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专题二一晨背关键信息理解教材新知应用创新演练把握热点考向教材全解读知识大迁移考向一考向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 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
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
了对中国的 输出。
(3)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标志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自然 3.表现
(1)农产品的 程度有一定发展。
(2)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城市手工业也受到沉重打击。
(3)经营对华贸易的 大量增加。
(4)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贸易中心由 转移到上海。
4.影响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
的兴起。商品化洋行广州民族工业[探究升华]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了哪方面的情况?
提示: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破产。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
(2)洋务派创办近代 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
2.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3.地点
上海、广东、 等沿海地区。军事天津 4.途径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 、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
代工矿企业。
(2)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 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5.主要企业
(1)1866年,铁匠 、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
器厂。
(2)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 。买办机器方举赞继昌隆缫丝厂 6.特点
(1)发展速度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
(2)部门集中在 ,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等。
(3)地点集中在 地区。轻工业沿海民族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1)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是主要原因。
(2)鸦片战争后,沿海地区最早受到列强冲击,接受新事物比较多,而且自然经济破坏较为严重,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区,起到了一定的诱导作用。
(4)港口众多,交通便利。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 和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3)在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
“ ”。资本实业救国 3.表现
(1)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 ,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2)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4.意义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大生纱厂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要快一些,而在内地及边远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较慢。
(3)虽然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来。 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特点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工业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创立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的,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引进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和设备。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工业是很落后的。
(5)从民族工业的地位看:中国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考查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例1]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时代特征。表面上看,中国外贸出口增加,但联系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应明确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另一方面也加紧了对中国的工业品倾销,中国的外贸应处于被动地位。
[答案] A 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洋务运动开启了我国近代化的历程。1.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不同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人类文明演进”,即从历史发展进步的角度考查历史现象,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C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例2] (2011·山东高考)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A.2 B.31
C.73 D.193 [解析] 在1872~1911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纺织业的数量应排在第一位,故D项符合题意。纺织业的数量不可能小于矿冶业的数量,故A、B两项错误。C项数值与矿冶业比较接近,也不符合当时重工业明显落后于轻工业的史实,故C项错误。
[答案] D表格类材料选择题的常用解题方法
第一步:认真阅读表格材料,弄清材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重点是时间信息、项目、各个数值的对比关系。
第二步: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出所属的历史阶段、发展趋势、阶段特征等。
第三步:将材料与备选项逐一比较判断出正确答案。2.下面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
计资料以下不能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 ( )
A.商办企业规模小、资金少
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在外资压迫下纷纷破产
D.外资工厂资本雄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时代背景,阅读分析表格的能力,这是一道逆向考查的选择题。从图表中的数据看,商办企业从第一期到第二期,数量、资本所占比重都有大幅增加,很明显不能反映C项,所以C项符合题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