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癞蛤蟆和小青蛙》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癞蛤蟆和小青蛙》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2-19 17: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水乡——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
1、 指导思想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力求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等方面都能体现《课标》的精神。引领学生参与音乐审美,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从情感上、精神上对音乐体验的能力。通过自身的音乐实践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教材分析
《癞蛤蟆和小青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儿童歌表演特点的歌曲,2/4拍,F大调。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因为长得相近而互相认错自己的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了科学常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风趣)特点,并表演歌曲。
三、学情分析
这首歌曲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歌曲不仅将小动物的叫声融入到音乐作品中,不仅能进行表演,而且采用“对话”的方式更增加了情趣,相信孩子们会很积极的投入进活动中来。所以这节课设计以自学和引导为主来学习这首歌,同时还可以借助竖笛的音高来帮助孩子们把握音准。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唱会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知识目标:能根据节奏朗读歌词。
能力目标:1、了解力度记号——中强、中弱并运用到歌曲当中。
2、能用自然而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风趣、活泼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力度记号:中强、中弱并能运用到歌曲当中。
通过学习能分小组合作创编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看图片讲成语
2、节奏练习
1、节奏问答游戏:看影子猜动物(用所学节奏提问)
X | X X X X X | X O
哎 它 好像 是 什 么 ?(咦 它 好像 是 什 么 ?)
2、生用这个节奏回答
X | X X X X X | X O
哎 它 好像 X X X 。
3、师引导学生讨论癞蛤蟆和小青蛙两种动物的区别
3、新歌教学(小组间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歌词,自学歌曲,然后小组展示自学成果,其他小组做简单评价,老师总结)
集体讨论第1和2两个问题:
1、初听歌曲(提出问题: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它俩长得一样吗?
2、对比癞蛤蟆和小青蛙这首歌曲和以前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演唱中有说的也有对白,说唱的形式)
3、学习歌曲(分发乐器给组员或用自己的竖笛辅助学唱歌曲,边用乐器如:敲木鱼边按节奏朗诵歌词)
小组讨论歌曲可以分几部分去学习?
a根据它俩站的不同位置,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再学唱。
b根据它俩不同的叫声,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再学唱。
c癞蛤蟆和小青蛙看到对方站着好像是自己的同类,但不确定,还仔细地看了看对方,它俩是怎么看着对方的,都说了什么?(先按节奏读歌词,突出“瞪着、望着”两个动词,并表演这两个动作,再学唱)
d有疑问我们就会去证实自己的想法。它俩会怎样去让彼此看清楚对方呢?(学习节奏再演唱歌曲的对白)
e看清楚对方后又说了什么
f它俩知道认错了对方后怎样(先熟悉节奏再演唱)
4、用竖笛辅助学歌曲
5、了解力度记号mf mp,并学会运用。(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拍手的力度体验不同力度记号给自己的感受。
6、为歌曲增添艺术效果,让歌曲唱得更生动。小组交流讨论中弱,中强放置在歌曲什么位置合适,并跟伴奏演唱。
三、拓展
1、除了力度几号可以让歌曲更生动,还能利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表现歌曲?(乐器等)
2、分小组表演不同角色表现歌曲。
3、欣赏课外歌曲《我们都是小青蛙》
4、搜集关于青蛙与蟾蜍的资料
四、小结:
不管是癞蛤蟆和小青蛙都是我们生存环境有益的动物,作为我们人类要去保护他们。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歌词中写的“不做懒惰之蛙,不做井底之蛙”,都能做个积极上进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