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时,你会选 择( )
A .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D
D
课堂练习
3. 你对参观者说:1915年美国的普通家庭可以做到( )
①驾驶汽车旅游 ②用电脑上网聊天
③利用手机交流 ④在电灯下读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4. 讲述在电力应用方面居于领先的国家时,你会介绍:(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德国、美国 D.法国、德国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