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9 11: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八年级上册期末单元复习大串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08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08 第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短暂春天”,涌现出张謇等著名实业家。但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
(2)社会生活: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3)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也发生了变革,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知识建构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时空定位
单元概览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1872年
1897年
1898年
1905年
1914年
1918年
1949年
产生并缓慢发展
萎缩
近代民族
工业发展
《申报》创办
创办商务
印书馆
创办
京师
大学堂
废除
科举制
社会生活、
教育文化
发展
“短暂的春天”
(快速发展)
甲午
战败后
1912年
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发展过程 发展阶段 特点 原因 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
产生
洋务运动的诱导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产生
发展
外商企业的刺激;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张謇、荣氏兄弟)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短暂的春天
①国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及共产党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逐渐凋谢
①国外: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内: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为抗战胜利奠定经济基础
考点1.1: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考点1.2:张謇——实业救国
张謇兴办实业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主张 “实业救国”(2013.14)
表现 创办大生纱厂;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
评价 知识补抄:
(1)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2)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推动了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读图学史
大生纱厂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张謇
①人物张謇
②主张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
③成就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批企业等。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知识拓展
图式归纳: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发展特征
影响 中国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①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②产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③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④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三座大山的压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经济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考点1.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表现 生活 方式 (1)交通:19世纪 70年代以后,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饮食、服饰、婚丧、娱乐方式:日益开放(表现:西餐、洋烟、洋酒、流行时装、烫发流行;文明结婚、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出现;公园等风行)
发展 特征 (1)总体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2)变化不平衡: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东南各省变化大于西北各省;大中城市变化大于广大乡镇;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表现 风俗 习惯 (1)剪辫、禁缠足: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2)易服:用新式服装(新式旗袍、中山装、西服等)代替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
(3)更礼仪: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4)改称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考点1.4:社会习俗的变化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答案】A
【解析】考查点:张謇。根据“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张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末,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曾经考取状元的张謇毅然投身事业,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故选A;卢作孚、侯德榜和荣德胜没有有在科举制中获得过状元,与“状元实业家”不符,排除BCD。故选A。
1、19世纪末,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 B.卢作孚
C.侯德榜 D.荣德生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服饰受欧美服饰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课本所学,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新式交融工具、思想、生活方式等逐渐传入中国。人们的服饰、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服饰吸收欧美服饰的优点,发生了重大变革。A正确;题干的内容只涉及到“旗袍”样式的改变,没有涉及“政治改良,革除陋习”“洋布流行,土布淘汰”,BC排除;通过材料“吸收欧美服饰特点”说明是在中国旗袍基础上,融合欧美服饰的特点,而不是全部西化。而且也没有涉及“民主”,D排除;故选A。
2、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表明上海
A.观念开放,崇洋逐新 B.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D.全盘西化,倡导民主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考点2.1:近代教育的发展
创办新式学堂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后改名北洋大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先河,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废除科举制 (1)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2)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意义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史料分析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事件:废除科举制度
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教育变化:①教育宗旨;②学制;③立法机构;④教育立法
变化背景(原因)
①民族危机加剧;
②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④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
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知识拓展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宋朝
明清
分科考试
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增加科举考试人数、科目
殿试
武举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八股取士
1905年
科举制废除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宋朝:发展
明清
僵化、直至废除
以积极影响为主
以消极影响为主
科举制度的发展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答案】D
【解析】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D正确;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A排除;北洋西学堂于1895年在天津创办,B排除;南洋公学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C排除。故选D。
1、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考点2.2: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报刊 代表 (1)《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
(3)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影响 这些报刊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出版机构 代表 (1)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新华书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其他 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影响 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①189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②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③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①1872年-上海-《申报》
②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读图学史
①1915年-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②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③《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文学 鲁迅 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茅盾 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美术 齐白石 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代表作有《虾》
徐悲鸿 熟悉中西画法,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考点2.3:近代以来文学美术成就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音乐 聂耳 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冼星海 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电影 赵丹、 周璇 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考点2.4:近代以来音乐电影成就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解析】依据题干“近代中国人创办了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A符合题意。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故B不符合题意。新华书店于1937年成立于延安,故C不符合题意。生活书店创建于1925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897年近代中国人创办了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个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新华书店 D.生活书店
重点详解
史料研读
实战演练
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
知识建构
【答案】D
【解析】《愚公移山图》批判了日军的凶残暴虐,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徐悲鸿创作这幅画,是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立意在于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将抗日进行到底,并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故D符合题意;聂耳于1935年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排除A;冼星海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排除B;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主要作品是《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排除C。故选D。
2、“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A.聂耳 B.冼星海
C.齐白石 D.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