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学科: 音乐 授课班级:八年级 教师姓名:
课题: 第五单元欣赏——国乐飘香《彩云追月》 课 时 量:三课时(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用齐唱或者是独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对于二声部的教学,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选择唱低声部,而喜欢唱高声部,因为高声部旋律性较强,明朗好听,加上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合唱教学进行时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不能规避二声部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识谱能力,适当的降低难度,可对二声部进行简单的改编,让学生更加喜欢合唱的形式,感受合唱的美。
教材分析:齐唱,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词作家刘麟根据作曲家任光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民族D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词,描绘了月夜的幽静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聆听、感受、体验、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在多元化音乐的今天能够更多的去了解和喜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模仿、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辨别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3、知识与技能 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培养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科学的发声与气息的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能够自然流畅地演唱高声部旋律《彩云追月》,体会歌曲旋律韵味。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的高声部,贯穿歌曲始终的切分节奏的学习,以及休止符在乐句中的情绪表达。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集体备课素材 个人教学设计思路
任光(1900——1941)生于越剧之乡嵊县。1919年,赴法国留学作曲。归国后,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音乐活动中,创作了一批极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与电影歌曲,代表作有《打回老家去》、《渔光曲》等40余首著名歌曲。 《彩云追月》是任光早期的代表作, 最初是民族管弦乐曲,后来,作者从创新的角度运用西洋作曲技巧,采取欧洲“探戈”舞曲节奏,并汲取我国江南丝竹优美轻松的音调和乐器组成特点。从而匠心独运地创作出这首意境深邃、舒适优美、富有神韵的小型器乐合奏曲。 刘麟,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主要代表作品有:歌曲《大海一样的深情》、《祖国,我为你干杯》、《走进春天》、等。歌曲背景:《彩云追月》早见于清代,系著名的粤音曲谱,其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 ,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彩云追月》是任光与聂耳为百代国乐队改编来自广东音乐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创作于1935年。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竖笛、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另有根据词曲填词的同名歌曲。民族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是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的。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C 宫、 D 商、 E 角、 G 徵、 A 羽。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热身,气息与声音训练(1)通过过生日吹蜡烛、给轮胎打气,用不同节奏训练学生的气息。(2)用”LU”的方式,模唱《青春舞曲》的旋律,训练学生的声音。(课件出示气息训练的图片,在新课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新课学习1、导入播放视频《开学第一课》,让学生观看后说出视频中的内容。(课件播放郎朗、徐子航、机器人演奏的钢琴曲《彩云追月》)引出课题《彩云追月》,并板书课题。2、初听感受师引导: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课件出示歌谱,并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的范唱。) (完整聆听歌曲《彩云追月》,学生边欣赏边思考歌曲的情绪、速度、节奏都有哪些特点。)3、再次聆听师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再听后感受歌曲的意境;从歌谱中看到的词曲作者,以及D宫调、4/4 、二段体等等乐理知识。(课件出示歌谱,并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的范唱。)出示介绍词曲作者以及歌曲背景的课件,请学生读出来,师钢琴弹奏相关歌曲为其伴奏。(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4、教师范唱师范唱歌曲高声部的第一遍。(课件出示歌谱,并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的伴奏。)5、用”LU”的方式,慢速的、完整模唱歌曲《彩云追月》的高声部旋律。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师讲解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等难点,并拓展之前所学歌曲中出现的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等知识点。(师弹钢琴为学生伴奏)6、伴随老师钢琴伴奏回原速完整模唱歌曲《彩云追月》的高声部旋律。7、按照节奏朗诵歌词,师指挥。引导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学生看老师指挥,既解决歌曲中的节奏准确,又为二声部合唱做好铺垫)8、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歌词,感受作者对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9、词曲搭配学生随琴慢速,完整的填词歌唱。 (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之处,采用重点教唱的方式,并能够及时的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对于歌曲的处理、学生唱歌的姿势、演唱声音的位置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始终贯穿整个学歌过程。)10、回原速完整演唱歌曲《彩云追月》的高声部旋律。(课件出示歌谱,并播放歌曲《彩云追月》的伴奏。)四、拓展升华欣赏民乐合奏版本《彩云追月》的视频。师引导: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多的去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并将其发扬光大!五、表现歌曲(教师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为歌曲伴奏。)节奏练习X ———② 节奏练习X —X —③ 节奏练习xx xx xx xx角色分配:三角铁敲击节奏①碰铃敲击节奏②沙锤敲击节奏③手指磨玻璃杯贯穿歌曲始终。学生表演时师引导学生按歌曲情绪做到自信,有表情的演唱。编创:用民族五声调式编创四个小节的旋律。六、小结:今天我们学唱和欣赏了几首风格不同的彩云追月,让我们领略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更多了解和喜爱的我国的民族音乐,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教学反思:由于本课合唱难度较大,一节课很难完成整首歌曲的合唱教学,加上八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在本节课中我用热身和节奏气息训练作为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了解了本节课的节奏特点。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仅仅学习了高声部旋律,其余合唱教学可在下节课完成。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让学生通过演唱,欣赏了解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变化,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本节课存在问题:由于学生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加上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对本节教学进行有一定的困难,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歌曲情感表达上还不到位,还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学习,提高学生的演唱热情。
PAGE