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0 15:1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梳”等13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背诵《溪边》。
3.仿照课文进行诗歌编写,体会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2. 仿照课文进行诗歌编写,体会童年的快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等生字,会认“水墨画、垂柳”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背诵《溪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聚焦单元导语。
(1)师:“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吗?(指名交流)不管是快乐的,有趣的,还是烦恼的,童年属于你们。
2.聚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顺势指导书写“墨”——上下结构,中间四点,两边点长,中间点短,上长下短。
师:(水墨画欣赏与介绍)水墨画指用水、墨所作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称为中国画。中国的水墨画简约凝练,童年的水墨画会勾勒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童年的水墨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听朗读,说说这首儿童诗主要写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
师:这三首儿童诗,一首一个画面,一首一个故事,请大家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请你在诗歌的三个小标题后面分别加上一个动词来说说。
课件出示:溪边 钓鱼 江上 戏水 林中 采蘑菇
2. 认读词语——字里行间寻觅童年的快乐。
课件出示要求: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垂柳 钓竿 浪花 葫芦 松树 松针 蘑菇 染绿 扑腾 扇动 戏耍 波动 碎了 你拨我溅 清清爽爽
(生认读)
3.指导书写
师强调:①“染”右上角是“九”。
②“爽”,注意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次笔行笔轻快、小巧,右边的两个“爻”对称、略高,主笔行笔稳健、舒展,呈挺拔之美!
三、品读课文,体会“诗中味”
1.品读诗歌,感受童趣
师:这首儿童诗,需要我们细细地品读,才能体会“诗中味”。首先,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来到溪边。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溪边这一节,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自由朗读,圈画景物)
(2)品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①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示例: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溪水是很静很平的,垂柳把溪水当作镜子梳妆,写出了垂柳也爱美。由于有垂柳的倒影,溪水变绿了,如玉带一般,也写出了溪水的碧绿、狭长、平静。
师:是啊,抓住关键词,我们能够很快的感受溪边平静而温柔的画面,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展示读)
②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师: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溪水还把什么东西染绿了?(引导孩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一切都是那么的绿,仿佛披上了绿纱,只有什么最显眼?如果你是红蜻蜓看到那么美的景象,你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孩子通过想象读出画面的美和静。)
示例: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人影倒映在水中,都被溪水染绿了,还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一个“染”字,让这副童年的水墨画活起来了,也更多了一份色彩。
③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这么平静的画面被什么打破了?(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引导孩子读出打破时的快。)鱼儿会蹦跳,那么笑声又怎么蹦跳呢?这句充满欢笑声的诗句告诉我们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2.反复朗读,尝试背诵
师:这么欢快的溪边,让我们再次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的真好!多么快乐呀,现在,老师给你这几个词语,请你想象画面,根据词语来试着背背第一节。(关键词:垂柳 山溪 人影 钓竿)
3.读中想象,感受画面
师:我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美丽的画,你从《溪边》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
示例1:我看到了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弯下了腰。我仿佛看到柳树在清洗着她的秀发
生2: 我看到几个小朋友在溪边撑着竹竿正在垂钓,还有一只红蜻蜓立在钓竿上
生3:我看到鱼儿上钩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正在笑嘻嘻的孩子
(提取方法:边读边想象。)
四、总结
1.回忆片段,总结方法
师:《溪边》这首诗我们学完,回顾一下我们刚刚是用了什么方法去理解诗句的?师生共同总结。
圈画词语——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
师: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童年的生活就是一幅生动多姿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下节课,我们再继续走进这幅美丽的童年的水墨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