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五课 课型 综合课
课题 《彼得与狼》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 教具 课件、长笛、欣赏图
教材分析 一、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 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教学目标 1、聆听《彼得与狼》,能认识、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2、并能将乐曲所表达的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从中受到教育。
重点 了解乐曲中西洋乐器的音色,感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难点 能够听辨出乐曲中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与教师互动行为
板块一:体裁简介1.师: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都是什么样的?生:略2.猜一猜3.小结:音乐童话就是以音乐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手法表现童话的形式,叫音乐童话。4.简单介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板块二:认识乐器并听辨音色欣赏片断。初听乐曲片段。设问:在欣赏的过程中,(1)为什么选用这种乐器表现这个角色?(是根据每种动物的特点,例如:小鸟灵活、可爱、活泼用音色清翠、嘹亮的长笛来表现非常恰当。)(2)教师现场用长笛演奏。让学生感受其音色、演奏姿势。(二)学生自由结合,分组扮演各种角色边听音乐边表演音乐表现的形象。板块三:欣赏《彼得与狼》。一、简介音乐过程标识。二、边听边及时交流,师生共同记录音乐过程图。三、师生评价与生生互评做小结。板块四:思想教育1.师:今天我们欣赏的《彼得与狼》是一部有标题的交响童话,它用音乐讲述的故事使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教师小结:3.下课 教师与学生交流。介绍什么是音乐童话。简单概括交响童话的体裁表现形式。通过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与学生交流互动,简单介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学生认识乐器并听辨音色欣赏片断。学生看书,认乐器,并标注。听辨感受乐曲中不同的乐器独特的声响,并看录像欣赏各个角色的音响片断,知道乐器的演奏姿势。想想怎样用身体的语言表现音乐中的角色(例如:猫、鸭子)。最后进行评比,好的给与表扬。学生边看书边找一找。结合视听与学生交流互动进行板书:乐器、角色、表现力、情绪、形象等。师生评价与生生互评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作品带给孩子们的启示是什么? 通过师生的共同交流,使学生对欣赏曲的体裁表现形式有所感知,潜移默化中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听一听每件乐器的音色,感受乐曲的表现方法。为学生欣赏《彼得与狼》作准备。对乐曲所使用的乐器,有直观的印象和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及音乐感受。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音乐欣赏之中,结合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音乐知识与技能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和乐器,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增进对艺术学习的综合理解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以学生亲身的实践活动参与,解决欣赏难点;并在教学中,深化课题。 通过欣赏《彼得与狼》这部有标题交响童话,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