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19 15: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
A.空气看不见 B.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C.空气会流动
2.下列物体和空气一样属于气体的是( )。
A.酒精 B.木头 C.水蒸气
3.代表( )。
A.晴朗 B.暴雨 C.多云
4.下列需要借助空气来完成的事是( )。
A.呼吸 B.燃烧 C.以上都是
5.冰是( )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6.24小时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 )。
A.升 B.毫升 C.毫米
7.把两只充满空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用针刺破其中一只,木棍发生倾斜。这个实验说明空气( )。
A.能压缩 B.要占据空间 C.有质量
8.制作天气预报,一般需要( )个步骤。
A.4 B.5 C.6
9.冬天,我们在室外呼吸时,时常能看见从嘴里呼出一团“白气”,这“白气”其实就是( )。
A.空气 B.水蒸气 C.小水珠
10.校园气象站中有可以打开的百叶箱,里面放的测量仪器是( )。
A.气温计 B.雨量器 C.风速风向仪
二.填空题(共7题,共26分)
1.天气状况每时每刻地变化着,有时变化非常( ),有时候变化比较( )。
2.沸腾是水( )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
3.熄灭酒精灯时要用( )盖灭。
4.对天气日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 )。
5.给水加热时,水蒸发得更( );持续加热到100℃时,水会( )。
6.用手触摸冰块,温度( )填[“很高”或“很低”],比较( )[填“光滑”或“粗糙”]。
7.水有三种状态:( ),水,(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只要点燃蜡烛,就会形成风。( )
2.用湿的抹布擦黑板,水迹很快不见了,是因为水被黑板吸干了。( )
3.空气很难被压缩。( )
4.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我们需要一个封闭的箱子。( )
5.若想将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分离,需要用到的工具是蒸发皿。( )
6.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常温下,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50克食盐。( )
7.对着镜子哈气,镜面立即变模糊,这是镜面蒙上了一层水蒸气。( )
8.水和空气的形状都不固定,也都容易被压缩。( )
9.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物体失去热量,温度降低。( )
10.气温计上,自0℃向上,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
1.请按分类连一连。
固体 液体 气体
石块 牛奶 纸片 空气 醋 木块 食盐 沙子 红糖 水蒸气
可以溶解在水中 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五.综合题(共2题,共24分)
1.实验名称: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实验名称: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2.小明和家人计划明天去野外郊游。为了准备好出行用品,小明特意上网查询了深圳的天气预报,得到的信息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片所示,深圳的最低气温是( )℃,吹( )风,可以观察到云向( )方向飘动。
2.云量是( );降水量的单位是( )(选填“毫升”“毫米”或”“克”)。
3.根据明天的天气预报,请为小明选择两条出行提示,在括号内打“√”。
出行提示∶外出需带雨具( ) 适合户外活动( )
白天需穿棉袄服装( )昼夜温差大,注意增减衣服保暖防寒(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5.A
6.C
7.C
8.B
9.C
10.A
二.填空题
1.迅速;缓慢
2.受热;汽化现象;不再发生变化
3.灯帽
4.规律
5.快;沸腾
6.很低;光滑
7.水蒸气;冰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水的温度;同样大小的糖块,都不搅拌;对比实验;温度高的水杯中糖块最先消失; 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2.14;西南;东北;多云;毫米
外出需带雨具。( )
适合户外活动。(√)
白天需穿棉袄服装。( )
昼夜温差大,注意增减衣服保暖防寒。(√)
第2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