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19 17:00:5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探索光的奥秘。(1---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每空0.5分,本大题共10分。)
(2022五上·山亭期中)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影。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2.在这个有趣的现象中阳光是   。(选填:光源、非光源)我们能看到墙上外面景物的倒影是因为光的   _
3.潜望镜利用了光的   原理,制作潜望镜时至少要有   个镜片。
4.光通常可以被反射 _。(选择题)
A.2次 B.1次 C.无数次
5.雨后,我们会看到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因为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   一样将阳光分成   、   、   、   、   、   、   、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二、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每空1分,本大题共17分。)
6.(2022五上·山亭期中)我是快乐的小水滴,跟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小河里。一天,我在小河里睡觉,来了一个小男孩,把我装进了小水桶里,把我"带"进了花园。浇在泥土里,我一抬头,看见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桃花绽开了笑脸,迎春花穿上了黄色的衣服,梨花白似雪,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它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把我的身上也“涂"满了花香。忽然,我的身子变轻了,渐渐上升,升到了云朵上,小云朵们邀请我跟它们一起玩。我跳上了一朵最大的云,躺在上面软软的,真舒服。我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活泼的"小白兔",跟小云朵们在空中捉迷藏。云朵越来越厚,我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变成了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我在空中上下翻滚,体验“飞翔”"的感觉,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小河里。
(1)故事中的小水滴身子变轻了,升到了云朵上,是因为小水滴先受   (选填:热、冷)变成   _升到空中,然后遇   (选填:热、冷)变成小水滴或   ,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2)图中的图片是   和   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这就是   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_,这就是   
(3)在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底部温度降低。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凝结成   ,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   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   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   
(4)地球上的水在   、   、   之间不断循环。
三、探究热传递的秘密。(1-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3分,本大题共13分。)
7.(2022五上·山亭期中)热传递(或称传热)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
摘自《科普中国》
(1)热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2)热是一种   ,可以沿着物体从物体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3)热在液体和气体中是以   _的方式传递的;在固体中是以   的方式传递。
写出下图中热传递的方式:
(4)壶中的水烧开:   
(5)炉子的热传到水壶:   
(6)炉子的热传到手掌:   
(7)列举生活中热辐射的例子。
四、探究地球引力与地球内部结构。(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
8.(2022五上·山亭期中)牛顿在17世纪发现地心引力。牛顿有一天去郊外游玩,之后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牛顿头上。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是从下往上升 他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家里研究。后来他通过论证发现原来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体吸住。随后,就出现了《牛顿物理引力学》。这也成为了物理学的一个新开端。
(1)文中提到的引力就是   ﹐是指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   
(2)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   ,把脚底的方向叫_   
(3)地球由外到内依次为   、   、   个圈层。
(4)地壳主要由   、   、   三大类岩石构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
2.光源;反射
3.反射;2
4.C
5.三棱镜;红;橙;黄;绿;蓝;靛;紫
【知识点】光的传播;棱镜;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能够被分成七种颜色。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即光的直线传播。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2.能够自己发光的属于光源。太阳是能够自己发光的,阳光属于光源;光能够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产生反射,我们能够看到倒影就是因为光的反射。
3.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利用两块平面镜,通过两次反射,将光传播到低处的人眼里。
4.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可以知道,一束光能够被反射无数次。
5.由光的色散实验可以知道,光通过三棱镜能够分成七种颜色,雨后的小水滴就相当于三棱镜,能够将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6.【答案】(1)热;水蒸气;冷;小冰晶
(2)霜;露;小水滴;露;小冰晶;霜
(3)小水滴;遇冷;衬托不住;雨
(4)固态;液态;气态
【知识点】凝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由液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飘向高空,由于空中温度没有地面高,水蒸气在空中遇冷,会变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许多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由于水滴或者冰晶越来越多,云层承受不住,降落下来,就形成了雨或者雪。
(2)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霜是由水蒸气在接近地面时受冷,温度低于0℃时,凝结成小冰晶;如果温度高于0℃,会形成小水滴。
(3) 在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时,水蒸气遇冷在烧杯的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随着水蒸气越来越多的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增多,过一会儿就落下来,这就是雨的形成。
(4)由水的循环可知,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空气中不断循环,水的形态在液态、固态、气态之间不断变化。
7.【答案】(1)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
(2)能量;高;低
(3)对流;传导
(4)热对流
(5)热传导
(6)热辐射
(7)太阳光照射;当你在火炉旁时,会有灼热感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 热传导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辐射、对流、传导。辐射: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传导: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对流: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
(2)热是一种能量,它能够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通过物体接触传递能量的这种方式叫做热传导。
(3) 通过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可知,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对流,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传导。
(4)(5)(6)壶中的水烧开是由于热对流传递能量,炉子的热传递到水壶是由于热传导传递能量,壶中的热传到手掌,是由于热辐射传递能量。
(7)生活中热辐射的例子很多,太阳光照射地面也是通过热辐射传递能量。当你在火炉旁时,会有灼热感;冬天打开电暖气或地暖时,周围温度上升;在太阳下,人会感到热。
8.【答案】(1)重力;施加力
(2)上;下
(3)地壳;地幔;地核
(4)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知识点】重力;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万有引力是指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对它们的重力作用,这种力是在两个物体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就作用的。
(2)根据人们对方向的认知可以知道,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
(3)地球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地球由外到内结构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4)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探索光的奥秘。(1---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每空0.5分,本大题共10分。)
(2022五上·山亭期中)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阳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影。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2.在这个有趣的现象中阳光是   。(选填:光源、非光源)我们能看到墙上外面景物的倒影是因为光的   _
3.潜望镜利用了光的   原理,制作潜望镜时至少要有   个镜片。
4.光通常可以被反射 _。(选择题)
A.2次 B.1次 C.无数次
5.雨后,我们会看到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因为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   一样将阳光分成   、   、   、   、   、   、   、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
2.光源;反射
3.反射;2
4.C
5.三棱镜;红;橙;黄;绿;蓝;靛;紫
【知识点】光的传播;棱镜;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能够被分成七种颜色。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即光的直线传播。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
2.能够自己发光的属于光源。太阳是能够自己发光的,阳光属于光源;光能够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产生反射,我们能够看到倒影就是因为光的反射。
3.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利用两块平面镜,通过两次反射,将光传播到低处的人眼里。
4.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可以知道,一束光能够被反射无数次。
5.由光的色散实验可以知道,光通过三棱镜能够分成七种颜色,雨后的小水滴就相当于三棱镜,能够将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二、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每空1分,本大题共17分。)
6.(2022五上·山亭期中)我是快乐的小水滴,跟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小河里。一天,我在小河里睡觉,来了一个小男孩,把我装进了小水桶里,把我"带"进了花园。浇在泥土里,我一抬头,看见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桃花绽开了笑脸,迎春花穿上了黄色的衣服,梨花白似雪,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它们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把我的身上也“涂"满了花香。忽然,我的身子变轻了,渐渐上升,升到了云朵上,小云朵们邀请我跟它们一起玩。我跳上了一朵最大的云,躺在上面软软的,真舒服。我把自己变成了一只活泼的"小白兔",跟小云朵们在空中捉迷藏。云朵越来越厚,我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变成了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我在空中上下翻滚,体验“飞翔”"的感觉,不知不觉,又回到了小河里。
(1)故事中的小水滴身子变轻了,升到了云朵上,是因为小水滴先受   (选填:热、冷)变成   _升到空中,然后遇   (选填:热、冷)变成小水滴或   ,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
(2)图中的图片是   和   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这就是   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_,这就是   
(3)在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底部温度降低。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凝结成   ,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   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   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   
(4)地球上的水在   、   、   之间不断循环。
【答案】(1)热;水蒸气;冷;小冰晶
(2)霜;露;小水滴;露;小冰晶;霜
(3)小水滴;遇冷;衬托不住;雨
(4)固态;液态;气态
【知识点】凝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由液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飘向高空,由于空中温度没有地面高,水蒸气在空中遇冷,会变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许多小水滴或者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云,由于水滴或者冰晶越来越多,云层承受不住,降落下来,就形成了雨或者雪。
(2)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霜是由水蒸气在接近地面时受冷,温度低于0℃时,凝结成小冰晶;如果温度高于0℃,会形成小水滴。
(3) 在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时,水蒸气遇冷在烧杯的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随着水蒸气越来越多的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增多,过一会儿就落下来,这就是雨的形成。
(4)由水的循环可知,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和空气中不断循环,水的形态在液态、固态、气态之间不断变化。
三、探究热传递的秘密。(1-4小题每空1分,第5小题3分,本大题共13分。)
7.(2022五上·山亭期中)热传递(或称传热)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中用热量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
摘自《科普中国》
(1)热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2)热是一种   ,可以沿着物体从物体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传导。
(3)热在液体和气体中是以   _的方式传递的;在固体中是以   的方式传递。
写出下图中热传递的方式:
(4)壶中的水烧开:   
(5)炉子的热传到水壶:   
(6)炉子的热传到手掌:   
(7)列举生活中热辐射的例子。
【答案】(1)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
(2)能量;高;低
(3)对流;传导
(4)热对流
(5)热传导
(6)热辐射
(7)太阳光照射;当你在火炉旁时,会有灼热感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 热传导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辐射、对流、传导。辐射: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传导: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对流: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
(2)热是一种能量,它能够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通过物体接触传递能量的这种方式叫做热传导。
(3) 通过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可知,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对流,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传导。
(4)(5)(6)壶中的水烧开是由于热对流传递能量,炉子的热传递到水壶是由于热传导传递能量,壶中的热传到手掌,是由于热辐射传递能量。
(7)生活中热辐射的例子很多,太阳光照射地面也是通过热辐射传递能量。当你在火炉旁时,会有灼热感;冬天打开电暖气或地暖时,周围温度上升;在太阳下,人会感到热。
四、探究地球引力与地球内部结构。(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
8.(2022五上·山亭期中)牛顿在17世纪发现地心引力。牛顿有一天去郊外游玩,之后靠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牛顿头上。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苹果会从上往下掉而不是从下往上升 他带着这个疑问回到了家里研究。后来他通过论证发现原来地球是有引力的能把物体吸住。随后,就出现了《牛顿物理引力学》。这也成为了物理学的一个新开端。
(1)文中提到的引力就是   ﹐是指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   
(2)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居住在地球上各个地方的人都不会感到自己头朝下,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   ,把脚底的方向叫_   
(3)地球由外到内依次为   、   、   个圈层。
(4)地壳主要由   、   、   三大类岩石构成。
【答案】(1)重力;施加力
(2)上;下
(3)地壳;地幔;地核
(4)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知识点】重力;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1)万有引力是指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对它们的重力作用,这种力是在两个物体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就作用的。
(2)根据人们对方向的认知可以知道,人们把站立时头顶的方向叫上,把脚底的方向叫下。
(3)地球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地球由外到内结构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4)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