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C D B D B B B C D
B D B BC B B D C D D
A A C D A D C A C B
B D D D D D C C C D
二.综合题
41.(1) 低 夏季比冬季植物净光合释放的氧气增加,动物呼吸消耗氧气增加,且后者增加的更多(2) 竞
争和捕食 第三和第四 浮游植物和水草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储存的能量
(3) A-B (G+F+H+E)/A×100%
(4)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42.(1) 遗传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 不定向 定向
(3)C (4)D
43.(1) 皮肤 肺
(2) 升高 H2CO3
(3) 细胞外液 直接 渗透压 温度
44.(1) n→b→c→a→m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 b 不产生 a b 产生
45 (1) 10﹣. 促进 抑制 8mol/L 摘除顶芽(打心,摘心也对)
(2)A
(3)1000mg/L
(4) 200~600 不能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46.(1)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2) 抑制 信息传递
(3)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是通过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 GR24可能通过促进 NAA的作用
抑制侧枝生长
(4) 设置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组将 NAA和 GR24加入培养基 A中,乙组将将 NAA和 GR24分别加入培养
基 A、B中,两组均将切断形态学上端进行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侧枝长度 甲乙两组侧枝长度不等 甲
乙两组侧枝长度相等
=
答案第 1页,共 1页保密★启用前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一般是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被写入我国十九大报告。生态廊道指适应生物迁移或栖息的
通道,可将保护区之间或与之隔离的其它生境相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廊道建设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层次
B.生态廊道建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就地保护措施
C.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D.生态廊道建设可恢复珍稀物种生物数量,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3.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4.神经毒性物质积累使谷氨酸堆积在神经细胞之间,造成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俗称“渐冻人症(” ALS)。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 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
序号①~⑤为兴奋传递过程,相关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卷第 1页,共 16页
A.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B.图中③过程谷氨酸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C.图中④过程体现了质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的药物可缓解 ALS
5.沃泰默切除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
直接注入血液中,则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
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B.小肠上的微小神经没有剔除干净
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6.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
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中和
已成为全球共识,以下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水循环都是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B.碳在无机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式
C.过程③主要是光合作用,大力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唯一措施
D.过程②和④是导致碳循环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7.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试卷第 2页,共 16页
A.甲种鱼和乙种鱼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 /(a+c)×100%
B.甲种鱼和乙种鱼以及这个鱼塘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C.这个人工鱼塘只需要物质的输入,而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若除去乙种鱼并增加投放饲料,则甲种鱼的数量会呈现“J”型增长
8.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激素 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 B合成增加
C.图中所示抗体可通过与激素 B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激素 B的作用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情
9.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玉米胚芽鞘完成了 a~f组实验,其中 g是某同学对 f组实验的推测。下列有关
分析错误的是( )
A.a、b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
B.c、d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C.e组实验结果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D.g的推测是错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应该与 e组结果相似
10.目前我国处于生态环境改善阶段,环境专家们调查了一批植物生长发育的情况,他们分别是初级
阶段,发育阶段,成熟阶段的植物,而且每个阶段的 ACE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发展阶段 植物种类(种) 细菌多样性指数(ACE) 土壤中氮含量(g/kg)
试卷第 3页,共 16页
初级阶段 11 3694.97 0.04
发育阶段 12 3939.91 0.05
成熟阶段 18 3853.56 0.06
注:ACE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 A.植物种类越多,土壤中的含氮量一定越多
B.该批植物发展阶段越靠后,植物个体的发育情况就越好
C.调查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就必须调查成熟阶段进行观察
D.随着灌木丛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11.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的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
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突触后膜的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会引起膜两侧电位发生变化
B.在精神恐惧、紧张状态下,神经元释放的肾上腺素能使心率加快
C.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受体数量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的调节效应
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12.某小组为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若干生理状况良好且一致的幼年小鼠进行了分
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时间
甲组 切除甲状腺 14天
乙组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Y
A.按照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乙组中的 Y也应为 14天
B.甲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可能明显慢于乙组小鼠的
C.可将各组小鼠单位时间内的氧平均消耗量作为因变量来记录实验数据
D.可设置丙组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对小鼠灌胃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其他实验条件同乙组
13.长白山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分布着针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苔原 4个植被分布带,
生存着种类繁多的珍稀野生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第 4页,共 16页
A.长白山生物种间关系复杂,包括捕食、寄生和腐生等
B.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其数量不一定呈周期性波动关系
C.长白山上所有的动物、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
D.长白山随海拔升高的 4个植被分布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布
14.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机体不能及时将环境温度变化信号传至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不
能快速进行体温调节,容易出现“低体温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都只分布于皮肤中
B.老年人机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慢可能与神经细胞的衰老有关
C.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使血管收缩
D.由于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老年人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15.有些癌症患者受“酸碱体质理论”的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
治愈的目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要
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有关分析评判错误的是( )
A.酸性与碱性主要是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的 pH
B -.常饮用苏打水等碱性水,有利于增加细胞外液中 HCO3 的数量,保持健康
C.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对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影响
D.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组成部分,都是合理营养必不可少的
16.下图表示人体对排尿反射的调控,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大脑发育状况能影响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从而影响排尿
B.随着机体抗利尿激素的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膀胱内尿液向外排出
C.当膀胱内尿量达到一定量时,脊髓中初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
D.正常排尿由神经系统和多种肌肉配合完成,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7.某生态园的面积为 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 120只作标
试卷第 5页,共 16页
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 200只,其中发现 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 2400只/hm2 B.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跳蝻的种群密度
C.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18.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字母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从结构 a到结构 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c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刺激 a,在 c上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若 b处受到破坏,刺激 c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19.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 CO2过多,刺激神经中枢,通过呼吸活动将 CO2排出
B.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说明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可与 Na2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H2CO3
D.血浆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说明免疫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2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摘除顶芽后,侧芽生长速度会因为生长素浓度降低而减慢
B.越冬植物进入秋冬季节赤霉素相对含量增加,脱落酸相对含量减少
C.茎的背地性生长和根的向地性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D.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果实,能明显促进果实成熟
21.将甲、乙两个微电流计的两极按如图所示接在功能完好的神经元(纤维)上,在 a、b、c、d四个
实验位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 a点,甲的指针一定相反方向偏转 2次 B.刺激 b点,甲的指针一定偏转 1次
C.刺激 c点,乙的指针一定相反方向偏转 2次 D.刺激 d点,乙的指针一定相反方向偏转 2
次
22.分析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 6页,共 16页
①植物激素 A与细胞分裂素在器官脱落方面表现为拮抗关系
②植物体的器官脱落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③从图示信息可以获得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低浓度促进脱落、高浓度抑制脱落的特点
④植物激素 A与高浓度的生长素在器官脱落方面表现为协同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23.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
于膀胱壁上。图乙表示不同强度的刺激及对应的膜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③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
B.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②③上一定不会双向传导
C +.随着膀胱的充盈,感受器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K 外流的速率加快,人体的尿意加强
D.刺激神经元④,逼尿肌没有收缩,结合图乙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强度小于 S5
24.黄瓜种子萌发时,下胚轴顶端形成弯钩(顶勾),在破土而出时起到保护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的作
用,可通过测量植株顶勾弯曲处内外两侧的细胞长度来比较顶勾弯曲度。经研究表明,重力是触发幼
苗顶端弯钩形成的起始信号,那么在下胚轴形成弯钩过程中,生长素来源及作用特点是( )
A.顶勾 促进细胞伸长 B.子叶 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C.顶端 促进细胞伸长 D.顶端 体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5.我国建立三北防护林用于保护农田和草原,主要树种有泓森槐、榆树和杨树。将其与自然状态下
的常绿阔叶林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试卷第 7页,共 16页
A.三北防护林抵抗力稳定性低
B.常绿阔叶林物种丰富度较低
C.三北防护林垂直分层现象更复杂
D.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更大
26.下图 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 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据图 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B.将图 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茎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若图 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 2中的 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 c~e范围
D.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
27.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
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 5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
28.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中①②③的含量要大于细胞内液的含量
B.如果①与③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②不仅可以调节①与③间水分平衡,而且能将③中少量蛋白质运回①
D.①②③和细胞内液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养料并排出代谢废物
29.人体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试卷第 8页,共 16页
A.TRH的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
B.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垂体
C.TH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血浆 TSH的浓度有所下降
D.饮食缺碘会影响 TRH和 TSH的分泌,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30.如图为一种植物插条经不同浓度 IAA浸泡 30 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
加 IAA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 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 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
C.100 mg/L 与 300 mg/L IAA处理获得的根数量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 IAA对根生长作用是浓度较低时促进生根,浓度过高时抑制生根
3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如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C.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但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被病原体侵染后,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时,可导致脾脏、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
32.群居蝗虫会释放出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苯乙腈,而散居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研究人员推测
苯乙腈是一种化学警告信号,能使蝗虫天敌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
B.群居蝗虫通过苯乙腈向大山雀传递信息,表明生命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
C.消灭蝗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蝗虫的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试卷第 9页,共 16页
3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媒介”维持 pH的稳定的实现,与 CO32-和 HPO42-等离子有关
B.若该“媒介”的稳态遭到破坏,则必然引起机体患遗传病
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该“媒介”,但不参与它的形成和维持
D.细胞内、外的 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34.某校学生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如图结果,图 1是酵母菌种群增
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 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
B.图 1中 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斗争最激烈
C.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沉降后再盖盖玻片
D.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 1.44×107个/mL
35.研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
从而抵御害虫。而这棵柳树释放的乙烯通过风媒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使得在这
棵柳树周围 70m范围的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增加,且越靠近被虫害的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
量越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柳树释放的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
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柳树具备题述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共同进化的结果
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36.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 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 2为该生态系统
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卷第 10页,共 16页
A.图 1中 a~d时间段内,d时种群数量最多,第 d年和第 e年种群数量相等
B.图 1中 b~c时间段内,λ值基本不变,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据图 2分析可知,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2/D1
D.若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N,则其同化量为 N+A2
37.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
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普通鵟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 1所
示,图 2为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沿海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 K 值在 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
B.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 K/2 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C.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 1 kg,则最多需要消耗 100 kg植物
D.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
38.下图 1、2、3 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4 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
B.图 1、2 中的 B、D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图 4 中第 4 年和第 8 年种群数量相等
D.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
试卷第 11页,共 16页
39.利用灵敏电流计、神经纤维及神经纤维—肌肉标本可探究兴奋的产生与传导(图中的刺激强度均
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 1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B.图 2中电流计的指针出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能证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C.利用图 3装置无法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还是双向传导
D.若图 1中刺激点改为 c点,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40.研究发现,在一片柳树林中,一旦某一棵树遭受虫害,其新叶中的石炭碱分泌量就会大量增加,
从而抵御害虫。而这棵柳树释放的乙烯通过风媒作用,给邻近的柳树发出危险及预防信号,使得在这
棵柳树周围 70m范围的其他柳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量增加,且越靠近被虫害的树,叶片中的石炭碱含
量越高。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柳树释放的乙烯是一种化学信息
B.该实例体现了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柳树具备题述防御功能是柳树与其天敌共同进化的结果
D.利用乙烯防治柳树林中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41.北方温带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表水层、斜表层、静水层和底泥层(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该
湖泊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丙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值,G
代表第三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H代表流人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湖泊中每年有一定量的生活污
水流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 12页,共 16页
(1)结合图甲分析:夏季表水层氧气含量比冬季_____ ( 填“高”或“低”),推测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_____。
(2)由图乙可知,鲫鱼和田螺的种间关系是_____,黑鱼处于_____营养级,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
(3)图丙中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填写图中字母)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
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人工排入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不会使该湖泊受到污染,说明生态系统_____。
42.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分别标记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然后放养于不同地点,一段时间后,
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数目,结果如表,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回答问题: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数据类型项目
深色蛾 浅色蛾 深色蛾 浅色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回收率 58% 25% 6% 42%
(1)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_________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
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______________,而选择是______的。
(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
成是________的结果。A.长期烟熏 B.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长期自然选择 D.人
工选择
(4)由于真菌感染而使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
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______。
试卷第 13页,共 16页
(5)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
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3.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I、II 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回
答相关问题:
(1)B、C、D依次代表肾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干面常选用碱水面来制作,富含碳酸钠,口感劲道,倍受消费者青睐。食用热干面后碳酸钠进入
血液,会使得血液的 pH略有___________ (降低/升高),但碳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
(H2CO3/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维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是指由___________(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_________
(直接/间接)环境,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需要从其酸碱度(pH)、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
个方面来进行。
44.下图为人体内某反射弧的结构图,其中 m、n为反射弧结构,a、b为反射弧上的位点,c为突触。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上图反射弧完成了一个反射,请写出反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
示)。c处信息传递的形式是______。
试卷第 14页,共 16页
(2)为了证明某种药物对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且仅作用于突触,请利用兴奋传递特点以及右图中的位点
信息完成实验步骤:
①将药物滴加于 c处,刺激位点______,效应器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动作。
②将药物滴加于______处,刺激位点______,效应器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动作。
若上述现象发生,则说明该种药物对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且仅作用于突触。
45.如图 1 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图 2 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
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图 3 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
根的影响的预实验结果。
(1)由图 1 可知,A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根的生长效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水平放置的植株,根向地弯曲生长是近地侧的生长素应该是大于
_________________mol/L,解除顶端优势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图 2 中培养出的弯曲角度范围是 。
A.(0,90] B.(0,180] C.(90,180]
(3)图 3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的实验中,对插条生根起抑制作用的生
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定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mg/L 浓度范围内进一步进
行实验。进一步实验时,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独脚金内酯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探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GR24 对侧枝生长发育
的影响,科研人员用 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测得的侧枝数目结果如图 1。
试卷第 15页,共 16页
(1)独脚金内酯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至少写 2点)。
(2)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侧枝产生,突变型可能出现了
独脚金内酯_______________(选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缺陷。
(3)为了进一步探究 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利用 GR24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野生型拟南
芥植株切段,进行了图 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 3。进行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 A中,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 GR24对侧枝生长的作用效果不显著,进一步推测 GR24
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 GR24在茎段的运输是否是极性运输,请利用 GR24和 NAA在图 2实验基础上提出实验设计
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GR24在茎段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GR24在茎段的运输是非极性运输输
试卷第 16页,共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