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科学教学质量模拟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科学教学质量模拟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20 18: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图片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细胞结构图 B.2009国际天文年标志 C.地球仪 D.甲烷分子
2.在早晚高峰,城市交通拥堵日益常态化,共享单车的面世避免了人们长时间堵在路上,节能省时。下列关于中学生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骑行时摩擦力保持不变
B.普通中学生骑行最大速度一般可以达到50m/s
C.不蹬脚踏板,车速越来越慢是因为惯性越来越小
D.骑行过程中,中学生相对于身上背的书包是运动的
3. 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4. 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
5.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6. 新型膨胀式安全带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带,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承受的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被勒伤
7. 图中的实验中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F的作用下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9.在向前直线行驶的同一车厢内,小江给小滨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 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10.根据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壁薄且周围围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血液滤过
B.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11.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B.乙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气体被吸入
C.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进行,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12.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 B. 钠跟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C.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 D. 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4.血液进入肾脏后形成尿的途径是( )
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液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15. 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很小
16.饭后由小肠流出的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和养料的变化是( )
A.减少、增多、减少 B.增多、减少、增多
C.减少、增多、增多 D.减少、减少、减少
17.小明经常与同学们进行爬杆比赛,如图13甲所示。在某次比赛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他所受“摩擦力—时间”图像漏画了一部分,如图丙所示,若将之补充完整,应是图中的(  )
18.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19. 如图中,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血管①为肺动脉 B.血管②为体静脉
C.血管②内流动脉血 D.X表示肺
20.下列有关科学实验的叙述中,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转动显微镜转换器 调节视野的清晰度
B 观察植物蒸腾作用实验,在量筒水面加上一层油 防止空气进入水中
C 探究种子呼吸作用释放CO2实验,向广口瓶中加水 把瓶中CO2压入澄清石灰水中
D 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用湿棉花覆盖鱼鳃 给鱼降温
A.A B.B C.C D.D
试 题 卷 Ⅱ
二、填空题(本题有 6 小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21.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二力平衡知识结构图,请补充完整。
(3)轻质物体A在甲、乙两只弹簧秤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甲弹簧秤的示数为 牛。
22.在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L0=10cm,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一x图像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 cm.
(2)该图线不过原点0的原因是
(3)当弹簧下端受到竖直向下4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23.如图所示,小球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恰好浸没在水中,此时小球所受的浮力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小球的重力,剪断绳子后,小球上升过程中所受的浮 (选填“变大”、“变 小” 或“不变”,下同),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 。
24.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运送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观察人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甲是小肠内表面示意图,[①]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蛋白质、淀粉分别被消化成氨基酸、葡 萄糖在小肠内被吸入血液。
图乙是肺泡结构示意图,肺泡中的氧气只需通过 2 层细胞即可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
图丙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血液由⑤进入主动脉,通过 (选填“体循环”或“肺循环”)途径 流经各器官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
25.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硼砂晶体(Na2B4O7·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 。
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1,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6,则核外电子数为 。
26.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却能“逆流而上”,这是因为植物能进行 作用。为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原理,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挖了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时间,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7.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I.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实验分析与评价:
(1)实验中采用的箱子是不透光的,目的是 。
(2)菠菜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图4中的 (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根据图2和图3可知,乙组氧气浓度先降低得快后降低得慢,二氧化碳浓度先升高得快后升高得慢, 原因是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装置内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菠菜呼吸作用 。
28.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中,
(1)如图,将长方体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根据 知识即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接触面 压力F/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4 1.2
2 平放 木板 6 1.8
3 平放 木板 8 2.4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2.6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2
①分析2、4、5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到相关结论,下列实例与结论相符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A. 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 B.汽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②分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写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的关系式为:f= 。
29.小科对“物体在水中浸没前受到的浮力是否与浸入深度有关”进行了研究。
(1)将一长方体金属块横放,部分体积浸入水中时,在液面所对的烧杯壁作一标记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如图甲)为 牛;再把金属块竖放浸入同一杯水中,当 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乙(如图乙)。比较发现F乙=F甲,小敏得出:浸没前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深度无关。
(2)图中两种状态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甲___p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33、34小题各4分,第35小题6分,共14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英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人造“塑料血”,它由可携带铁原子的塑料分子构成,能像血红蛋白那样把氧输送至全身,可作为急救过程中的替代品。这种“塑料血”不含血细胞,不能长期替代真正的血液。
材料2:美国科学家宣称研制出实用性的人造树叶。这种人造树叶由硅、电子元件和催化剂等构成,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把该“叶子”放在水里,然后放在阳光下,它就能够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1)血红蛋白能在人体内运输氧,是因为它具有__ __的特性。材料1中的人造“塑料血”要完全替代人体血液,除了能运输氧之外,还应具有哪些功能?__ __(写出1点即可)。
(2)分别从原料与产物角度比较人造树叶的工作原理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异同点。
3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的密度比水小的一塑料块密度,用测力计测出长方体塑料块的重力(如图甲),在底部固定有滑轮的容器中装适量的水(如图乙),用一根细线穿过滑轮将塑料块与测力计连接起来,竖直匀速向上拉测力计,F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求:
(1)塑料块收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少
(2)塑料块的密度是是多少
32.图甲为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一个半径为2 cm的球由于磁铁的吸引静止在盛水的底面积为50cm2的薄壁玻璃桶的底部,薄壁玻璃桶的质量0.1kg,水深1 m。移除磁铁后,球在玻璃管中上升,图乙为球在露出水面前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其中v0=0.05 m/s,求:
(1)球在玻璃管上升过程中前4 s的平均速度。
(2)球漂浮在水面是,水深为98cm.此时桶对地面的压强。
(3)已知球上升时受到水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关系为f=kv,球的体积用V,水 的密度用ρ0表示,请推导球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B 2.A 3.B 4.A 5.A 6.D 7.B 8.B 9.C 10.A
11.B 12.B 13.D 14.C 15.A 16.C 17.A 18.D 19.B 20.C
二、填空题(本题有 6 小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21.(1)同一直线 (2)静止 (3)1.6
22. (1)0.5 (2)弹簧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有一定的伸长亮 (3)12.5
23.大于 变小 变小
24.(1)小肠绒毛 (2)血红蛋白 (3)体循环
25.(1)+3 (2)5
26.蒸腾 甲降低、乙升高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30、31小题各9分,第32小题12分,共30分)
30.(1)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防御保护(或加速凝血,或促进止血)
(2)人造树叶以水为原料,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两者都需在阳光下进行。(合理即可)
31.(1)F浮大=F+G=4N+4N=8N
32.(1)由图可知,球在露出水面前运动的时间为21s,
4-21s球上升的距离:
s0=v0t=0.05m/s×17s=0.85m, 则球在玻璃管上升过程中前4s上升的距离:
s′=s-s0=1m-0.85m-2×0.02m=0.11m,
所以,球在玻璃管上升过程中前4s的平均速度:
(2)
(3)由图可知,球4-21s时匀速上升,受力平衡,所以有:G+f=F浮,
根据G=mg、ρ=m/v,可得G=ρVg,又知,f=kv,F浮=ρ0gV,
则ρVg+kv=ρ0gV,球的密度ρ=(ρ0gV- kv0)/Vg=ρ0- kv0/V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