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浙教版 科学(初中)
九上期末复习课(四)
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
一、物质的检验
1. 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H+(酸) 滴加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____色
pH试纸 pH_________7
加入活泼金属或碳酸盐,如____________ 有________产生
OH-
(碱) 滴加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为______色
滴加酸碱指示剂,如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______色
pH试纸 pH__________7
加入可溶性铜盐或铁盐,如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溶液 生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色沉淀
红
小于(或<)
镁(合理即可)
气泡
蓝
红
大于(或>)
氯化铜(或氯化
铁等合理即可)
蓝(或红褐,与上一空对应)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___________中 ________________
先加入可溶性钙盐或钡盐,再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开始无沉淀产生,加入稀盐酸后有______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加入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纸变为_____色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泡
蓝
离子 检验方法 现象
Fe2+ 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______色
Fe3+ 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____色
加入强碱溶液,如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生成_____色沉淀
Cu2+ 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呈____色
加入强碱溶液,如_________________溶液 生成____色沉淀
Cl-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生成____色沉淀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生成____色沉淀
白
浅绿
黄
氢氧化钠(或NaOH)
红褐
蓝
氢氧化钠(或NaOH)
蓝
白
2.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带火星的木条_____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________
CO 点燃,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迅速倒转后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火焰呈____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H2 火焰呈______色,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水蒸气 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 白色粉末变为____色
蓝
复燃
变浑浊
蓝
淡蓝
二、物质的鉴别
1. 鉴别方法
(1)物理方法:依据物质特殊的物理性质,如特殊颜色、气味、溶解现象、磁性等进行鉴别。
依据 举例
颜色 含Cu2+的溶液显___色、含Fe3+的溶液显___色、KMnO4固体为_____色
气味 如SO2、NH3均有________气味
硬度 纯金属与该金属的合金互相刻画,有划痕的为纯金属,反之为合金
溶解性 CaCO3不溶于水
特殊性质 铁粉具有磁性,可以被磁铁吸引
暗紫
黄
蓝
刺激性
(2)化学方法:借助试剂,通过反应现象进行鉴别
①利用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鉴别
若几种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可选择适当的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鉴别。
如鉴别HCl、NaCl、NaOH溶液
思路分析:HCl(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NaCl(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NaOH(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所以可以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来鉴别。
红
蓝
②根据发生复分解反应时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常见的鉴别的试剂有稀硫酸、稀盐酸、Na2CO3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等,通过加入这些试剂,使反应呈现不同现象,如生成气体或生成沉淀等。
如鉴别Na2CO3和NaOH溶液
思路分析:由于Na2CO3和NaOH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不能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鉴别,但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_________,NaOH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故可用稀盐酸来鉴别这两种溶液。
气泡产生
2. 常见物质的鉴别
(1)天然纤维、合成纤维
①天然纤维:灼烧,有______气味的是棉(或麻),有________气味的是羊毛(或蚕丝)。
②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燃烧后的残留物是黑色硬球,且捏不碎。
(2)化肥
①加熟石灰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______。
②观察颜色,呈灰白色的是______,呈白色的是___________。
铵态氮肥
烧纸
烧焦羽毛
磷肥
氮肥、钾肥
三、物质的除杂
一、除杂原则
1.主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和加入的试剂反应。
2.杂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易分离:使被提纯的物质和杂质转化为不同状态(固、液、气),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方法为过滤。
1. 气体的除杂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O2(H2O) 通过浓硫酸
O2(CO2)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O(CO2) 先通过________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H2) 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________
CO2(HCl) 先通过________________溶液,再通过________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NaOH
浓硫酸
饱和碳酸氢钠
浓硫酸
2. 固体的除杂
物质(杂质) 除杂方法
KCl(MnO2)、NaCl(泥沙)、CaCl2(CaCO3) 溶解、过滤、结晶、干燥
Fe(Cu) 用磁铁吸引
Cu(Fe)、Cu(CuO)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
Cu(Fe) 加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
CuO(Cu)、KCl(KClO3) 加热
CaO(CaCO3) 高温煅烧
NaCl(KNO3) 溶解、蒸发结晶
KNO3(NaCl) 溶解、降温结晶
3. 液体的除杂
第一步:对比,找出杂质离子和非杂质离子;
第二步:找出与杂质离子不共存且不引入新杂质的离子,确定除杂试剂。
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如图所示:
基础过关
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B NaCl Na2CO3 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D C 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基础过关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H2(H2O) 混合气体通入稀硫酸
B Cu(NO3)2溶液(AgNO3)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C CO2(HCl) 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D CuO(Cu)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基础过关
3.某混合气中可能有CO、水蒸气、CO2和N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测定其组成,现将混合气依次通过浓硫酸、灼热的Fe2O3、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Fe2O3固体由红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剩余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混合气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
B. 该混合气中一定有水蒸气、CO和CO2,可能有N2
C. 该混合气中一定有CO2和N2,可能有CO或水蒸气
D. 该混合气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或N2
D
基础过关
4.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CO2气体,过滤
C. 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
D. 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D
基础过关
5.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定它们,做如下实验:
(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以下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请写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和Na2SO4
CuSO4和Mg(NO3)2
KCl
Fe2(SO4)3+6NaOH=== 2Fe(OH)3↓+3Na2SO4
Na2SO4+Ba(NO3)2=== BaSO4↓+2NaNO3
基础过关
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_______。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 CaCl2+H2O+CO2↑
BaCO3
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
提高训练
1.按如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
A. 氢气和水蒸气 B. 氢气和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和氢气 D. 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A
提高训练
2.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CO2(O2) 通过灼热的铜粉
B CuCl2(FeCl2)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足量铁粉,过滤
C CaCl2溶液(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KCl (MgCl2)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B
提高训练
3.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五个试剂瓶,分别盛有NaOH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和稀硫酸。鉴别操作如下:
(1)呈蓝色的溶液为CuSO4溶液。取少量其他溶液分别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鉴别出NaOH溶液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
(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此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Ba(OH)2溶液 B. AgNO3溶液
C. Mg D. 酚酞溶液
H2SO4+BaCl2=== BaSO4↓+2HCl
产生蓝色沉淀
NaCl
C
提高训练
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 碳酸钠 B. 硫酸钠
C. 硝酸钡 D. 氢氧化钠
Ba(NO3)2
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